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17 编辑
黄晓成和西峪乡叶大村叶根成老人聊家常。郭干干摄
本报通讯员魏建军肖传金本报记者张媛
28年前,他在老山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誓死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荣立二等功,被破格提干;火线入党时,他咬破自己的手指在鲜红的党旗上写下誓言:为党为国为人民甘愿牺牲一切。
一份誓言,一生坚守。任职甘肃省西和县人武部政委8年来,他始终保持参战老兵的英雄本色,矢志不移地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诤诤誓言,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勤政干事业、真情为人民、廉洁树形象”的合格答卷。
他叫黄晓成,先后被兰州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工干部,荣立三等功3次;今年1月,更以280万张高票当选“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
“困难再多也决不能后退半步”
2005年3月,黄晓成从兰州军区某红军师提升到西和县人武部担任政委。报到那天,迎接他的不是人武部的干部职工,而是堵在门口讨要欠款的一拨上访群众。
了解情况时,干部职工你一言我一句诉苦:人武部欠账40多万元,民兵训练中心和门面房长期出租无法收回,武器库军犬咬伤一名群众引起民事纠纷……
是回避矛盾绕道走,还是直面问题不退缩?党委会上,黄晓成掷地有声地说:“党组织把我放到这个岗位,是解决问题来的。无论困难有多大,年内都要解决干净。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当时,部长因病住院治疗,工作的重担全落在了黄晓成的肩上。他从清理租房入手,对照政策法规,一连召开9次协调会,邀请当地法院提供援助,顶着有人往他脸上吐口水、指着鼻子骂娘、打恐吓电话的难堪和困难,大刀阔斧协调解除不合理房屋租赁合约。
连续半年,黄晓成挨家挨户做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常常工作到半夜。当年年底,他就彻底解决了人武部13个历史遗留问题,还清了债务,调解了纠纷,做到了让群众满意,官兵信服,人武部党委还被甘肃省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委。
人武部指挥办公楼是60年代修建的砖混结构,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筹建新的指挥办公楼,一没地皮,二缺资金,一切都要从零起步,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一穷二白”的现实,黄晓成四处奔波:白天,他上下奔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土地、争取资金;晚上,苦思冥想谋划建设思路、设计图纸。不到两个月,他先后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协调土地30多亩。施工期间,为赶进度、保证质量,他和民工一起吃在工地、住在工棚,白天顶着炎炎烈日,晚上忍受蚊虫叮咬,一干就是整整1年。因劳累过度,他的膝关节综合症复发,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但他还是咬牙坚持。
2009年9月,一座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的人武部办公楼如期竣工。落成典礼后,黄晓成躲在墙角大哭了一场。没人知道,施工期间,黄晓成远在陕西礼泉老家的父亲两次病重住院,医院也发出了病危通知。他多想守在父亲的病床前陪护几天,尽尽孝心,但却实在脱不开身。
“困难再多,也决不能后退半步。”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黄晓成担任人武部政委8年来,有苦能吃苦,有苦战胜苦,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年年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基层主官、优秀共产党员,县人武部也成为兰州军区人武系统的一个标杆。
“豁出命来也把群众事情办好”
去年9月7日,蒿林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赵相林揣着一份按有25个村民手印的请功信,赶了130公里的山路来到陇南军分区,对司令员傅秀亭、政委万顺成说:“我代表全村2000多名群众,为人武部政委黄晓成请功。”
团结村四面环山,地势险峻。过去群众出行靠一条崎岖盘旋的羊肠小道,落差800多米,经常发生运送骡马跌落山谷的事件。
