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显示电梯×楼主沙发板凳地板5楼登录注册
查看: 5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中国唯一两次入伍上前线的一批人

[复制链接]

1954

主题

2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超级爱心大使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9:11: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新中国唯一两次入伍上前线的一批人

至诚大兵
亲,如果国家面临战争,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毅然决然参军上前线吗?
昨天看到了昆明的《都市时报》17日报道,该报刊载了其记者赵孟采写的新闻,讲述在33年前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云南曾经有800多名退伍在家的士兵,面对祖国召唤面对死神威胁,毅然决然重新入伍奔赴前线参战的轶闻。至诚大兵我读后颇有感触,为这群二次入伍上前线的老兵所感动,如果说我们当时积极参战的话,那恰好我们作为军人遇到战争,理所当然要为国参战,这是责任与义务,可是他们这一群人,却是曾经的军人,已经是回归“山野”的老百姓了,他们却选择响应国家召唤,再次入伍上前线。我想,倘若国家再次需要的时候,中国会涌现很多像这些二次入伍的老兵们样的敢于为国捐躯者,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正如战友“相逢一笑”说的那样,“展现一种精神和力量,民族之魂”。鉴于大多数今天的军迷或爱国者不知道此事,至诚大兵我就将这报道复制了转载博客,希望朋友们喜欢。

