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争年代,他们这样过春节 解放军报社南京军区分社

[复制链接]

59

主题

1

听众

334

积分

★新兵★列兵

Rank: 1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9:57:5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过年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干啥?

重温那一个个战火纷飞的年节,感受红军将士把打胜仗当作新年礼物的豪情万丈,看看抗日根据地里新年军民同乐晚会的鱼水情深,聆听北平城新年迎来新生的胜利交响,还有三八线上那个可爱的“锅碗瓢盆协奏团”,你会发现,节日里有光荣传统在积淀,有铁血军魂在凝聚,有信仰之歌在传唱……

春节又至,当我们尽情享受和平年代的喜庆祥和之时,不妨回眸历史,从老一辈革命军人身上感受那四海为家、一家不圆万家圆的牺牲奉献精神和乐观主义豪气!


土地改革时期

粟裕:“这天正是农历除夕,我们闯到土豪家,把土豪准备的年夜饭吃了个精光。吃饱喝足以后,我们离开大柏地,埋伏在石板道两旁山上的树林里……”


绝地反击凯歌声中度佳节


1929年1月1日,湘赣两省“会剿”军总指挥部在萍乡成立,调集6个旅约3万兵力,准备分五路大举进犯井冈山,发起第三次“会剿”。


此时,井冈山上的红军全部兵力只有6000余人,是敌人的五分之一,且装备低劣、弹药不足。尤为严峻的是,红军的后勤补给日渐告罄,早有断粮之虞。


1月14日,红4军主力3600余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率领下撤离井冈山,以期出击赣南,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同时牵制敌人对井冈山的大举进犯,进而粉碎“会剿”。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加之“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红军的行军、宿营和侦察工作均十分困难。敌人很快就察觉到红军分兵作战的意图,赣军4个旅随即轮番追击,紧咬不舍。此后半个月里,红4军在经粤北南雄向赣南信丰、寻乌转移途中,不断遭到敌军优势兵力的前后包抄和突然袭击。大庾、平顶坳、崇仙圩、圳下村四战皆负,就连毛泽东、朱德也曾数度陷于敌军包围之中。


2月初,“追剿”军第15旅旅长刘士毅得意洋洋地向“会剿”军代总指挥何键报捷:朱毛部“自寻乌属之吉潭圩附近被职旅给予重创后,即狼狈向项山罗福嶂逃窜”。还有几天就要过春节了,正沉浸在喜悦中的刘士毅信心十足,命令全旅分路堵截追剿,“以绝根株”,准备领受蒋介石的嘉奖。


2月9日,正值农历除夕,红4军主力进抵瑞金城北约60里的大柏地山区,而身后的刘士毅部穷追不舍,孤军冒进,与红军相距仅有1天的路程。


大柏地附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十余里长的峡谷,四周山高林密,是个打伏击的理想场所。担任前卫的红31团3营指战员纷纷请战,击垮尾追敌军。3营党代表罗荣桓向朱、毛报告了这一建议,得到采纳。毛泽东立即主持召开红4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大柏地山区的有利地形,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宁都大路两侧的高山茂林中,布成长形口袋阵,以一部兵力引诱追兵进入伏击圈,予以围歼。



大柏地战斗遗址


时任红28团3连连长的粟裕曾回忆:“这天正是农历除夕,我们闯到土豪家,把土豪准备的年夜饭吃了个精光。吃饱喝足以后,我们离开大柏地,埋伏在石板道两旁山上的树林里。朱德同志安排一些人挑着担子停在道上,装作掉队的人员,要他们见到敌人就向埋伏区里跑。”但一直等到下午,敌人也没有来。第二天是大年初一,红军继续设伏。老天爷好像偏偏跟红军过不去,下起了毛毛雨,雨停后又刮起了风,风停了又下雨。红军指战员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浑身冰凉,冷透筋骨,直打哆嗦,但他们依旧趴在凉气袭人的泥地和山石上,严阵以待。


在焦急的等待中,时间一分一秒地缓缓滑过,显得格外漫长。下午3时许,刘士毅旅2个团被红军诱进了口袋阵。东、西两侧伏兵立即向后迂回出击,紧紧扎住“袋口”,然后发起猛攻。尽管红4军自下井冈山以来连战不利,弹药匮乏,身心疲惫,但全体指战员抱定必胜之心,“用树枝石块,空**与敌在血泊中挣扎”。朱德带队冲在前头,就连平时很少摸**的毛泽东也提**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鏖战至次日正午,歼灭刘士毅旅2个团大部,俘虏敌团长以下官兵800余人,缴获长短**800余支,重机**6挺。刘士毅残部溃败赣州。


大柏地之战,红4军绝地反击,取得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大捷,为新春佳节平添了不少欢乐,并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亲历此战的陈毅称此役“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1933年夏,毛泽东重返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一词:“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抗日战争时期

群众:“从来没有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请老百姓吃饭的事,这还是第一次哩!”


