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7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战地摄影:士兵用身体接通电话线

[复制链接]

1954

主题

2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超级爱心大使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8:37: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美援朝战地摄影:士兵用身体接通电话线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10月30日B05版,作者:何砚华 周宁,原题:《一个抗美援朝战地摄影师的珍藏》   他的手里,保存了80多张当年的战地照片,那是他和战友在枪林弹雨的战场抢下的珍贵镜头,也是他60年来不肯轻易示人的珍藏。在摄影设备奇缺、专职摄影记者几乎没有的抗美援朝战场,这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是惊心动魄,都有热血军魂……
  对他来说,这绝非普普通通的照片,这是他和战友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的一段生命,这是曾经的牺牲、壮烈和英勇的见证———
  我们的照片,百分之百是实景照片
  王天羿85岁了,但身体健朗,思维清晰,言谈举止仍透着军人的干练和果断。采访一开始我们立刻被他的性格感染,没有废话,没有寒暄。
  王天羿:你们这次跟我见面,有什么预想的目的没有?你给我讲。我现在耳朵不行了,脑子还不糊涂。
  羊城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想听您讲一讲在朝鲜的故事。
  王天羿:哦,那好!我就给你拿照片讲吧,一个个讲啊。我们的照片啊,百分之百是实景照片,不像现在摆个姿势,拍一拍。没有,打仗啊,没有这个。这些照片,我照的有一点,不多,顶多10张。我那个时候是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所以我能搜集到。我有4个宣传干事,都是在战场上照的。
  记者:当时都用些什么相机?
  王天羿:大部分是苏联的基辅,还有呢,就是德国相机,叫蔡司,也叫康蔡司,都是比较简单的。那时候打仗,拍照片的人稀少!都是在阵地上和战士一起打仗,打到需要的镜头才拍。
  军人嘛,工作就是保家卫国
  王天羿的记忆力果然好,那一串串国名、番号、数字,他如数家珍;事后核实,无一错漏。
  记者:您是怎么去的朝鲜?
  王天羿:打过长江以后,我们47军解放重庆,湘西剿匪,从湘西直接到了朝鲜。一声令下,说走就走。军人嘛,工作就是保家卫国。

 记者:当时知道对手是谁吗?
  王天羿:知道。有些情况是后来才知道的。比如志愿军,这名字是毛主席起的。志愿军、志愿者,国际法上,不代表这个国家和政府。但是,我们都明白,美国比我们更明白,这就是中国军队,去朝鲜打仗,都是解放军的主力部队。
  美国也是这样,三大王牌都来了:骑兵第一师、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都是开国部队。它的空军主力,来了40%,海军来得更多。他们叫联合国军。呵呵,什么联合国军,就是美国军队。
  记者:都遇到过哪些国家的兵? 王天羿:那个时候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是蒋介石。安理会开会,苏联没有去,就通过了,成立了联合国军,16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希腊、英国、哥伦比亚、土耳其、菲律宾、泰国……我们都跟他们打过,都抓过他们的人。
  有的国家不愿意别人知道它参加了。比如法国,签了字参加联合国军,但是没有出兵,它那时候正在打越南;有个国家,出了人没出名———是哪儿啊?印度,它去了个医疗队;有个国家,出了3000块钱,美元,也算一个联合国军;南非出了飞行队,丹麦出了一条船,船上也有兵,但又不是海军……
  记者:47军是最早入朝的吗?
  王天羿:不是,不是。最早是42军。开始入朝有两个兵团,8个军:一个九兵团,三野的,20军、26军、27军;一个是十三兵团,四野的,38军、39军、40军、42军,都是四野的主力;还有个50军。志愿军总部,就设在十三兵团部。
  和美国人打仗,靠什么?
  47军的五个宣传干部,用相机记录了战争中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记者:和美国人打仗,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王天羿:美国人打仗,不像我们那样靠勇敢、士气。它靠什么呢?第一,靠枪、炮、飞机、坦克、通信器材;第二,靠它的组织。美国哲学上是实用主义,接受经验还是比较快的。败了,为什么败?认真总结,它不吹牛皮。
  美国打仗的那套东西,好像现在我们电脑编的程序一样。比如,它要进攻你了,首先侦察。侦察了,它就编好计划,飞机什么时候来,大炮什么时候打,坦克什么时候冲,步兵什么时候上,打败了怎么办?打胜了怎么办?美国的兵,从战斗意志来说,是草包兵;美国的军队,从作战实力来说,有很强战斗力,不能说美国军队也是草包。我接触过美国兵,也接触过美国俘虏。

