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9 编辑
2月24日夜21 时许,我380团侦察参谋曹向东(湖北大悟人)、特务连侦察排排长王民勤、侦察排4班班长袁敏、翻译邱真生、通信连2w电台兵张军、团卫生队卫生员张克华、战士朱祥生、张平修、谭铁强、尹锦红、卢广芬、叶建民和徐幼清等组成的侦察组。从我军占领的越南禄平县龙头村出发,走小路,翻山越岭,穿越丛林,前往巴当山以南地区对越军活动情况进行侦察。 次日凌晨0时20分许,在越南巴当山以南,与越军338师特工队相遇,4班长袁敏(湖北武汉人)为了营救翻译邱真生不幸英勇牺牲。 (袁敏牺牲的详细经过,请参阅我连9班班长李建新(河南巩义人)所撰写的博文《侦察英雄袁敏1 2 3 4》) 2月25日凌晨3时许,我连侦察人员将袁敏烈士的遗体从巴当山牺牲地背回到我军占领地。由于夜晚天黑,森林密布,全是山间小路,蜿蜒曲折,看不清,行走十分艰难。袁敏烈士的遗体暂时停放在越南禄平县班快村东400高地的山上战壕里,朱祥生和战友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守着袁敏烈士的遗体直到天亮。 凌晨4时许。团通信连通信兵徒步前来我连向李连长报告:“报告连长,团部命令你连马上派人下山去,乘卡车将袁敏烈士遗体运送回国安葬。” 我连连长李仕钧(广东台山人),接到团前指命令后,立即派出副指导员张乐义(河南周口人)和战士杨新民(河南濮阳人)趁天黑下山,乘车前往越南禄平县400高地接袁敏烈士遗体回国。 副指导员张乐义,带领警卫排战士杨新民,从我特务连阵地--宁明县峙浪公社(乡)南那洞村380团前线指挥所所在的山上掩体里出来,下山上了公路,2人乘坐团后勤早已派来了卡车,从那洞村向南途径爱店村进入越南,沿支(马)禄(平)公路南行,经支马村、龙头村到达班快村东的400高地,天蒙蒙亮,卡车就停在山脚下的公路边上。 副指导员张乐义和战士杨新民随即跳下卡车,并吩咐司机把卡车掉头原地等候。2人快速向400高地爬去,到了山上战壕,天色已大亮。 在战壕里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副指导员张乐义和侦察班的官兵们一起,轮换着把袁敏的遗体背下山,抬上卡车后返回。 2月25日早上7时许,司务长林海(湖北鄂州人)、炊事班长王可胜(河南濮阳人)、给养员刘理华分别到各班隐蔽待命的地方通知开饭。 7时30分许,团前指命令我连抓紧时间准备,8时沿公路向南开进。并派一名警卫员随龙尚明副政委前往1营担任警卫,由于我连战士都去各营执行战斗任务去了,一时间抽不出人来,连长只好派曾任过警卫员的文书张俊山(河南巩义人)随同去1营。 连长李仕钧在山上大声地吆喝道:“各班抓紧准备,8点准时出发!司务长!林海!通知炊事班赶快清理炊具,准备向南前进。” 我们连从准备到出发,用了20分钟的时间。 早上8时,我连作为380团团前指的先遣部队,下山离开那洞村,沿公路继续向南开进。 宁明县峙浪乡至爱店村十公里的路上,一辆辆的**卡车来来往往忙碌着运输**物质。 我连接到团部的命令,任务是保证团前指前移,在指定地点建立指挥所,出发前连长李仕钧做了简短的布置。 我们沿公路南行,向爱店村前进,路过青圩岭村后,突然,接到团前指命令,通讯员金德银向连长报告:“报告连长,团前指命令我连,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听候命令再行动”。 接到指令后,为了躲避越军的炮火袭击,李连长命令我们离开公路,在公路东边的山脚下休息隐蔽待命。 一辆接一辆的卡车,在高低不平的沙子路上往南行进。全副武装的官兵继续向边境集结。 大约上午10时许,我们在公路边刚刚停下来准备休息,从南往北开来数辆**卡车,其中有一辆卡车,在我们休息的公路边上,慢慢地停了下来。 袁敏烈士的尸体由卡车运到我们休息的地方。卡车停稳后,副指导员张乐义和战士杨新民从车上跳了下来,面色凝重地走到连长李仕钧和指导员黄若勤面前,向他们2人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李连长听罢,没有吭声,点点头,沉思了片刻。 李仕钧连长转过身子,对着我连战士们,向前走了几步,停了下来。用带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哽咽着对我们说:“弟兄们!袁敏同志…他…牺牲了……”。四下一片沉寂。。 接着又告诉我们:“袁敏所带领的侦察班,在今夜凌晨1时许,在越南禄平县巴当山以南执行侦察任务时,与越军特工队相遇,他为了营救同行的越语翻译邱真生,一人用匕首与多名越军特工进行短兵搏斗,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英勇牺牲。” 听罢李连长的介绍,战士们个个都泪水盈眶。 我眼前一片模糊,看了看连长,没说话,然后我转过身子,心情沉重地向卡车走去,站在卡车驾驶室旁边,左脚踏上踏板,两手抓住车厢,一带劲爬上了卡车。袁敏就静静地躺在车厢里,我走了过去,双眼模糊,看到袁敏,还像他生前那样,穿的仍是出征时的那套便装,浑身全是与越军搏斗时的泥土血迹,上半身有数处刀伤,致命的一刀恰好刺中心脏,左手掌还留着与越军特工搏斗时匕首划的一条有数公分长的伤痕,手掌肌肉向两侧外翻着。浑身上下都是血迹,血液已经凝固。 看完后我跳下了卡车,我们连队再也没有别的战士忍心上车去看了。 