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04 编辑
在战区集结地欢迎云南省春节慰问团的到来 1988年初,我随部队在云南老山前线遂行防御作战(轮战)任务,刚赴前线集结地开展临战训练不久,便赶上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每到这个时刻,部队总是会受到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厚爱。云南省春节慰问团带着全省三千多万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2月6日来到我们部队驻地——文山砚山县平远街地域片区慰问官兵、演出节目。出于军民鱼水情的优良传统延伸,前方后方心相连,我们接待慰问团的工作尽可能认真周到、简朴大方。 我在政治部宣传科分管部队战时文化工作,必然参与接待各种慰问演出方面的事情。受战区地形条件所限,慰问演出没有专门舞台,选择了战区集结地的炮兵训练场,搭起帐篷作为演员们换装临时房子,用两门130加农炮摆放在“舞台”两侧,炮口上昂,拉起“慰问大会”大幅会标。旅部组织干部战士夹道欢迎云南省慰问团,锣鼓鞭炮、彩旗鲜花全都用上,旅卫生队十个漂亮女兵还组成了鲜花队,把那塑料鲜花敬献给慰问团的亲人们,听那欢迎队伍口号声声震耳,慰问团80余人的队伍也策应高呼口号,军民鱼水情深的这种场面也只是在战区能够最真切地感受到。在旅部临时中央大厅(一个废旧厂房车间)举行军民座谈会,场面盛大,看那红底黄字的会标也是我亲自写的:衷心感谢慰问团对我旅的亲切关怀。八一军徽正中央,两侧红旗十面,粉绿大幕作背景,喜气洋洋。 野外条件下,慰问演出音响靠发电供电保障,旅电影组小徐他们很卖劲,及时接通了电源。在这个片区的部队除了我们炮兵旅以外,还有37师地炮团、高炮团和40师119团炮营共4000多人。我的工作除了负责指导布置演出场地外、安排接待工作外,还有一项任务是临时要上台与演员同唱两支歌,用时下的话来说叫台上台下互动节目。因为云南省慰问团到前线一路慰问演出时,为活跃气氛,增加生动场面,在每一处几乎都有一个节目是与部队官兵同台演唱。头一天晚上步兵37师打电话来要我们旅作准备,与著名演员同唱《两地书•母子情》和《十五的月亮》。政治部程副主任不由分说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可是我那里唱过《两地书•母子情》呢?这支歌在当时还刚刚开始流行,所以赶紧找来歌单熟悉一下,将歌词浓缩写成小纸片以备记不住时看一眼。由于有了一点仓促准备,才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节目“抽演”。 当日,省歌舞团的演员们在后台的旅行车上化装时,舞台监督把我介绍给一位女歌唱家那里,在现场演出很紧张的一点时间里,她边化装,边给我讲如何配合唱好这个歌,我俩只轻声在车上合了一遍,她连声说“棒极了,真是棒极了!”我这时从节目单上看出她的名字叫王郁芝,后来报幕时便知道她是云南著名的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出访过许多国家演出,知名度极高。 慰问团演出的节目很有云南民族风情,部队时常爆以热烈掌声。当王郁芝上台演出时,我正座在正面的部队观众席里。她唱完《枉凝楣》和云南民歌《耍山调》,在官兵们一片掌声后便说:“咱们军民联欢,下面我要请炮兵旅的一位干事与我一起唱《两地书•母子情》,欢迎!”我即快步上台与她握手并说:“向慰问团学习,向歌唱家学习,我来唱儿子。”在台下一阵欢笑声中,电声乐队的前奏已经响了起来,台上还站有几个和声伴唱的男女演员。这是一首对唱歌曲,即母亲唱一段,儿子唱一段。台下此刻极其安静,官兵们是抱着上种极大的兴趣来看这样的合作节目,因为在那个年代还很少有演员同台下观众交流的节目形式出现。我随即从衣兜里摸出一小纸片以备记不住歌词时看一眼。 《两地书•母子情》是当时刚刚传唱开的一首充满母子情深的动人歌曲。曲作者是南京军区著名的军旅曲作家王祖皆、张卓娅两口子,这歌反映的是前线作战守边疆的独生子与后方期待团圆的母亲的音乐对话,以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倾吐母子情深,所以在我们这个特殊环境的老山战区现场演唱这支歌别有一番触景生情。随着歌声起伏,我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王老师很有表演经验,不时给我整理军帽、军装:“妈妈不在你身边,知寒知暖靠自己。”我这个“儿子”的确被她感动了,配合得非常好,演唱十分到位,台下掌声已经进入**,甚至欢呼起来。简直下不了台,又合作了一首《敖包相会》才结束。
即席上台演唱十分成功,应当要感谢云南艺术家的合作,也要感谢曲作家王祖皆、张卓娅提供的新曲。过了许多年,我调到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负责全军文化工作时,还曾与集团军业余演出队队长肖力接待过王祖皆、张卓娅夫妇,在重庆的歌乐山松林坡吃地道的“辣子鸡”,提及那年在老山战区演唱他俩创作的歌别有一番意境。80年代初,她和丈夫王祖皆(曾任总政歌剧团团长,现任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文职少将)合作的歌剧《芳草心》曾有60多个院、团上演,其中主题歌《小草》广为流传,青年人烂熟于心。张卓娅是到重庆来替他的老父亲“寻根”,张卓娅出生在一个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家庭,父亲张锐是我国二胡界的一代名师,著名作曲家。说是当年抗战时期,他的父亲就是在重庆找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走上了革命文艺道路,参加了新四军。话说慰问团演出后,旅举行欢迎宴会热情招待慰问团全体成员,各营连分发慰问团带来的慰问品,高兴至极。 我立即听到许多反映,无论是慰问团的领导,还是37师和炮兵旅的首长及干部战士,都称赞我们今天的歌唱得太了,真是绝美了,真的把在现场的许多官兵和慰问团的同志都感动哭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为咱部队荣誉争了光的。他们说你的歌唱简直敢同专业文艺演员相提并论。37师政委给我说,王郁芝老师对他讲,他们走过前线许多部队,也与干部战士们即兴合作演唱,在地炮旅深感我这个宣传干事的确唱得不错,连慰问团的祁山副团长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还以为部队做了手脚,在哪里挖了个专业人才来。 晚上再一听现场录的音,效果还不错,只不过因为录制技术原因成了单声道,他们都争抢着去翻录。政治部保卫科侯干事对我说:我今天才的确感受到歌声真能产生共鸣,产生内心的激动,当时他也是眼含热泪听完演唱,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保卫科秦延进科长是位老同志,也是如此激动,他太想听这首歌了。他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不久我们部队接防阵地后,当炮自为战,班自为阵的时候,战士们每当想起这支歌时,肯定要再次掉下眼泪。说的这些,使我又一次真实地感到,小时候看电影《英雄儿女》,总被王芳的《英雄赞歌》所感动、所催泪。而只有到了前线,到了特定的环境,遇到特定的人和事,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战士们又开始写家书了,他们会把这里以生的感人之事、动人之曲报告给亲人们,以满足心灵上的安慰和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