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显示电梯×楼主沙发登录注册
查看: 4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中共核心智囊:他先后辅佐三任总书记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6:04: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53 编辑

          核心提示:他就是王沪宁,从学者到“红墙”第一智囊,不是偶然。
                                                            

(在习近平出席的一些重要场合,王沪宁(右)总是跟随其后。图片来源:中国警察网)

       本文摘自:中国警察网,原载于中国新闻周刊,作者:肖虹,原题:《中共核心智囊王沪宁先后辅佐三任总书记》

       在新闻联播中,他的名字经常在国家主席后响起;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他的贡献颇多;1993年复旦问鼎狮城辩论会,他是顾问;他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副教授……他就是王沪宁,从学者到“红墙”第一智囊,不是偶然。

        领导身边的人

       3月中旬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履新至今,在其视察四地、遍访三军、首访俄非四国等一系列活动中,新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总是跟随其后。
       据统计,自习近平当选中共总书记以来,一共五次到地方视察或参加活动,行程涵盖京、粤、冀、甘四省市,在官方公布的新闻稿中,均有王沪宁陪同。此外,无论是在今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对俄非四国的首访中,还是在5月底的美洲行,陪同人员名单中均有王沪宁。

      “出国潮”下安于国内的教书匠

       王沪宁1955年10月6日生于上海,籍贯山东掖县(今莱州)。爱学习是多篇介绍王沪宁文章经常出现的字眼。据称,爱学习王沪宁的性格还十分内向。王沪宁上中学时,逢“文化大革命”。学校罢课后,他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从不参加抄家、批斗等活动。1971年,16岁的王沪宁初中毕业,由于体弱多病,未上山下乡,留在家里继续自学。
       因破四旧,可供阅读的书很有限,但王沪宁抓到什么读什么,现在回想起来,王沪宁仍对那段时光充满眷恋。他对身边的同事说:“那时候虽然没什幺特别有价值的书好读,但对我个人却形成了两大优点:一是我学会了思考,可以把一些最普遍的事情条理化分析,问几个为什幺;二是让自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觉得读书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事。”
       由于好学,做人又谨慎,1972年夏,做了短暂学徒工之后,王沪宁被作为“工农兵学员”推荐到上海师范大学干校外语培训班学习法语。1977年,王沪宁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工作了一年,此时恰逢中国恢复中断长达10年之久的高考和研究生制度。王沪宁的英语和法语都很好,按正常情况,他可以走上一条外交官生活道路。但1978年,他报考的却是当时刚恢复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师从有名的研究《资本论》的权威陈其人老先生。
       毕业后,王沪宁留校任教。《中国高等教育》1986年第9期的一篇介绍王沪宁的文章称,当时,高校里有少数年轻人,向往出国简直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青年教师人才匮乏,王沪宁也知道有合适的机会出国深造会有益于学问,但他不相信唯有出国才能成大器。当时的王沪宁,总是主动请缨带课。作为教学上的新兵,王沪宁在短短的几年内接连不断开出新课,一学期通常开两三门课,多时要同时开四门课。由于勤奋,王沪宁迅速成为研究政治学理论的知名青年学者。
       1985年,年仅30岁的王沪宁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此事使得王沪宁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人物。此后王沪宁又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者王沪宁的政治观点

        作为一位学有建树、著作等的政治学教授,王沪宁治学严谨,功底深厚。《比较政治分析》、《反腐败:中国的试验》、《美国反对美国》、《国家主权》、《行政生态分析》、《当代中国家庭村落文化》、《腐败与反腐败》等都是王沪宁所著。
       王沪宁的许多观点都是新颖的,他大量评价外国最新的、经典的政治学名著,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大量撰文,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作对比性剖析。
        1986年,王沪宁发表文章,提出在改革中必须有中央权力的必要集中,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进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该篇文章引起很大反响,上海知识界开始讨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府集权的作用,开始介绍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和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有关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会的理论。这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学术界、思想界风靡一时的新权威主义的理论萌芽。
       1987年5月出版的《比较政治分析》,是王沪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书是中国内地第一本从宏观角度对政治现象进行分析的政治学专着——《比较政治分析》。该书从政治形式、过程、决策等10个领域入手,用比较政治学的学术方法,古今中外、纵横比较各种政治现象。正是这样的学术积累,奠定了王沪宁从学者走入决策层、实现由学术研究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根基。
       1988年,他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王沪宁半年内去过大大小小三十几座城市和近二十所大学,在数十个政府和私人部门做过调查,与众多的美国人和外国人讨论美国,并将每天讨论、访问和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并写成《美国反对美国一书》。在该书中,王沪宁细致描写了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力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之所以有作用,在于它们能保护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团体之间的权力关系。”
       王沪宁对政治体制的看法,散见于早期著作中。在其日记体《政治的人生》一书中,谈到政治体制,王沪宁认为: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完善政治体制。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完善和构筑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模式的总则是不断扩大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的。
       1988年,复旦首次派队问鼎亚洲大专辩论会的时候,年仅33岁的王沪宁就被时任校长谢希德(后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委以教练的重任,率队出征狮城并不负众望。1993年,复旦再次组队迎,王沪宁出山担任顾问。
       1993年,王沪宁出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1994年,出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在复旦的日子里,王沪宁当时整个心思都在做学问上。他在1995年出版的《政治人生》中曾这样形容自己:“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至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

