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邱联远常独坐在简陋的小木屋里,他说想回顺德老家看看,想给父母上一炷香。 南都记者陈宇摄
95岁的抗战老兵邱联远即将返粤省亲。日前,南都报道了这位流落云南的新一军38师112团老兵想回顺德老家看看,给父母上炷香的故事。新闻见报后,顺德龙江镇里海片区南坑村的邱氏族人证实了老人的身份。目前,相关人员正在安排老人回家。
探访:抗战老兵想给父母上炷香
云南盈江黄伞坡,距中缅边境约13公里。
5月1 5日,9 5岁的邱联远面容黑瘦,偶尔咳嗽两声。他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告诉侬正义(网名“滇西月”,抗战老兵后代),自己是顺德里海人,1940年参军,隶属孙立人军长麾下的新1军38师112团3营7连。
他告诉侬正义,现在,他除了想修好自己四面透风的竹木房子安度晚年外,想回顺德老家看看,想给父母上一炷香。
侬正义将探访云南德宏州盈江县昔马乡黄商坡抗战老兵邱联远的视频发布到了“关爱抗战老兵网”网站上,并希望广东人做调查核实。5月16日,顺德网友@胡祖信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了视频。
随后,有顺德龙江网友表示,老人所描述的地方应该是里海村大帝公庙附近。龙江镇政府的工作人员钟新森也表示,“已将老人提供的亲属姓名告知镇民政部门,希望能够提供帮助。”
5月17日,南方都市报做了题为《我是顺德人,想回家乡看看》的报道。
寻亲:顺德族人没忘记“憨联”叔公
印有老兵照片的报纸传到了顺德龙江镇里海片区南坑村。
许久没有人聚集的榕树下,家族中老人的屋子里,邱氏族人少有地再次聚集在了一起,讨论着关于老兵的事情。十年前,邱氏族谱被白蚁蛀蚀,邱联远提供的家人名字都没能对上号。族人邱礼章回忆,1970年前后,有一名邱姓抗战老兵曾回到南坑老家一次,还曾给他们讲过抗战故事。
80岁的左惠芳一看报纸就说:“是他,憨联,他是我老公的伯父。”随后,族人通过南都记者拨通电话,用顺德方言与邱联远老人直接对话,最终确定了老人的身份。
要接老人回家看看,请他住下,还要给他办个欢迎仪式。“如果老人愿意在这边居住,我们可以负责他一切生活起居,给他养老。就算他怕住下来不习惯,我们也想接他回来看看家乡,见见亲人们。”
“关爱抗战老兵网”及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安排老人回家的行程和细节,包括机票、老人体检、两边接送车辆等,“老人回家,就要有尊严、有荣誉地回家!”
命运多舛
回家途中被征入伍挨了三枪大难不死
云南盈江黄伞坡。95岁的邱联远用浓重的顺德腔,一点一点地掏出深埋了几十年的记忆。
邱联远生于顺德龙江。1942年,25岁的邱联远去鹤山买米,却在回家途中,被“便衣队”应征入伍,都没能告诉父母一声。
跟着部队,邱联远辗转湖南、贵州。6个月的军事训练后,他被选入“军训队”。邱联远部队的番号是新一军38师112团3营7连,坐着美国运输机飞到了印度蓝姆珈。7连共有114人,大半是广东人,有佛山的、梅县的,但顺德人只有他一个。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反攻。第一次打死日本兵,邱联远并不害怕。他负过伤:刚转身换子弹,敌人就开枪了。背部被打中两处,后脑勺也挂了彩。医生从他的伤口取出了三颗弹头。
1945年3月,新一军先后攻占腊戍、南图、细胞、猛岩,消灭了中缅印边界所有日军。第二次中缅印战役以胜利告终。
邱联远住院期间,远征军分批回国。
邱联远没有回家乡,他和缅甸的傣族姑娘阿兰在云南瑞丽的小村结婚定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邱联远被迫进入畹町农场劳改,阿兰带着三个儿女回了缅甸老家。
在畹町农场,邱联远结识了第二任妻子李林正。1969年两人结婚。第二年,邱联远曾回了一趟广东。他家11个兄弟姐妹,可当时只能联系上远嫁清远的三姐。姐弟二人,拎着猪肉,找回300多公里外的老家。逗留一周后,53岁的邱联远还是选择回云南居住。
1979年,62岁的他和妻子李林正回到她的家乡———盈江县昔马镇黄伞坡村。2005年,妻子李林正去世。那年,88岁的邱联远家失火,除了房子和现金,他抗战时的证件和照片均被付之一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