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日下午我们尉氏县回区赵庄村走访了赵春祥爷爷。赵春祥,男,82岁,1951.4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在老战士两个弟弟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了老人的家,他正在里屋歇息。知道我们来走访他,颤颤巍巍的从里屋走出来。瘦削的臂膀,佝偻的脊背,真不敢相信这个平日里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老人竟然曾经奋不顾身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和敌人血拼。 我们搀着他走到屋外坐下,看着我们拿着DV和相机,虽然在朝鲜战场上老人被炮弹震得几乎双耳失聪,我们用手势比划加上老人两个弟弟的帮忙,老人明白了我们来的意图。我们告诉他我们是想要了解他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英勇故事,老人起身回屋拿出了虽然尚存却已泛黄发皱的复员证,立功证还有军功章……同时还拿出一张被镶嵌起来的照片。 立功证上清晰的写到赵春祥,二等功,1953.9.15在敌炮火封锁下,抢救了三个伤员,转运了四名伤员。并在危机时以自己的肉体掩盖伤员,看到这些,我们决定就从是立功这个战役问起,可是老人却记不清楚细节也忘记了当时究竟是怎么立的功了,只是清楚的记得自己是67军199师596团1营机枪连3排排长。50多年过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现在我们新的年轻一代或许早就忘记了这段历史亦或许连我们的父辈也忘记了这些老功臣的存在。也许有些事情老人也是不想记得了,我们请老人讲讲他记忆最深刻的战役时他提到了解放上甘岭,尤其是最后一仗全线攻击,三天三夜没喝水没吃饭,攻击敌人28公里。还有就是乔崖山战役,从晚上九点开始打,战役结束时整个河水都被血浸染成红色成了血水。老人说当时的战士都一心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当时就是自愿报名入朝的,呆在那儿两年多。8个月都在战场上,一直拉到朝鲜三八线上。虽然美国是现代化部队,我们市小米加步枪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但是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安宁,勇猛向前,决不后退,人民志愿军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最终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7.27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 值得庆幸的是老人参加过28次战役,除了双耳被震得几乎完全失聪,没有其他肢体上的残缺。开始提到的那张被镶嵌好的照片在我们问老人作战经历的时候老人一直不停用手抹去上面厚厚的灰尘,我们递上纸巾帮他擦拭后老人又拿着纸巾不停的在照片面部擦拭,直到一尘不染。可见老人对自己军人形象尤为在意,据老人弟弟说这张照片不是家人帮他照的,而是08年老人自己骑车三轮车到镇上照的。擦拭后我们清晰的看到老人身着军装,胸前别着军功章,看起来依然英气逼人和眼前光着脊背的老人完全不同,生活的重压已使老人再也直不起腰。
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晚年生活却过得很是凄凉。停战归国后,老人也曾娶妻但是由于年龄还有耳朵失聪老人的妻子比老人大12岁,前些年认养了一个儿子,在老伴儿走后没多久,儿子不懂事,也离开了老人。现在老人独居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以捡破烂为生。进院子时我们看到左侧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了个大洞。 现在老人居住的房子就老人的弟弟讲还是他们出钱给老人盖的但也已非常陈旧和现在农村的房子比起来有点像解放前的房子,屋里甚是昏暗。一个曾经为共和国的和平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作出重大贡献重大牺牲的老战士却没有得以安享晚年,或许老人不求颐养天年,但是这样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也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毕竟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却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任谁看了都于心不忍,真心希望政府各部门乡镇领导能给这些老战士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看望,莫让英雄流汗流血又流泪。
在我们去的时候,老人留下了眼泪,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感动,我们走的时候老人紧紧拉住我们的手不肯放,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看望这位老人,或许也是最后一次了。志愿者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我们只能是去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像老战士一样年代的人浴血奋战是为了成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人不能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能做的只是把这种精神传扬下去却不能给他们更多实际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弱势群体,这些为了祖国不畏牺牲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