2009年10月,黄晓成下乡检查武装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情格外沉重,当场对老百姓承诺:“路,我来为你们修,年底就修通。”此后,他四处奔波、八方募捐修路款140多万元,组织500余名民兵和群众,在山顶上搭建起帐蓬,建立临时指挥部,展开了一场修路“大会战”。
30多个日日夜夜,黄晓成和群众一道奋战在施工一线,手掌磨出了血泡,虎口震出了裂痕,身上8处受伤。后来,群众自发立了块路碑,给这条路取名“富民路”。
近年来,黄晓成先后带领民兵完成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27次,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他个人多次被市、县评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干部群众都知道:“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黄政委”。
前年,西峡乡发生山洪泥石流,河坝村受灾最严重。在灾后重建中,黄晓成带领民兵连续奋战两个月,因身体严重透支,曾在老山作战中受伤的小合骨脱臼旧病复发,打个哈欠、大声说话都会不经意地脱臼,有时一天脱臼四五次。坚持10多天后,他左耳几乎失聪,双眼视力下降。村民们听到消息后,纷纷劝他住院治陪,都被他一一谢绝:“工期要紧,不要为我担心。就算豁出命来,我也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去年春节前,西峪乡河坝村90户群众终于乔迁新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四合院。
其实,黄晓成并不是没有机会调出。2007年3月份,省军区决定调整黄晓成到天水预备役旅任职,预备役旅提升的希望大,发展有潜力,离妻子工作单位又近。然而上级在征求他的意见时,黄晓成却拒绝了:“西和的情况我最熟悉,这里的群众需要我。”
人武部政工科长冯煜明为黄晓成算了一笔账:任职以来,他先后扶持8个村党支部,修建乡村公路3条170公里,架桥5座,援建希望小学2所,资助7名贫困学生,帮助3个贫困村群众实现了致富梦。
“拍了胸脯要对得起自己良心”
“在杜绝不正之风面前,总要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唱黑脸",党的肌体才不受侵蚀。”黄晓成担任人武部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后,权力大了,找他办事的人多了,凡是不合规定、违反原则的事,他都拍着胸脯这样说,也这样做。
新建人武部办公楼,投资1千多万元。消息传出,20多家工程队蜂拥而至,使出浑身解数想把这个项目抢到手。
一天夜里,一位老板敲开了黄晓成家门。“黄政委,工程的事还请你关照。”老板说着,递上两条烟,中间还夹着一个厚厚的信封,并承诺事成之后还要“重谢”。黄晓成把递来的东西轻轻一推,说:“如果我收下你的东西,我就要昧着良心办事,如果事情办砸了,你就会指着我的后背骂共产党。你说,我该如何选择?”那个老板听后脸一红,提着礼品灰溜溜地走了。
这事儿给黄晓成敲响了警钟。为确保把办公楼建成“廉洁工程、放心工程”,他和部长在党委会上公开承诺:不联系介绍工程队、不授意介绍关系户、不接受任何请吃和礼金,采取党委研究、公开招标、全程监督的办法实施。
“拍了胸膛,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黄晓成如是说。作为人武部领导,最主要的考验还是征兵。去年年底,一位老领导为了让侄子当兵,找到了黄晓成。由于曾在这位老领导手下工作,受到多年的关心照顾,而且这也是老领导头一次找他办事,黄晓成感觉确实很难推脱。
后来,他经过多方了解,得知这个孩子不仅不满17周岁,还因打架斗殴在公安局有备案,不符合征兵条件。情况说明后,老领导气冲冲地对他说:“你现在翅膀硬了,用不着我了,帮不帮你看着办吧!”随后重重地挂断了电话。
个人感情再好,原则底线不能破。黄晓成知道,如果他开了这个口子,部属也会这么做,群众就会在背后“戳脊梁骨”。自从黄晓成担任政委后,人武部连续7年无责任退兵,6次被甘肃省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在原则面前不近人情,当群众遇到实际问题,他却“网开一面”。去年,一名士官服役期满,要在西和县安置,就找到黄晓成,希望能给他出面说说话,尽量安置个好单位。黄晓成爽快答应了,并热心为他牵线搭桥。最终他被安排在县行政执法局工作。
近两年,黄晓成先后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安置23名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官,解决了16名部队家属、子女就业、小孩入学入托难的问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却没有得到任何照顾,至今仍在为工作而奔波。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