 记者:能具体讲讲吗?
  王天羿(边讲边翻照片):它的部队呢,先是侦察。看,这个是飞机,炮兵校正机。它在那儿侦察你的前沿,指示它的炮兵,往哪里打。然后炮火轰击,美国的钢铁有的是。说起来,我们心里头都有点瘆,它那炮弹打得,比我们的子弹少不了多少,倾泻啊!
  配合的还有飞机扔炸弹。不是这种飞机,是强击机,扔炸弹、打火箭炮,扔凝固汽油弹,下来就是一片火海。最后,就是坦克带着步兵上来。这一轮啊,是最较劲的。一般这个时候,部队的伤亡比较大。
  不过炮火虽然凶,它这个兵啊,胆小,别看它是什么骑兵第一师,王牌中的王牌,一样怯战。怯战的兵,都容易成堆,我们的爆破筒威力就大了,一炸就是一片。
  一个连四昼夜,击败骑兵第一师
  1951年9月末,联合国军发动了“秋季攻势”,47军面对的是美军主力骑兵第一师———美国陆军的王牌。60年过去了,回忆起惨烈的战斗,回忆起牺牲的战友,王天羿老泪纵横……
  记者:您经历的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哪里?
  王天羿:那就多了,我跟你讲讲天德山阻击战吧。天德山在朝鲜北部临津江附近。我们军和美国人打仗,这是第一仗。
  我们打这个天德山的时候,还不是坑道战,只是半坑道,还没挖通。部队要不坚强,守不住的,没地方躲啊。但是我们的部队呢,守得很顽强。你看啊(指照片),上山以前,接受任务了。这是打仗前的决心书:“不当英雄不下山”,我不当英雄,(声音骤然提高)不能下山,背后就是天安门,你说能退吗?背后是天安门!
  打得很艰苦啊!敌人用炮火轰,顶住;敌人放毒气,撒泡尿、弄点水,把毛巾弄湿,嘴鼻盖上……
  记者:敌人是用炮弹打还是空投毒气弹? 王天羿:主要是炮弹。一般是趁二三级风的时候,它自己不受影响就打。这是违反国际法的。
  你看(翻照片),这是电线打断了,用身体做电线,牵着电线头,保证前后方通信;你看这个(照片上受伤的战士),头包起来,用爆破筒打。一个钢杆,里面装上炸药、引信,炸了以后,一般来说,就同归于尽了。
  这是在阵地上坚守,这是敌人轰击后的烟雾,昏天黑地的。打了四天四夜,那个连长叫杨宝山,用枪打,用手榴弹打,用石头打,最后啊,没子弹了,把文件撕掉,把枪砸断,把手表砸碎了……然后,杨宝山拿着爆破杆冲入敌阵,和敌人同归于尽,牺牲了(说到这里,王天羿老泪纵横,声音骤变,情不自禁哭出声来)……他当班长我就采访过他啊……
  对不起啊,我激动了,因为这个连长啊,他当班长、排长我都采访过他,跟他在一起。看那么多的战友牺牲,心里难受……我们活下来了。
  记者:打天德山,我们投入了多少兵力?
  王天羿:我讲的只是一个连的战斗。他们是5连,422团5连,141师。实际上,我们在天德山第一线守的,是一个多团,大概两千四五百人。敌人进攻我们有三个多师,除了美国骑兵第一师之外,还有南朝鲜部队,还有英军28旅。打5连的,就是美国骑兵第一师。我们在天德山打了四天四夜,阵地没有丢,美国就暂停进攻了。5连守四天四夜,很不容易!守住了!消灭敌人870多人,被命名为“天德山英雄连”。一个连一百二三十人,最后还剩十五六个!

