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一生中的三个座右铭

[复制链接]

609

主题

6

听众

9766

积分

一级上将 ★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三等功 优秀士兵 优秀军事干部 优秀服役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40年以内老兵 正营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38: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师范学习时的座右铭是:“贵有恒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青年时代,醉心于学习与革命的毛泽东还有一个座右铭:“不谈家庭琐事,不谈金钱,不谈妇女。”
  
  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还有第三个座右铭。这个座右铭是延安时期续范亭写给他的一首诗。诗曰: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
  
  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刘益涛着:《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续范亭生于1893年,山西省崞县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当过孙中山的卫士长。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25年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续范亭反对对日妥协,呼吁抗日。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拒不纳谏。1935年,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他悲愤地写下《哭陵》一诗:
  
  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
  
  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
  
  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
  
  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
  
  爱国心切救国无门,续范亭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以死来唤醒国人抗日。他在《告民众书》中说:“余今已绝望,故捐此躯,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续范亭剖腹明志时还留下一首绝命诗:
  
  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
  
  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续范亭的壮举,是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有力揭露和抗议,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遇救后侥幸活下来的续范亭继续为抗日奔走。1937年9月,续范亭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任新军总指挥。1939年,他参与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民联会委员会副主任、晋西北行政公署行署主任。同年11月,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冬,日军对晋西北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大“扫荡”,续范亭率行署机关日夜转战,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他本有肺病,经中山陵剖腹明志后,身体更坏。
  
  当中共中央得知续范亭的病情加重时,即专门打电报要他到延安去治病。对此,续范亭热泪盈眶,感激不已。想到能去毛泽东身边治病,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这使续范亭感到莫大的幸福。
  
  1941年4月初,当担架抬着续范亭到达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杨家岭时,毛泽东和许多中央领导人特地走到山坡上去等候、迎接他。在延安,续范亭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人的百般关爱和敬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许多在延安的负责同志,都关怀他的病情,四处给他寻找药品,经常到医院看望他。对此,续范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倍感在延安就如同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为此,他曾经赋诗感慨:延安如故里,诊疗施百般;衣食愧饱暖,同志复时看。
  
  在延安,续范亭多次同毛泽东交谈,视毛泽东为良师益友。1942年3月间,他写了一篇漫谈毛泽东的文章,可惜这篇文章没有保留下来,现在找不到了。同时还写了一首诗歌颂毛泽东: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
  
  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对这首诗,续范亭曾给予这样的解释,他说:“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好领袖,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和方针政策。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但是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无论是对干部、战士、勤务员,还是对普通老百姓,他都平等对待,推心置腹,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所以,我说他‘领袖群伦不自高’。毛主席是知识分子,博大精深,满腹经纶。从外表看,他文质彬彬,完全是学者风度,但他实际上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只有毛主席那样大胆的政治、军事谋略家,才能在双十二事变时力主释放蒋介石;才能在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两个反共高潮中,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第二句是‘静如处子动英豪’。第三句‘先生品质难为喻’。的确,拿毛主席比喻历史上哪个人好呢?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历史上一切伟人都有本质的不同。关于这一点,斯大林有句名言,当一名记者问斯大林:列宁同彼得大帝相比,谁更伟大时,斯大林回答说,如果说列宁是大海的话,彼得大帝就是沧海之一粟。所以说‘先生品质难为喻’。我曾想把毛主席比做刘邦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但还觉得不够全面。所以这首诗的前面三句我早就想好了,可最后一句想了几天,最后才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诗是杜工部赞颂诸葛亮的,是《咏怀古迹》中的一句。原诗是‘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里面,‘万古’一句,是空前;‘云霄’,是甚高;‘一羽毛’是羽上的一毛,品清质虚而体极小,惟其清虚而不自大,所以空前而又甚高。用诸葛亮比喻毛主席,还是不够的,但想不出更恰当的比喻,只好这样了。”
  
  续范亭先是把文章和诗寄给毛泽东,接着又写了封信,请毛泽东同意他公开发表。
  
  毛泽东于1942年5月14日回信表示:你三月间的漫谈,到今日才复你,可见我的不对。我把你的漫谈当作修省录,但不同意你的夸赞,因为夸得过高过实了。因此我也不把这漫谈退还你,目的是使你不能发表,我觉得发表不好,如你尚有副本,也务请不要发表,就你的地位说,发表也有妨碍的。不自高,努力以赴,时病未能,你的诗做了座右铭。(参见山西省原平市续范亭纪念堂内“毛泽东写给续范亭的信”手稿。)
  
  被毛泽东当做“修省录”的“漫谈文章”,由于没有流传下来,不知写的是什么,想来对毛泽东是褒赞有加的,最终是没有发表。被毛泽东当做“座右铭”的诗,却有幸留存下来了。
  
  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因病重辞世,享年54岁。毛泽东和许多中共中央领导均发来唁电。毛泽东还派人送来花圈和挽联。挽词为毛泽东亲笔所书: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横幅为:范亭同志千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