陕甘宁军民一家双拥热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拥护军队的决定》和《拥军公约》,确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10天后,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一连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工作指令》,确定从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2月1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又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布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就这样,在军地双方的相互推动和配合下,拥政爱民、拥军优抗的群众运动在陕甘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时值新春佳节,有的部队组织了新年军民同乐晚会,大家欢聚一堂,热闹非凡,关系融洽。各地驻军领导亲自带领干部战士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拜年,给抗属和群众发放贺年片和慰问品、写春联,邀请邻近党政机关人员及居民家长来部队驻地聚餐。在部队送给群众的贺年片上,一面印着“恭贺新禧”4个字,一面印着“拥政爱民十大公约”;在送给抗属的贺年片上则写着:“你们的儿子、兄弟出门抗日,我们就像你们的子弟一样,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我们一定尽力帮助。”群众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请老百姓吃饭的事,这还是第一次哩!”


有的部队还组成检查组,挨家访问,开展清查旧案和赔偿还物活动,将历年借用群众的东西,不分大小,一一登记。原物还在的,归还原物,已损坏或遗失的,则以实物或现金按价赔偿。八路军385旅建的几个盐池,在生产中曾发生与群众争利等行为。在清查旧案中,旅政委甘渭汉亲自带着有关同志登门向当地政府和群众赔礼道歉,并赔偿了损失。老百姓称赞道:“想不到天下还有这样好的军队。”陇东地区的土豪乡绅也钦佩地说:“八路军真是爱民如子,就拿赔东西这一点来说,真是出乎意料,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有这样的事。”



八路军官兵学习爱民公约


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和群众也开展了大规模的拥军优抗活动。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就亲临南泥湾,慰问在那里生产劳动的官兵。许多政府机关给部队赠送锦旗、慰问品,开展慰问演出;给抗日军人家属、烈属送年礼,贴春联,请吃饭;许多老百姓也带着子女,穿着新衣服,到部队拜年,并给部队赠送锦幛;有的商人还举行义卖。《毛泽东年谱》中是这样记载的:“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延安群众敲锣打鼓,扭起秧歌,到毛泽东住处拜年。毛泽东看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演出时,称赞说:这还像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毛泽东在同前来拜年的干部和群众代表谈话时,问大家能不能做到‘耕三余一’,并指出在大生产运动中主要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搞变工互助。”



八路军官兵开展助民劳动,为老大娘挑水。


双拥运动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使边区军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有效地保障了对敌斗争与生产运动的胜利。同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中指出:“各根据地党委和军政领导机关,应准备于明年阴历正月普遍地、无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自此,双拥运动在各个根据地逐步开展起来,并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


解放战争时期

莫文骅:“我们进城,是代表我党、我军进城的。”“对北平城内的一切工商业、市政文化、名胜古迹、国家仓库、财产物资及其一切公共设施,只准看管,不得动用;只准保护,不得破坏;空手进,空手出,切实做到秋毫无犯。”

不扰市民北平城外学礼节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当天,国民党军开始陆续撤离北平城,到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解放军原本计划于29日进入北平接防,但考虑到这天正巧是农历正月初一,为了不打扰北平市民过年,决定推迟两天,由第41军担任警备北平的任务,进城与傅军交接防务。


警备北平的任务非同一般。政委莫文骅从政治工作的角度,阐述了这次进城的重要意义:“我们进城,是代表我党、我军进城的,因此,我们政策纪律之好坏,不仅是我一个军,而是全党全军对国内国际有极大影响。”“我全军干部战士,对北平城内的一切工商业、市政文化、名胜古迹、国家仓库、财产物资及其一切公共设施,只准看管,不得动用;只准保护,不得破坏;空手进,空手出,切实做到秋毫无犯。”