没有炮兵冲啊,伤亡就大了!
  讲到动情处,王天羿数度哽咽;讲到进攻杀敌,他兴高采烈……
  记者:胜利都是生命换来的。
  王天羿:是啊。敌人秋季攻势攻不动了,给我们打趴了,呵呵……我再给你讲一个进攻的,我们打它的———正洞西山之战。
  这个仗,是1951年11月打的。我们两个团。一个是139师的415团,就是南泥湾开荒的那个部队。解放战争曾在东北打了一个出名的仗,黑山阻击战,拍过电影。另外一个团,是141师的421团。
  美国陆军第七师守这个山,还有南朝鲜伪军。(指照片)这是我们进攻正洞西山的信号弹;那时候,我们的装备和敌人不能比。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朝鲜用火箭炮“喀秋莎”,还配了一个坦克排。这个是喀秋莎发射的时候……利用炮火的威力和烟雾的掩护,然后向敌人冲击。这是排雷,这是剪敌人的铁丝网,这是我们的指挥部,这些都是敌人的死尸……为什么这个照片少?晚上进攻,拍摄的机会就少。那个时候闪光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就是灯泡,“噗、噗、噗”那个家伙。
  记者:配备了苏式装备,仗要好打一些了吧?
  王天羿:是啊,我给你讲讲这个火箭炮。我们部队看到这个以后,很兴奋!呵呵,该老美吃我们的炮弹了,呵呵……有炮兵做掩护,特别是火箭炮做掩护,这伤亡就小;没有炮兵冲啊,伤亡就大了!
  这个是覆盖射击。开炮以前要宣誓,车排列好,一般都八九台车,以营为单位,营长、教导员领着,很严肃的。(老人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为朝鲜人民报仇,为了保卫新生的祖国,向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开炮———”刷———嗖嗖嗖嗖嗖……一下子就打出去了。
  一个营,九台车,每台32管炮弹,向敌人阵地上发出去,一下就是几百发炮弹!一个营一个营来打,打完了就转移。
  在逆境中打,多少敌人也不怕
  3个小时的采访中,老人沉浸在往事中,始终声情并茂,毫无倦意……
  王天羿:正洞西山之战,打了一家伙,把敌人打退了,但是没有完全消灭;敌人反击,我们第二天接着又进攻,彻底把敌人消灭了,1200多人。
  我们有三个战士,第一天打的时候,冲得很前。敌人反击的时候呢,他们没有撤出来,就留在敌人阵地上了(笑)。
  我现在只记得两个战士名字了,一个叫钟万富,一个叫向二双……还有一个名字我记不住了(事后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这个战士叫周彬)。这三个战士,没有撤出来,他们就搞了伪装,隐藏在敌人阵地。第二天我们打的时候,他们又冲在了最前面!
  我说这个部队的战斗力啊,不在于群胆,在于孤胆,一个人敢打,在逆境中打,多少敌人也不怕。这得看部队的素质。这个仗打了以后,对部队的士气是很大的鼓舞。

 421团指挥员呢,后来在广州离休了,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叫郑波,今年九十一二了;那个415团的团长,叫李洪杰,也是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前几年病故了。
  记者:向二双他们是怎么躲过敌人的?是白天吗?
  王天羿:他们利用敌人的工事做伪装,把自己藏起来了。白天,藏了一天呢。美国人打扫战场不细,他们怕得很呢,山上形势很复杂,很乱的。所以向二双他们能躲过去。
  敌人打和我们打不一样。你看,我们打完山上还有很多树,敌人打可是不一样哦。你看照片,敌人打我们的阵地是什么样子?打秃了吧?都打秃了!我们防御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也有树啊,也有草啊,他们的炮弹、炸弹、燃烧弹,把草木,都给你打光了。那个抓一把土啊,抓不住的,都从手缝里跑了。
  记者:被炮火烧干了,成沙子了?
  王天羿:哎呀,呵呵……你没有打过仗啊!打了个粉碎啊,把那个土啊、石头打得稀烂粉碎啊!那真是粉碎啊,稀粉啊,不是文学上形容那个稀粉,是实际上的稀粉,抓都抓不住,那土!……
  洞房设在炮位前
  王天羿讲述往事的时候,夫人汪琦一直微笑着坐在一边倾听。我们突然发现,在那一叠老照片中,也有一张他们两人坐在一起的照片,那坐姿、那笑容,跟眼前毫无二致……为严酷的战场抹上一丝柔情和暖意。
  记者:这是你们在战场的合影啊?
  王天羿:哈哈,这是结婚照片,婚后大概两三天照的。
  汪琦(指着结婚照):我们坐的底下,就是防空洞。
  记者:你们是在战场上举行的婚礼?
  王天羿:1952年11月,在朝鲜战场,朝鲜的桃川里,兴安道。我们在朝鲜认识,在朝鲜恋爱,在朝鲜结婚。呵呵呵呵呵……她是我学生,四川重庆人,是个医生。
  我有这么几句话,“情书发自战壕边,洞房设在炮位前。军人岗位在战场,风流佳趣本自然”。我这个洞房啊,是个防空洞,在敌人的炮兵射程之内。新婚夜,炮声隆;照明弹,挂夜空。是那样的洞房花烛夜,呵呵呵……
  采访结束,我们提出要借照片回去用用,开朗豁达的老人一下变得有些紧张:“哪一天啊?你没有事,你来看吧。”他不放心也不舍得将照片交给别人。
  我们明白,对于王天羿来说,这已不是普普通通的照片,这是他和战友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的一段生命,这是曾经的牺牲、壮烈和英勇的见证。
  王天羿,河北深县人,1938年入伍。时隔70多年,他清晰地一口报出家门:“72年老兵了,我是2月13号当的兵。”
  抗美援朝时,他是志愿军47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研究生导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政委。离休后在广州定居,他说:“广州是我第二故乡。”
  在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这位老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