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2 编辑
至于去地方上“考察”,汪东兴的女儿汪延群说,自从知道地方花了多少招待费之后,汪东兴再也不去了。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排长、干事、特派员、连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总支书记,第二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参加过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两延河防司令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社会部三室副主任、二室主任。
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公安部八局副局长、九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江西省副省长,1968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党委第一书记,并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对领导人的起居、出行等负责。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汪东兴,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心细,但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
文革期间,他始终站在毛泽东一边。对一些被整的高级干部,如叶剑英、**、谭震林等人毫不留情面。毛泽东去世后,他又坚定的支持华国锋。
文革结束后,随着老干部逐渐恢复工作,汪东兴在对待文革和评价毛泽东等问题上,与复出的中共元老们发生过激烈冲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次政治局会议,汪东兴受到**、陈云以及胡**等人的批评。关于1975年1月**逼迫李德生辞职的原因,汪东兴表示“因政见不同,决心辞职”。1980年 2月,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批准他辞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
二
对于汪东兴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有褒有贬。但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无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也无论他之后如何顽固地坚持两个凡是的政策,如果当时没有汪东兴的协助与出力,中国的命运将是另一番模式,可以肯定中国还会在僵化的经济体制下残喘。
如果江青等人没有退出政治舞台,**的复出会更困难,或许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局面就无法出现。
逐步淡出政坛的汪东兴,每年必定外出参加的活动,是在毛泽东诞辰日和忌辰日,去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自1976年逝世以后这几十年,汪东兴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不减。每逢毛主席的生辰和忌辰日,汪东兴都会去纪念堂献花、瞻仰。即使年纪大了、身体变差了,也没有耽误过一次。
毛主席的诞辰更是他家里的节日,全家人都要吃面条庆祝。每到五周年、十周年纪念时,汪东兴也会发表一些纪念文章表达怀念之情。
至于去地方上“考察”,汪东兴的女儿汪延群说,自从知道地方花了多少招待费之后,汪东兴再也不去了。“到省里必须派个什么人来陪,吃饭也陪,做这个也陪那个也陪,这种规矩我爸就很反感。”他后来也不去公园散步了,老人对他的警卫需要买票进公园忿忿不平,在他的意识里,“公园是国家的,人人都应该平等”。汪延群说。
谈到晚年生活,汪老说,他很清闲,早晨看书写字,中午吃饭休息,晚上也看书。汪老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他习惯写隶书。就是一般的谈话记录,他也不要秘书整理,而是自己用毛笔记录下来,字写的很是工整大方。
三
汪东兴住在靠近北京长安街的一个寂静的院落里。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女儿说他“一点儿也不老年痴呆”。汪东兴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从头看到尾,还有《环球时报》、《南街村报》等。这些“学习”每天会占据他4个小时。
最近,汪东兴又在通读毛选。“他碰到问题会到里面去找答案”。虽然他不会用电脑,但却很关心网上的东西,尤其关心时政新闻。家里人会有选择地把互联网上的新闻打出来给他看,每周都积成一大包。
汪东兴有一子一女。
女儿汪延群。女婿康永年,现任中国人民武装JC部队后勤部管理局副局长,WJ大校军衔。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84450部队机关干事、后勤部干事、科长、组织处副处长、WJ北京总队机关管理局行政处处长、局长助理、副局长、代理局长、局长兼政委。WJ总部机关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
在晚年生活中,汪老有的时候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就是有的文人不尊重历史,写出的文章在涉及到他的时候,不与他打招呼也不采访,就编出来了,出入很大……
汪东兴的子女正在给汪做回忆录,已完成第一部。汪延群说,汪东兴直接参与了粉碎“四人帮”的行动,但他对“四人帮”的定性持保留态度,还批评有的人“把‘文革’撇得那么清”。
作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办主任,汪东兴很在意社会对毛泽东的各种评价,却不在意自己的“凡是派”标签。
在汪东兴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那棵树是汪老和他的夫人亲自种的。汪老夫人去世后,汪东兴每天早晨或者傍晚,都在树的周围走30圈,他说是锻炼身体,而其中也许包含了汪对妻子的怀念。(李奉先)
相关阅读:华国锋的晚年生活他的妻子儿女今何在?
【华国锋后人:四个子女无人出国或经商】1976年~1981年那段决定此后中国命运的岁月里,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的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中居功甚伟,评价他历史功绩时,最获赞同的是称他“实现了毛时代向邓时代的平稳过渡”。如今他的后人又在做什么呢?
华国锋葬礼
在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一年那段风云变幻、决定此后中国命运的岁月里,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的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中居功甚伟,以克制、宽容的民主态度默许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同时主持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在评价他的历史功绩时,最获赞同的便是称他“实现了毛时代向邓时代的平稳过渡”。
然而,就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这位前中共最高领导人撒手人寰,不禁引起人们的诸多遐思: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间,当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位于北京西皇城根一所院落内的华府,又经历了如何的沧桑变迁?
二十七载远离政治舞台
从一九八一年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一职起,华国锋度过了二十七年远离政治舞台的生活。虽然其间也曾四次高票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但却从未发表过任何讲话或接受媒体的专访。除了华府周围的邻居能够在他出门散步时偶遇外,他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机会仅为每逢毛泽东的诞辰和忌日于毛主席纪念堂祭拜之时。
在华国锋的日常生活中,更为关注的似乎是书法和他亲手种满小院的葡萄。不过,这位老人并未与时代脱节。每天上午,他都会花大量时间阅读报纸,除了党报,也有都市类报纸,而且每晚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虽已离开权力中心,但华府的客人却不少,有华国锋的山西同乡,有来自湖南的老部下,有同时代朋友的后代,也有党和国家的现任领导人。据华国锋的子女介绍,毛泽东、胡**、刘少奇等后人,都与华家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在三0五医院为华国锋举行吊唁时,前来祭奠的就有刘少奇的儿子刘源、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来等,毛泽东之孙毛新宇也在华国锋于八宝山火化当日赴灵堂悼别。
而**的到访华府则以慰问居多,有时也会通报一些人事安排。这时,华国锋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干得好!”并且还能说出一些具体事例。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华国锋的话题却从不涉及国内政治,即便有人在他面前提起,他也摆手示意不听。
华国锋原名苏铸,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时改名华国锋,取意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因此,他的子女都不姓华,而姓苏。四个子女,既无出国的,也无经商的,都是本分的普通人。
华国锋原名苏铸,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时改名华国锋,取意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因此,他的子女都不姓华,而姓苏。四个子女,既无出国的,也无经商的,都是本分的普通人。(来源:中新网)
华国锋的长子苏华,原于空军某部任职,现已退休,至今仍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很朴素,没有架子,与同事关系很好。”
华国锋小儿子苏斌是北京卫戍区干部,也已退休。图为华国锋小儿子苏斌。
据子女们说,华国锋一般都不会严厉批评他们,只会要求他们好好努力。在时时鞭策之余,“他还要求我们做个节俭的人”,这是外孙女王苏佳牢记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