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显示电梯×楼主沙发板凳登录注册
查看: 6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志丹的悲壮人生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9:54:1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50 编辑

      
刘志丹的悲壮人生
                                                      傅国涌
2000年第11期 炎黄春秋杂志

  陕北是中国最贫穷、落后而且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在1928年到1933年间,饥荒席卷了中国西北部,土匪蜂起,军阀横行。饿殍遍野,刘志丹这个“乱世的豪杰”就出生在这片动乱的、贫瘠的黄土高原上。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他“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惩奸除恶的天鞭。”这位“陕西罗宾汉”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牺牲后,毛泽东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他的一生虽然只活了三十二年,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生。


      官逼民反


  刘志丹1903年出生在陕西西北部群山怀抱的保安县(后为纪念刘志丹,改称志丹县),爷爷是清朝的拔贡,以教书为业,父亲是个秀才,开一家小小的柴草店,因为是八月出生,爷爷为他取学名“景桂”,字“子丹”(后来他自己改名为“志丹”)。

  刘志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并且是保安县第一家高等小学的第一批十二个毕业生之一,完小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
  榆林中学是陕北二十三县唯一的一所中学,校长杜斌丞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西北名重一时(四十年代他是民盟在西北的领导人,被国民党杀害)。学校不但从北京请来了一批名牌大学毕业生,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的前清遗老、翰林,以示新旧并重,办学风格颇似蔡元培。图书馆内订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新文化运动时的著名刊物,所以榆林中学虽地处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却并不闭塞,刘志丹正是在这里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启蒙,特别是从北京来的国文教员魏野畴对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正是在魏的指导下榆林中学成立了学生会,刘志丹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又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时事研究会、剧社、画社、篮球队等,还出版油印刊物。刘志丹勤奋好学,思想敏锐,在这里开始接触到《共产党宣言》、《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并写下了小说《官逼民反》,出于对穷苦百姓的深厚感情,以天下为己任的刘志丹萌生了走向社会、唤起民众的思想。
  在榆林中学期间,刘志丹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进步组织“共进社”,并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刘志丹和几个同学一切取道山西、北京、上海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是黄埔第四期学生。
  1926年7月,刘志丹带病参加北伐战争,随东路军出发,在江西吉安前线受命调到北方冯玉祥的国民军工作,先后担任过国民联军驻陕总部组织科长、宁夏的四路军政治处长(该军司令马鸿逵)。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形势剧变。冯玉祥以“集训”名义,把全军的政治工作人员(共产党员)解除武装,监押在开封宫驿街三道胡同第二中学,一个个审查。出名的32个共产党员则另行看管,刘志丹也是其中之一。十多天后,他们被押上一截铁闷子车驱逐出境。在武胜关脱逃到武汉后,才看见陕西、河南的报纸上都登着冯玉祥捉拿32人的通缉令。
     “渭华暴动匪首刘景桂”

  刘志丹等人到汉口找到中共中央,有的被派往苏联,有的留下做宣传工作,有的派到南昌参加起义,刘志丹在东路军工作过,被派回原部队组织武装起义,配合南昌行动,他辗转到了皖南,刚一动手就被发觉。兵败后逃往上海,又被派回西北。
  他回到西安任中共陕甘区委军委负责人,这时候刘志丹的思想已经十分明确,——只有抓起枪杆子。1928年5月起义爆发,成立了西北工农国民军,全军近千人,刘志丹被推为军委主席,同时陕西省委也任命他为领导起义的军委书记。
  渭华起义东路以华县、渭南、临潼为中心,西路以渭河以北的三原、富平等为中心,南路以兰田、商县为中心。其中,又以东路的渭南、华县为中心,普遍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故称渭华起义。
  6月19日,渭南起义在宋哲元三个师的兵力进攻下失败了。陕西到处贴着“缉拿渭华暴动匪首刘景桂”的布告。刘志丹被派往陕北担任特委的军委书记,他一路走回陕北,几次遇险,总算死里逃生。在极为艰难、危险的处境下,刘志丹冷静地总结了渭华起义失败的教训,如军队太少,又靠着要道,死打硬拼等。他认为西北军阀派系多,广大农村是他们统治最薄弱的地方。陕甘交界的大山中,出了许多山大王,历代统治者都拿他们没办法,就因为他们有枪杆子,有地盘。搞武装,建立自己的军队,创立农村根据地这些思想已在刘志丹的脑子中生了根。从此他就踏上了一条几经曲折、历尽艰难的建立红军和根据地的道路。在一个暴力传统深厚的国家,在西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没有呼吸过现代文明空气的刘志丹不可能想到另外的出路。


     “受苦人跟上刘志丹”


  刘志丹回到陕北这片熟悉的故土,千方百计地抓武装,拉队伍,几经挫折,屡仆屡起。他又一次拉起游击队。
  一系列的失败使刘志丹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武装斗争,必须有一块巩固的根据地。他用了一年时间,走遍陕北的黄土高坡,通过实地考察,他选中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南梁山区。他熟悉陕北的山山水水,只要花心血经营这个地区,就可以支持长期的游击战争。1932年2月,他的南梁游击队和西渡黄河的晋西游击队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刘志丹受命于危难之际,指挥红军陕甘游击队转战渭北,老百姓编了歌谣到处传唱:“红军马踏十三县,威名震西安,五月打韩城,县官发了懵,西安哇哇叫,调来同州兵。”


