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军报评影视剧“去英雄化”:懈怠国家意识的麻药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0

听众

284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40年以内老兵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8:16: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27 编辑

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自强不息光辉历史的永恒记忆和象征,是支撑人们对崇高与伟大、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一如捷克作家伏契克在其《论英雄与英雄主义》一文中所言:“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正是英雄的这种优秀品质和为国家、为人民所作出的贡献,人们唱英雄、赞英雄,把英雄人物作为文艺作品的主人公去刻画与塑造,使英雄形象成为伫立在人们心目中的一座座永远不朽的丰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崇拜的偶像(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英雄),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促进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正能量。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去英雄化。也就是说,一些编创人员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和目的,在实际拍摄时或故意回避对英雄人物英雄壮举的正面描绘,只对他们进行平民化的表现,甚至展现英雄人物懦弱的一面,目的很明白,就是要消解掉英雄人物身上所谓的“耀眼的光环”;或者干脆将英雄另类化、异类化,这些“英雄”食尽人间烟火,行为怪异,举止乖张,言语粗俗,读者从他们身上感受不到半点的崇高与庄严,而且,他们成为英雄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种种的机缘巧合使他们“一不小心”变成了“英雄”。

这种去英雄化的倾向在当下还很有市场,甚至受到了某种追捧和欢迎,一些影视剧在播出和公映之后还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票房收入。这种现象在前段时间观众津津乐道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和电视剧《民兵葛二蛋》中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由同一位演员主演,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收视率和票房率。这种结果的出现,除了演员不错的演技外,还有演员的另类出演,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审丑趣味”,也使这两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散发出怪异的味道——一个游手好闲、满口粗话的乡间混子不经意间成了抗日的英雄,其思想觉悟提高之快也令人称奇;举止怪异的厨子戏子和痞子摇身一变成了抗日的卧底,且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令日寇闻之胆寒。这样的英雄形象除了博人一乐外,给人的感觉就剩下“好玩”了。

这种“无厘头”式的英雄无疑是当前中国影视创作中的一个另类,它与多年来中国文艺界反英雄、解构英雄思潮是一脉相承的。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以降,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都被拿到中国来进行实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具有广泛批判精神、主张打破现有秩序,包括个人意识、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等在内的旧有秩序的——解构主义。在当时情况下,解构主义创作思潮确实为否定长期以来英雄人物“高大全”创作模式和“三突出”创作理念找到了重要理论依据,“避免崇高、戏谑庄严”成为口号并被付诸创作实践。

去英雄化让英雄褪去了头上那耀眼的光环,让英雄回归为普通人,这对引领文艺创作摆脱“文革”时期英雄模式的影响,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无裨益。但是,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除了他为国家和民族所作的突出贡献外,还有他不同于常人的优秀品质,去英雄化将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否定掉是不现实的。更何况,作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英雄人物一直是培育大众民族感情、激励人民顽强斗志的楷模,也是提升大众高尚精神品质、引领正确社会价值取向的标杆。否定英雄存在的伟大意义,实则意味着否定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与发展史,消除了人民对伟大与崇高心怀敬仰的感情基础。

如果去英雄化对英雄人物的解构最终演变为对英雄及其存在意义的全盘否定,就会剥夺大众对英雄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与道德水平就会出现滑坡乃至逆转,大众就会失去向上奋斗的理想甚至方向。其后果是令人担忧的。人们开始了一次急切地重建英雄价值体系的探索之旅——注重展现英雄人物身上人性的光辉、消解英雄的神性特质,将英雄平民化或将平民英雄化等创作手法和理念便应运而生。不可否认,在这种探索与重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有分量的优秀作品。比如上世纪80年代被评论界充分肯定的“梁三喜的账单”(《高山下的花环》),就生动展示了“英雄的困厄”。此外,一大批身上虽有缺点,其行为却仍能催人泪下的平民英雄的出现,同样展示了新的英雄理念为艺术创作带来的新的生机。但是,去英雄化所带来的问题和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价值观、英雄观的日趋多元化,去英雄化在如今的一些影视剧中也在改头换面,速度之快犹如川剧的变脸:猥琐的痞子、好闲的游民、青楼的妓女、帮会的头目、占山为王的土匪等等都成了主角,摇身一变都成了抗日的英雄。去英雄化最终让真正的英雄走上了穷途末路。这种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倒置是否意味着我们真的不需要英雄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英雄史诗,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价值体系和标准,都需要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来弘扬和提振自己的民族精神。即使是像美国这样崇尚个性自由的国度,同样拍出了诸如《第一滴血》《终结者》《极限特工》《壮志凌云》等那样的宣扬美国式英雄的大片。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光耀千秋的英雄豪杰,他们已经成为“民族的脊梁”而铭记史册,中国共产党92年的发展史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英雄史诗的延续。92年,在历史的记忆里或许只是一瞬,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流血牺牲的英雄人物却是数不胜数,他们的事迹理应被创作成文艺作品、人物被塑造成艺术形象被人们传颂,他们理应成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培育高尚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去英雄化或许一时能推高票房收入和收视率,也能为广大观众带来开心的一笑,但它只能是影视剧创作诸多风格中的一条支流,它懈怠大众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麻药作用却是持久的。因而,承认英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用满怀崇敬之心去表现英雄、展现英雄的时代风采,充分肯定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应当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时刻牢记并身体力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有一种信念,坚如磐石,它就是军人保家卫国的信念;有一种感情,至纯至洁,它就是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