之后,第41军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政策纪律教育。各师团层层动员,教育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21师采取“政策点名”的形式,把全师官兵集合在操场上,念一个名字,提问一条政策纪律,要求对答如流。战士们把警备城市的政策纪律写在小纸片上,贴在**托上,以便随时背诵。123师则采取“评入城资格”的做法,从师长、政委到炊事员、驾驶员,一个一个评,谁不够条件,就不能入城执行任务。


莫文骅回忆:就在我们准备进城的时候,总部来电,称傅作义的部队撤离时,为了给市民留下好印象,尽量约束部队不搞破坏活动。我接到电话后,即对参谋长李福泽等人说,“好哇,他们预先给我们敲了警钟,立即通报各师,要求部队以更加严明的政策、纪律,让北平市民认识我们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通过北平前门大街


121师买来白布,扯成崭新的背包带和绑腿,分发给每名战士。战士们想出一种新的打背包方法,用竹棍绑成一个五星架,把背包往上一搁,既方便又美观。122师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烙高粱面饼的,买青菜的,打油的,称盐的,准备马草的,好不热闹。123师抓紧时间进行礼节教育,战士们演习走方队,操正步,干部则练习骑马入城。官兵们表示:我们进城要走出军威来,让人们看看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平津战役期间,某部把入城规则制成图片挂在背包上,边行军边学习。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天空格外晴朗,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一家外国通讯社当天发出的电稿是:“中国解放军入城,规模空前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


抗美援朝时期

保卫干事高玉坤提议:在朝鲜,文工团被称为“协奏团”。过年了,我们慰问战友,演唱队干脆就叫“锅碗瓢盆协奏团”吧。大伙齐声称赞。


锅碗瓢盆坑道奏响迎春曲


1953年,朝鲜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停战谈判也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16个月,交战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仍处于相持状态。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0师驻守在朝鲜临津江西岸马良山一线阵地,执行防御作战任务。


还有1个星期就要过春节了,140师后方指挥部的王德民、杨兆富、尹纯志等几个干事商量如何来庆祝胜利,欢度新春佳节。最终,大家决定组织一个小演唱队,搞台晚会,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很快,一个由干事、文化教员、会计等十几名男女同志组成的演唱队就成立了。杨兆富曾当过师宣传队的分队长,算是“业内人士”,便自告奋勇担任演唱队的导演兼指挥。可是演唱队除了1架手风琴、1把胡琴和4个口琴外,再没有其他乐器了。在战火纷飞的山沟里,到哪里去找乐器呢?大家就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寻找代用品。于是,酒瓶、饭锅、洗脸盆、饭碗都变成了“乐器”。


保卫干事高玉坤提议:在朝鲜,文工团被称为“协奏团”。过年了,我们慰问战友,演唱队干脆就叫“锅碗瓢盆协奏团”吧。大伙齐声称赞。


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锅碗瓢盆协奏团”获批前往十几里外的师前方指挥部注乙洞慰问演出。王德民回忆:机关的同志都知道了,组织干事王家凯还在坑道口等着我们。进入坑道和同志们互相问候一番,马上就要开饭了,我和王家凯、高玉坤去伙房打饭。伙房安在山坡上的一片杉树林中,已有几人在等着打饭,就在这时,只听哐的一声,一发炮弹打塌了杉树枝搭的棚子,一头扎进饭锅里。大家赶快卧倒,等了好半天也没爆炸,原来是个哑弹。高玉坤同志笑着说:“我们还没完成任务,马克思不同意我们到他那里去报到。”


演出安排在晚上。下午,炊事班特意准备了白面和肉馅,大家一齐动手包饺子。没有擀面杖,就用酒瓶子、炮弹壳代替。大家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边把敌人打的炮弹当“爆竹”听。



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深入前沿阵地为英雄们演出


晚上,“锅碗瓢盆协奏团”在师作战室旁边的一个“大厅”里演出。师长黎原、政委赵平等领导也亲临现场观看这场别开生面的除夕晚会。尽管演出的场地和器材都十分简陋,节目也不是很多,但个个精彩,既有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也独唱朝鲜民歌《阿里郎》、苏联歌曲《喀秋莎》,还有广东民乐《步步高》等。台上演得格外卖力,台下笑语欢声,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正是以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