新中国一批唯一两次入伍上前线的人
老兵郑向东:只盼有生之年能见战友一面

  应召入伍的通知书

  年轻时的郑向东

  今年已经59岁的郑向东
  ■ 都市时报记者 赵孟
  虽然已经儿孙满堂,在昆明的日子还算幸福,但郑向东心里一直有一个没有解开的结。每当家人熟睡的时候,回响在脑海里的30多年前的**炮声又将他拽回清冷的现实。看着战友联系簿上的名字逐年减少,这让他心中愈发不安。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年26岁的郑向东刚复员回家不久。为了响应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号召,郑向东第二次重返前线。整个云南省,像郑向东一样应召入伍的士兵有800多人。
  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批第二次踏上前线的人。我们本来都光荣退伍了,再回到部队纯粹是抱着不惜为国捐躯的决心。郑向东说,战争结束后,他们被要求退伍回家,战友们从此散落各地。
  退伍士兵重返部队
  30多年过去了,当年20多岁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年近六旬的人了。今年59岁的郑向东看起来还算精神,只是两鬓已经花白。
  1954年,郑向东出生在呈贡一个贫农家庭。那时的呈贡还是昆明远郊的一个县,他坚持读到初中毕业,在当时已算很高的学历了。
  如果不去参军,或许他还能有更好的出路。但面对国家的召唤,当时才20岁出头的他没想太多,毅然踏上了从军的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第一次从军后,对国家的感情愈加强烈,这也决定了他的第二次选择。
  1978年5月,郑向东复员回到家中,在当地公社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差事。就在次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了。在战争爆发前,鉴于边境局势越发紧张,县革命委员会干部上门游说。一腔报国热情,最终压倒了留在农村的简单愿望,郑向东选择了重回部队。
  郑向东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重新入伍时的场景,全县5套班子,还有群众1000多人给我们送行,那时候真感到光荣。呈贡县当时共有14名和郑向东一样的士兵。2月26日,郑向东代表全县战士在县里宣誓:为抗击越南小霸的侵略行径,捍卫祖国尊严,我宣誓作战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请祖国人民放心。
  这份言辞朴素的宣誓词,却饱含了他们最真实的感情。那个时候的人真就是这么想的,这不是空话、套话。郑向东至今仍保存着这份手写的宣誓词。历经30多年岁月,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模糊了。他便复印了好多份,他说这是一段青春的见证。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当时全国共有2000多名退伍士兵应召入伍,云南省有800多人。之所以叫应召入伍,目的就是为了与第一次参军做区别。第一次叫应征入伍,第二次就叫应召郑向东解释。
  如果外国人知道打个越南,还要号召复员的战士重返前线,那国家在国际上就太没面子了。他解释说。也因为国家对外宣传的暧昧态度,如今的人们几乎遗忘了这群老兵。
  当时26岁的郑向东还没有结婚,在农村已是大龄青年,但他顾及不到这么多;当时孩子刚满一岁的李学庆,也毫不犹豫地抛下了家庭。郑向东说,许多刚刚结婚,或者正在筹办婚事的人,也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许多二次入伍的战士,都抱着赴死的决心。
  经过层层审核后,郑向东和全云南的800多名战友,重新返回了前线。
  他们被安排在补训团。对于几十年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的中国部队,新兵的充实迫在眉睫,而像郑向东一样有过经验的老兵,重返前线后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郑向东当时隶属于昆明军区某部队,主要工作是训练入伍新兵的各项作战技能。
  上世纪80年代,他们被评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国家的事总比个人重要。经过30多年的时代和心理变迁,老兵们仍觉得这是真理。
  艰难的寻找之路
  幸运的是,战争仅仅持续一个月就结束了(此处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则包括从1979年到**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编辑注)。
  1979年3月15日22点20分,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郑向东和他的战友们,也在完成了第二次入伍的使命后,各自散去。当时,昆明军区专门给他们出具了《应召入伍军人返回原工作岗位证明书》。
  短暂的相聚却留给战友们忘不了的记忆。共同经历过战火和生死的考验,在这些二次入伍的老兵们之间,建立了至深的情谊。由于当时行动仓促,加之交通和通讯不便,许多战友连地址都没有留下,就匆忙散去了。
  郑向东是个有心人,他亲手抄下了部分战友的名字和地址,随着简陋的行囊一起带回家中。各自回到老家后,老兵们开始了一场新的谋生战斗。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期而至,人们忙着下海、赚钱,战友们也各自有了家庭。忙忙碌碌中,许多人渐行渐远。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向东心里的遗憾却逐渐加深。当年那样同生共死的战友,现在居然见一面都这么难。于是,他拿出那个联系簿,开始逐个寻找战友的下落。
  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地方的行政区域和名称都发生了变化,联系簿上的地址,许多已无处可查。郑向东记得有一个要好的战友,他叫杨平,原籍昭通大山包公社。但当郑向东通过层层关系,将电话打到当地时,却被告知,当地已改名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杨平的信息更是无从查找。
  如果在世,他应该也60岁了。郑向东不无伤感地回忆起往昔战友,明朗的笑容瞬间变得沉郁起来。
  希望能搞一场隆重聚会
  郑向东说,当时许多老兵回到家后生活艰难,加之战争留下的创伤,不少人英年早逝。对这群老兵,直到2008年,国家才出台政策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在此前的20多年里,他们许多人只能带着病痛自谋生路。
  2008年每月补助100元,2009年每月补助130元。郑向东说,按照每年增加30元的补助计划,现在,他和战友们每月能拿到220元钱。
  尽管补助并不高,但他们对国家并没有埋怨,国家的困难我们能够理解。如果现在爆发战争,我们这身老骨头还是愿意再上前线的
  近些年来,通过身边的朋友帮忙,郑向东渐渐找到了一些在昆明的战友。这批人大概有四五十人,彼此也仅仅是知道名字和地址,一年难得聚上一次。身边经常在一起说说话、聚一下的,也就郑向东和李学庆等不到10个人。
  更让他难过的是,最近两三年,不少老战友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些画圈的名字,人都不在了。
  郑向东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网络上发帖,比如找媒体帮忙。身边的战友们文化程度都不高,初中学历的郑向东成了这个群体的新闻发言人,寻找老战友的工作也被他扛了起来。
  我们没有那么多资金和精力走遍云南寻找,只能求助于网络。但网络也不能让他放心。他在天涯社区老兵之家都发了帖子,回复的人也不少,但郑向东说,没有几个信息是真实的。去年一家湖南的媒体联系上他,在说好前来采访后,最后竟让他给安排住宿和差旅费用。骗子太多了,我不得不提高警惕。
  今年清明节,他到麻栗坡给烈士们扫墓后回来,写了一篇长达8000多字的散文。他在文中感慨:二十五年前,背负行囊,怀一腔热血,走过亲人的眼泪,走过自己,融入南疆边陲小城。
  翻看战地日记,拾掇那些零碎、点滴,汇成涓涓细流,从自己荒芜的心田缓缓流过,漫过思维,浸过心灵,欣慰得迷茫了自己。他说,做梦的时候都在想,有一天自己的电话突然想起,从那头传来老战友的声音……
  我在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就是尽最大力量找到他们,能搞一次隆重的聚会更好。他说。
  (如有知情读者,请联系郑向东或都市时报,郑向东电话:1528830013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听众

4761

积分

上将★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学雷锋金质奖

沙发
发表于 2013-5-5 19:47: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57 编辑

愿老人心愿得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听众

3132

积分

★少校★正营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对越自卫反击战 边远地区服役 国防服役章 40年以内老兵

板凳
发表于 2013-6-15 12:05: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57 编辑

我也是其中一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

听众

4758

积分

上将★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三等功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40年以内老兵

地板
发表于 2013-6-15 14:19: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57 编辑

当年我们排里也有一名南京军区来的,姓高,名字我忘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0

听众

3468

积分

上将★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40年以内老兵

5#
发表于 2013-6-15 22:01: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57 编辑

愿老人心想事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