     创建陕北根据地


  1932年12月,红二十六军正式成立,1934年红二十七军成立,并先后开辟了以照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和神府根据地、陕北根据地。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刘志丹把他的游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陕甘红军的灵魂人物,国民党到处贴告示:活捉刘志丹赏一万大洋。难怪毛泽东对贾拓夫说:古时候陕北出了个李自成,当今又出了个刘志丹,你们陕北果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
  1934年和1935年间,他领导的红军迅速扩大,1935年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二十六、二十七军粉碎了国民党五、六万人的围剿,解放六座县城,使陕甘、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立了陕甘苏维埃政府,共控制着陕甘边境22个县。蒋介石不得不派张学良率领大军来对付他们。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刘志丹此时正遭厄运,被关押在牢房里,毛泽东派出贾拓夫、王首道等快速赶往瓦窑堡救出“绿林式领袖”刘志丹及他的同志们,制止了这场清洗。
  刘志丹获释后,毛泽东安排他负责组织和指挥新的红二十八军。1936年2月,他奉命率军东征,横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去河北和热河前线对日作战。部队在汾河流域遭到蒋介石和阎锡山部队的阻击,刘志丹在战斗中牺牲,年仅32岁。毛泽东的题词中说:“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到底是什么“意外”,细节已无从了解。
  刘志丹在那次战役中表现杰出,红军在两个月内就攻占了18个以上的县份。
  刘志丹遗体被送回陕北,葬在瓦窑堡,苏区把红色中国的一个县份改名志丹县来纪念他。

  
       康生制造“说反党”冤案

 
    在刘志丹牺牲13年以后,他的战友从陕北高原走进了北京城,刘志丹为此献出了生命的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又是13年后(1962年),一部以他的生平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刘志丹》被定为反党小说。罪状是:
  ——“剽窃毛泽东思想”。
  陕北根据地是在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刘志丹通过武装斗争,创立了红军和农村根据地,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和井冈山一样的道路。所以说刘志丹是剽窃毛泽东思想。
  ——小说把陕甘苏区写好了,就是和中央苏区分庭抗礼。
  ——书中某个人就是习仲勋,写得年轻能干,是为习仲勋篡党篡国制造政治资本。
  1956年以前工人出版社就将此书列入选题计划之中,并约刘志丹的弟媳李建彤来写,她早在延安就听说过刘志丹辉煌而短暂的英雄一生,积累了一些资料,接受约稿后,她查阅大量资料,采访了大量当事人,历经六年,六易其稿,1962年完成,并节选在《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发表。
  康生还没有看到书就认定:“完全为高岗翻案。”他通知中宣部要各报刊一律停止转载,同时,康生还通知工人出版社把第五稿印六百本,第三稿印三百本送中央会议审查。书尚未印好,一条“毛主席语录”就出来了:“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后来毛泽东又说:“利用小说反党,是康生发现的。”
  这一年夏天,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由康生提出定了个“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反党集团”,习仲勋早年就担任过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是刘志丹的亲密战友,后来担任西北局书记:贾拓夫14岁就参加革命,“是惟一一位从陕北到中央苏区工作,又从中央苏区长征到陕北的领导干部”,是“毛泽东走向延安的向导”,1949年成为第一任西安市长,也是刘志丹的亲密战友;刘景范则是刘志丹的亲弟弟,早年就在哥哥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
  自1962年到1966年,西北五省区大批省级干部被调到北京“学习”、审查,称他们是反党集团的人。文革爆发后,陕北的志丹县贴出了大字报,把刘志丹、刘景范诬为“叛徒”,曾被国民党捣毁过的保安(志丹)纪念堂又一次被红卫兵砸烂,刻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题词的纪念石碑也被毁了,刘志丹的家人再次被赶到了农村。
  1967年贾拓夫被整死在郊外,“习、贾、刘”只剩下两个人,成不了反党集团。1968年1月,刘景范、马文瑞(曾经接受过李建彤的采访)和李建彤被抓起来后,又成了“习、马、刘反党集团”。马文瑞关了五年,习仲勋关了八年,刘景范因为反抗逼供,揭康生的底,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逮捕入狱,坐了十年牢。小说的作者李建彤先是被关在一个地下室,1970年开除党籍,劳动改造。
  《刘志丹》小说案最后升级为“彭(德怀)、高(岗)、习(仲勋)反党集团”,时而定为“西北反党集团”,把西北大部分司局长以上的干部都划了进去,打了几百干部。不仅西北干部,长征过来的南方干部和1962年参加审查这个案件的干部都未能幸免。陕甘宁老区的基层干部和群众,有上万人被打成“彭、高、习反党集团”的黑爪牙,甚至李建彤到陕北采访时,带过路的群众也被打死了
好几个。
  《刘志丹》小说案株连之广,连古代的文字狱都难望其项背。对这些冤情,刘志丹不可能知道了,我们也不知道如果他泉下有知是否会悔恨交加。
  小说几经波折,在成稿十七年后的1979年才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离刘志丹牺牲已经六十三年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板凳
发表于 2013-5-23 00:24: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50 编辑

刘志丹的很多故事小时候就知道 没想到他怎么惨![/quote]
是的哈。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4

主题

2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超级爱心大使

沙发
发表于 2013-5-22 12:47:37 |只看该作者
刘志丹的很多故事小时候就知道 没想到他怎么惨!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