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代,中苏交恶。在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中,苏军被中国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预先部署的部队伏击遭受损失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双方迅速在边境集结了上百万的军队。在铁列克提,中苏之间有一个几十公里宽的争议地带。1969年,中苏双方都在争议地带上修建了军事设施。图为被苏军杀害的中国随军记者。
![]()
在随后的6月10日新疆塔城地区的巴尔鲁克山附近,以及同年7月8日黑龙江八岔岛附近,中苏军队以及民间爆发了系列冲突,苏联方面损失略大。图为被苏军枪杀的解放军战士。
![]()
苏联政府积极寻求机会实施报复行动,最终选择了易于苏军机械化部队行动的铁列克提地区。这是一张临战前的合影,初步辨认(有的不一定准确):第二排左1温炳林烈士,左2李连祥烈士,左3王明远烈士,左4杨振林烈士,左5程古栾,右二司长顺;第一排右1机枪手丁新年烈士。
![]()
1969年8月11日,解放军例行发信号邀请苏联方面军事长官会谈。然而,苏军一改常态未与会。图为战前中国士兵合影。
![]()
8月12日,解放军以苏军的行动反常为由请示取消原定于8月13日的巡逻。但军队首长对取消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
8月13日上午8时,解放军边防人员三支巡逻队共90人左右按照既定巡逻路线开始巡逻,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包围了解放军巡逻队的其中一支。图为苏方展示“战利品”。![]()
巡逻队依仗地形激战5个多小时,由于事前缺乏准备,解放军增援军队未能及时赶到,并缺乏重武器支援,以至主阵地(695.5无名高地)被围的22名边防人员(包括3名随军记者)全部阵亡(包括被俘的3人中2人于苏军运送的路途中因重伤不治牺牲),支援部队也有6人阵亡,数人受伤,包括民兵。图为苏方展示“战利品”。
![]()
另1名被俘生还的战士经外交交涉在数月后的9月22日被送回中国,这名战士因在被俘期间临死不惧,竭力抗争,荣立二等功。图为铁列克提事件中阵亡的中国军人的追悼会。
![]()
事后中方调查为什么在几天前就发现苏军异动,而塔城军分区一直没有准备。1971年林彪死后,从前林彪的部下,红军强攻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被认为要担负主要责任。图为铁列克提事件中的解放军立功人员与军队领导合影。
![]()
2008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将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并立“忠勇山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图为在铁列克提事件中指挥解放军还击苏军,最后阵亡的边防连连长范进忠与其子合影。
![]()
李连祥。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上海市人,1956年5月入伍,公映的珍宝岛战斗系列片摄影人员之一,1969年8月13日随解放军部队巡逻时,遭苏军袭击。战斗中,英勇奋战,牺牲,时年34岁。经新疆军区授予烈士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
温炳林。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公映的珍宝岛战斗系列片的摄影人员之一,1969年8月13日在铁列克提随解放军巡逻部队拍片,战斗中牺牲,追记二等功。
![]()
王明远。翻译,甘肃省陇南宕昌县人,1952年入伍。三等功。
![]()
二等功获得者袁国孝。
![]()
纪念铁列克提事件40周年活动留影。
![]()
图为苏联指挥官。
![]()
图为当时参加袭击解放军巡逻队的士兵。
![]()
图为铁列克提战场示意图。
![]()
2008年5月,为永远铭记烈士们的业绩,新疆军区决定,在当年中方那座除一人外全部阵亡、最激烈悲壮的无名高地阵地,建立烈士纪念碑,无名高地命为“忠勇山”。新疆军区司令员朱锦林为纪念碑题字。
![]()
铁列克提忠勇山烈士纪念碑。
2015-9-28 14:06 中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