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双轨养老金政策是一个庞氏骗局,即通过在职人员缴费来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加之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未来养老金的支出压力会十分巨大甚至可能会出现职工退休之后领不到养老金的情况。
拆东墙补西墙
中国养老金制度运行时间不长,目前正处于由现收现付制度转向个人基金积累制的过程中。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普遍以低工资无社保为代价,国家承诺由政府来为企业职工养老,但是现在却变成由社保基金来承担。在目前的养老制度下,现在退休的人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现在企业职工交纳的社会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模式。
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大量被挪用到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一直难以彻底做实。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00多亿元,个人账户存在1.7万亿元的巨大缺口。
现在工作的年轻人退休之后需要领取养老金时,资金来源将是那时的职工所缴纳的统筹金。如果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缴纳统筹金的人的规模一直大于领取养老金的规模,这种模式能够保持收支平衡,运行良好。但是从长期看,却很可能难以为继。
经济周期波动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加上人口寿命的增加和中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社会老龄化趋势难以逆转,因此,这种现收现支的模式,养老基金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收益跑不过通胀
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2000年至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总收益率可能不足2%,远远低于同期通胀率。普通民众都知道,存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国债的收益率都远不止2%。
养老金是民众退休后的养命钱,安享晚年的基本物质保障。理论上不仅要求它绝对安全,更要求它能保值增值,否则老人无法养老。社保基金的低收益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话,社保基金因通胀大幅贬值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