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4:05 编辑
李连庆为牛准备草料。南都记者 陈辉 摄
82岁的李连庆跟你说话时,操着一口略带京腔的普通话,说着说着不自觉会伸出手朝你挥舞,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的牛场门口挂了一面五星红旗,旁边墙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牛场办公室中央,贴着毛泽东的画像。从这里,你或许可以感受到一丝曾经毛主席警卫员的气息。 6年前,他做了个决定,从北京只身回到云浮老家,开始搞起了家乡建设,办起牛场,从退休老兵变成了媒体笔下的“牛司令”。
每年为村民创收30万
下载腾讯新闻,查看毛主席警卫员图集
不顾反对独自返乡
“活一天,就要发一天光,为人民出一天力。”李连庆说这也是毛主席教给他的。现在的他依旧过得像个军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做100个俯卧撑、5分钟长棍、5分钟双节棍,然后给整个牛场的人做早饭。 “你是哪儿来的?”“广东。”1957年,已经入伍当了6年兵的李连庆被选拔到中央警卫团,驻守中南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主席这样问他。 当年他25岁,连拼音都不会。一边当警卫,一边参加学习班,学会了普通话,还拿到了高中WP。1976年,毛主席去世,他担任叶剑英元帅的卫士长,叶剑英逝世后,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 这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云浮人,慢慢成了说话带京腔、在北京安家落户的北京人了。 2008年,李连庆得知老家现在只有410多人,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000元,与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孩子留守在村里。 李连庆不顾全家人反对,只身回到了老家。
用光130多万积蓄
如今荷路村村民都知道李连庆,称他为“亚公”,表示尊敬。他回来之后,村里的老祠堂焕然一新,祠堂前面的那片空地修了一个简单的篮球场,村前的臭水塘成了一个荷花塘,村中巷道铺砌了1.3公里,修建了2公里的排污渠和2个公共厕所。这些工程,用了李连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一百三十多万元的积蓄。 李连庆前几天给北京的老伴打了个电话,说自己今年春节回不去了。一间新牛舍要在年底竣工,他说自己得留在这儿。 南都记者万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