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红领巾辅导站官兵狮子山中传真情
更多
30年,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的官兵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与孩子们的心灵沟通却始终不变—— 狮子山中传真情 “叔叔,老师说我们中国的天宫一号升空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好高兴。”“叔叔,你们寄来的2000块钱收到了,妈妈当时就哭了!她对我说,咱们家欠解放军的太多太多了。” 每年,南疆红领巾辅导站都会收到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寄来的书信,尽管信内容平常,却感人肺腑。在孩子们眼里,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的辅导员们并不普通,因为他们是“解放军叔叔”,他们戍边站岗、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 自1982年富宁县田蓬镇狮子山哨所成立南疆红领巾辅导站以来,官兵们开始了30年如一日的坚守。30年来,他们不管多苦多累,都要挤出时间给小朋友们写信,谈理想、谈人生,讲奉献、讲爱国。30年来,南疆红领巾辅导站为孩子们寄出了数不清的信件,到11省24县市进行巡回报告40多场,辅导“三好学生”2万多名,帮助3万多名工读生、失足青年走出生活阴影。 在南疆辅导站的战士眼里,戍边卫国的任务艰巨而崇高,启迪孩子心灵的事业平凡却伟大。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让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的事业代代相传,至今,辅导站还保持着官兵立功受奖都要把喜报、证章寄给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使命意识和爱国热情的传统。 辅导站也在自我发展中延续着戍边育人的使命。官兵采取书信交流、网上对接、校外辅导、边境巡逻体验等形式,为各级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过军事日,举办“小主人边关行”、“大手牵小手、同心护边关”和“走边关路、忆传统史、强爱国情”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生动的“课堂”,传递戍边之情、爱国之情。让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代代传承,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30年辅导之路、30年戍边卫国,战士们换了一拨又一拨,但辅导站的工作从未中断,官兵始终把戍边育人作为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与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接力棒”。 记者 谢建东 张登海(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