连长李仕钧,指导员黄若勤,站在卡车旁,相视着半天没有吭声,指导员黄若勤,用眼环视了一下我们连队的战士们,个个心里都非常悲痛,我看出连长和指导员的心思,我和他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为袁敏烈士复仇!” 这时,指导员黄若勤转过身,心情沉重地慢慢地向路旁的山边走去,在山脚下停了下来,转过身子坐在树下,从身子的右部把公文包移向身子的前面,打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掏出钢笔,在战场记事簿上,简单的记下了:“1979年2月25日凌晨1时许,袁敏,湖北武汉人,牺牲,任务,侦察。”的字样。随后放进公文包里。指导员又走到公路上。 接着,卡车启动了,驾驶员鸣了声喇叭。没有举行告别仪式,战士们默默地目送着袁敏烈士的卡车,向着回国的方向在我们的视线中缓缓地消失。 张副指导员和杨新民没有随车去,由司机直接把车开向峙浪乡,袁敏烈士的遗体就临时安葬在峙浪乡以北1公里处、峙浪河以东的临时烈士陵园里。(陵园现已迁移到广西宁明县郊外。) 团前指命令我连继续原地待命。 我连隐蔽在公路边的山林里。 中午,我们吃的午餐是随身携带的压缩干粮。 下午,陆军54军新派来的数辆59式陆战坦克和63式水陆两栖坦克。沿公路向越南集结。 拉着加农炮的卡车车队也向南开去。 全副武装的步兵,沿着公路向南开进。 诸兵种都在为第2阶段攻打禄平的战斗忙碌着。 李连长看着公路上向南开进的部队,思量着,抬头看了看天空,转过身子,向我招了一下手,叫道:“余虹!过来!”。掏出随身携带的**地图展开,递给我让我仔细查看。 用手指着地图对我说:“你看看我们的具体位置”。 我接过了地图,先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地貌。仔细查看了地图,用手比划着。 指着地图对连长说:“连长你看。” “我们现在站立的地点,是广西宁明县峙浪乡青圩岭南700m,在公路左边。” 接着我又对连长说。“具体位置,平面坐标是:45 06 7 6。距离国境线的爱店村直线1.5km左右。实际山路距离要稍远些” 拉着伤亡官兵的救护车和车前插着白色小红十字旗的卡车,快速从我们身边开过。 连长和我,看过地图后,靠着树坐了下来。 连长双眼继续看着向南开进的部队,在思考着什么,看着看着,叹了一口气。。 通讯员金德银在我们旁边,看了看我,像是对连长和我想说什么话,我正准备问金德银…… 这时,李连长突然转身向我和金德银提出了几个问题: 一、张万年师长60年代、70年代初在越南干啥? 二、今天我们去越南作战叫什么?” 三、这次战争是越南对?还是我们对?” 四、我们特务连单独深入越南纵深侦察情况,要是被越军包围了怎么办? 金德银听后,没有说话。而我一一作了回答。 一、 援越抗美。 二、 今天我们去越南作战叫自卫还击。 三、 战争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四、 被越军包围了我们在拼杀之后、突围不成、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可以求援...... 连长听后面带微笑,慢慢地点点头,对我的回答表示认可。 我接着又说:“连长,军人不关心政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听从祖国的召唤。我们这百儿八十斤身子,效忠国家战死在疆场,也在所不惜。” “是啊!”连长应和着。 下午15时,全连仍然还在路边山上丛林里原地待命。 下午16时许,我们接到团前指命令,命令我连:“18时出发,趁着黄昏,从爱店村44号中越两国界碑处,沿支禄公路进入越南,天黑到达越南支马村南,龙头村以北,构筑工事,隐蔽待令。待次日继续南下。” 接到命令后,连长立即组织全连干部战士,做出发准备。 各排、班都在有序的准备着,连长叫我们掏出白毛巾,扎在胳膊上,作为识别标记。 连长在原地来回慢慢地踱了几步,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挥手命令:“出发!挺进越南!” 晚18时整,我们特务连出发了。李连长在前指挥,黄指导员在后负责跟进防止越军偷袭。 夜幕降临,公路两边的山林隐隐约约在黑夜中向后移动。 “记住口令”,从前进队伍的前头,传来了战士们记住口令的声音。 请大家记住今天夜晚的口令是:“武汉”,回令是:“长江”。记住!记住! 前进的路上仿佛听到了有的战士在说快过爱店村了,马上就要进入越南了。 大约晚上20点,我们进入越南。到了支马村。 连长命令我们:“停止前进!停止前进!在公路右边山上隐蔽。” 我们迅速上山挖好掩体,隐蔽在潮湿阴冷的猫耳洞里。 夜晚,天空刮起了风,山上天气有点寒冷 越军还时时向公路和山上山下发射拦阻性炮击。我们借着炮弹爆炸时瞬间发出的闪光。紧紧地观察着周围和公路上的情况。夜慢慢的深了。 没过多会儿,一发照明弹在空中闪亮,强光过后,越军又一次向我们阵地发射炮弹。山区的黑夜隆隆的炮火向我们猛烈地射过来。 黑夜在咆哮、在闪烁。掩蔽部在颤抖,震动了猫耳洞。我们隐蔽在掩体里,向外仔细的观察着弹着点、炮弹的轨迹。战场上的夜晚,我们思想高度紧张,神经紧绷。
未完待续
中越边境广西宁明爱店口岸今日1224号界碑 摄影: 周永良
越南禄平支马村2号高地 摄影: 周永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