        兴趣多元:电影、电视剧、武侠小说都看

        1994年底出版的《政治的人生》一书记录的虽是生活琐事,却内含了其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看法。
        王沪宁喜欢简约,讨厌繁琐。因为烦表格复杂而放弃去日本做访问学者。在1月12日的日记中,王沪宁称写过一篇文章叫“反对表格主义”。日记还提到一件事:“上次要去神户大学做访问教授,一定要问我初中是哪天毕业,高中是什么时候毕业,哪一个月?哪一天?真是荒唐,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和我做一名访问学者有什么关系?最后下决心不去,受不了这个。”
       在这本日记选中,出现最多的莫过于凌晨读书,凌晨看电影之类,原版片、国外杂志都是其兴趣。大概由于其大学学的是法语,法国《自然科学》、《研究》等都是其经常读的杂志。书中多次提及其还看电视剧、电影,并分析剧情结构,有文艺评论家的想法。
       王沪宁也爱看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有很高的评价。读《射雕英雄传》,认为金庸的小说“给人启发的是它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力。尽管是虚构,但是这种想象力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有价值。如何突发异想,把本来的平平淡淡,看得异军突起,这样才能有创造性。据说,有的大科学家,在训练学生时,首先要他们看武侠小说。”

       闪电进京“三个代表”起草人

       1995年,时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的王沪宁,以一名普通中共党员的身份,进入中央政策研究室并出任政治组组长。
       有关此番自沪入京的机缘,《现代领导》2010年第8期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早在中共十三大之前,王沪宁的政治才华就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看中,尤其是颇得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的赏识。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在调进中央之前就曾有过请王沪宁作政治顾问的念头,进入中央之后仍念念不忘,而且多次在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面前提起。后来,江泽民同志为此还同王沪宁开玩笑说:“如果你再不进京,这一帮人可要跟我闹翻喽。”
       调入北京后,王沪宁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参与起草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十二大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十二个方面的关系。当十二大关系作为全会内容被以决议形式传达以后,美联社当天发表评论称,新决议既表现了第三代领导人的群体智慧,又表现出了未来中国的强大希望。
       1998年,王沪宁出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并且自此时起,开始以“国家主席特别助理”身份,在江泽民出访等外事活动中陪伴左右,成为江泽民时代最为重要的高层智囊。
       王沪宁被外界津津乐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起草人,为此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辅佐三任书记政治角色吃重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卸下总书记职务。来自上海的王沪宁则在此时更上层楼,不仅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由副转正,更直接进入中央委员会,进入中共权力最高层。在五年后的十七大上,王沪宁更进一步进入中央书记处,与时任中办主任令计划、胡锦涛办公室主任陈世炬形成胡锦涛身边的“铁三角”,从日常工作安排到智囊建议,对胡锦涛执政十年的政治建树着墨颇多。
       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王沪宁则从204人的权力大名单,晋升至25人的决策核心圈,创下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进入政治局的历史先例。而在十八大之后,王沪宁则紧密陪伴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左右,成为新一届中共高层的核心智囊。
       至此,王沪宁实现了辅佐三任总书记的新记录。自1995年自沪入京、先后以“特别助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身份辅佐江泽民、胡锦涛的王沪宁,此番再次助力习近平,其党内政治地位也相应的由普通党员(1995年-2002年)、中央委员(2002年-2012年)晋升至当前的政治局委员。分析人士认为,连续辅佐三任总书记、政治地位逐级上升,王沪宁的政治角色更趋吃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听众

4761

积分

上将★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学雷锋金质奖

沙发
发表于 2013-6-28 22:40: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53 编辑

政治偶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