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市一老人由于中风无法行动,他儿子代为到高州农信社大路坡分社取钱,信用社说身份证不对,令其到村镇开证明。证明拿来了,信用社又说要老人亲自来,家属就将病重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僵持之下,老人死了。(10月17日 光明网)
老人的存折未设置密码,取款需要本人在场是制度要求,也是为了储户资金安全考虑,这些要求作为用户的我们都可以理解,并且相当支持,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在此次事件中,信用社的做法让我们不得不对一些硬性规定重新审视,在当今追求和谐,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在合法的前提下某些硬性规定是否应变的更加的人性化。
在死者家属前来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得知老人生病在家,却说出“打针你就拔了针头让他过来”,不管业务是否可以正常办理,单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这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而信用社的领导面对记者对这件事的评论是“这不是整个信用社系统的问题,是个人的问题。”员工的培训工作是不是整个信用社系统的问题?难道信用社挑选员工的标准里就没有个人品德素质的要求么。
事已至此,老人为了取钱去换来健康,却因为取钱失去了生命,是保护我们的制度害了他,还是以制度要求为借口的人害了他?事后信用社的领导认为,“如储户确实病重,可以派人员到现场核实”,这不就是问题的解决办法么!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去做?还是从来就没有人去想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顾客是上帝”是每一位从事服务岗位的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确实曲高和寡,作为顾客的我们也许只是希望和他们成为朋友,希望他们能够从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件事来看,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服务”二字。
或许有一些这样的企业,他们即使不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可以暂时衣食无忧,但要记住“服务”不是你拿来吆喝的口号,它是你在当今和谐社会中的立足之本,忽略了这一点,你终将被取代,到那时你对这个社会的唯一贡献,就是出现在成功企业的反面教材上。
(文/庞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