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4:55 编辑
据《环球时报》报道,昨天下午,国内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上,出现了国产隐身无人攻击机“利剑”原型机的首飞照片,迅速在网上引起了大面积的“围观”和转发。
据目击者称,昨天中午1时许,这款广受关注的明星无人机,在西南某试飞中心成功首飞,历时近20分钟。
无人机,被视为未来战争的标杆武器,而“利剑”这样的高度智能化的隐形无人攻击机,已经向有人驾驶飞机的“天空霸主”宝座,发出了咄咄逼人的威胁。
“利剑”三大用武之地:
上舰、上岛、上高原
“利剑”无人攻击机,未来加入解放军之后,将会有怎样的用武之地?
军事专家杜文龙告诉记者,“利剑”以犀利的突防能力见长,服役后将极大扩展我军的对地打击手段。上舰、上岛、上山,是“利剑”的三大发展方向。
上舰,成为航母舰载攻击机,这是国人对“利剑”最大的期待。可以想象,在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大范围机动能力的基础上,“利剑”可以尽情发挥其隐身突防能力强悍、无需顾忌飞行员伤亡可大胆使用的诸多优点,大大强化国产航母的打击能力。
“上岛,是指我军可以把该机部署在东海、南海等热点区域的前沿岸基机场,其作战半径,足以覆盖钓鱼岛等争议岛屿的周边海域,由于具备隐身性能,它可以在这些方向构成有效威慑。”杜文龙分析道,“无人机的长航时与日常运作的低成本,使其能高强度反复使用,这使得这种威慑更为切实。”
“上山,也就是上高原。”杜文龙告诉记者,在西部高原地区,我国的边境线有很多地区,因为自然环境太过恶劣,人力无法巡逻,容易造成漏洞。“无人机没有高原反应,不怕山路崎岖,不怕苦更不怕死,它们在高危地区可以常年执行巡逻、侦察、威慑的任务。”由此可见,参军后的“利剑”,很可能成为一种“存在感”很强的主力装备。
采用经典隐形飞翼布局 美媒称“不比X-47B落后多少”
据悉,“利剑”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设计,中航工业洪都公司制造。而601所,也是大名鼎鼎的歼-15“飞鲨”舰载战斗机、以及更新锐的歼-31“鹘鹰”隐形战机的“娘家”。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利剑”无人机长得并不像一把剑,而像是一个巨大的飞翼,与B-2隐形轰炸机、X-47B、“神经元”较为相似。
“飞翼布局,是实现长航时、远航程、大载荷和隐身这几大性能,最合理的气动布局。那么多有人和无人隐形战机,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翼身融合、背部进气的飞翼布局,这决不是巧合。”著名空军专家徐勇凌对记者说。
据悉,沈飞在10年前就启动了与无人机隐身相关的科研项目,重点研究无人机散射源特性以及吸波材料。从外形分析,“利剑”无人机的背部和腹部没有扎眼的突出物,背部的三角形进气口设计得很细致,应该能大大降低与进气道有关的绕射和散射,而没有垂直尾翼,就不会有普通飞机上垂尾与机身的角散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