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老兵忆:零下20度在鸭绿江搭桥(组图)

[复制链接]

1954

主题

2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超级爱心大使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20:35: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美援朝老兵忆:零下20度在鸭绿江搭桥(组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26日11:14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1951年夏,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铁道兵团战士在洪水中抢修铁路。图/fotoe)
  (谭相求老人一聊起自己当年抗美援朝的经历时就滔滔不绝。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陈勇 )

  “当时的形势让我觉得,再读书也没什么用,我希望在胸前搞一个牌牌戴,想为新中国做贡献。”老战士谭相求回忆起当年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感慨万千。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11名抗美援朝老战士齐聚长沙马王堆医院食堂。

  60年前,他们最小的只有15岁,大的也就二十来岁。一群铁血将士浩浩荡荡地开往鸭绿江。

  60年后,他们大多已经迈入耄耋之年。他们很多都来自东北,现定居湖南。

  重见故友,老兵们的心情都很好,他们都是当年舟桥84团的战士。1950年10月,奉命北上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高山镇阻击战和保障清川江、大宁江交通运输。60年后,重忆抗美援朝的经历,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零下二十度在鸭绿江搭桥

  高永江当年前往鸭绿江时才20岁,是排级干部。“高山镇阻击战,敌人是空降的500多名美军,机械化的部队,空降到朝鲜后方。”高永江还记得当年的情形,夜晚12点多,尽管装备悬殊,但第二天,他们仍将美军抓为俘虏。

  让高老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鸭绿江架水下面桥。那是1950年10月,为了让鸭绿江两岸的志愿军顺利对接,要在水下架桥,以免敌机侦察发现。二营的志愿军在中国架桥,三营的志愿军在江对岸的朝鲜架桥。

  “当时江水温度-20℃,寒彻骨髓。”水面结着薄冰,江水淙淙,寒风飕飕,下着小雪。志愿军脱掉棉裤和鞋袜,赤足涉入江水,“刚进去的一刹那,人冻得直哆嗦。”由于江水非常寒冷,志愿军轮流下水,十分钟就换一次人,上来的人就赶紧用酒精擦身体,坚持不了的就用担架抬走。

  在朝鲜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身上都长了虱子,吃的都是炒面和压缩饼干。白天怕轰炸,晚上出来架桥。当时的气温很低,男兵去外面小便,还没有尿完,就已经结冰了。尿完后就可以直接用脚踢开,都是固体了。人接触到铁,也很快被冻住,手就不小心撕烂了。

  “那时候我们要打5种疫苗,因为细菌太多了。”高永江说。

  “朝鲜老百姓对志愿军很友好,他们很拥护我们。”高永江表示,当年,朝鲜的男丁上了战场,家里留下的都是女性。他在那边3年学会了朝鲜话。“我给你们报仇来了!”高永江当年就是用朝鲜语这样跟朝鲜人民说的。

  谭盾父亲“想搞个牌牌戴”

  谭盾的父亲谭相求也是昨天到场的老兵之一,他很健谈,刚跟谭老提到儿子谭盾,他即表示“谭盾是谭盾,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忆起当年峥嵘岁月,他便滔滔不绝。

  谭老是湖南人,1949年9月弃笔从戎,在岳云中学加入解放军,与丁玲是校友。谭老表示自己是一手拿枪杆,一手拿笔杆,“为人民服务”。

  去朝鲜那年,谭老才18岁。“当时的形势让我觉得,再读书也没什么用,我希望在胸前搞一个牌牌戴,想为新中国做贡献。”78岁的谭老说话不时透露出一股孩子气。

  1950年10月7日,谭老抵达东北辑安,渡鸭绿江入朝作战。在水面以下70公分架桥,以便让坦克、重炮通过。

  10月19日,彭德怀从丹东过铁路桥到朝鲜,当时只带了一些轻骑过去,驻扎在朝鲜的丛林地带,很多重骑都过不了江。为了在10月25日前把志愿军的主力部队送到朝鲜阵地,他们常常夜间行动,潜入江心架桥。

  “美军当时认为,中国没有能力派兵干预此事。后来发现我们志愿军的衣服和朝鲜兵不一样,方知原来中国志愿军来了。”谭老说到此处,大笑起来。当时的水下面桥,通过了主力部队38军、40军、47军(部分人员),还有炮兵1师。

  “84团在志愿军中是接触美军最早的部队。”谭老表示,长津湖战役是渡过鸭绿江的第一次战役,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

  鸭绿江的另一个渡口时宽甸,志愿军采用了操渡的方式,将几个船连在一起,把坦克放在上面。84团架桥时,曾遭到美国空军的扫射、轰炸,还用了细菌弹。“美国用的是现代化空军,志愿军部队当时就用随身带的武器,机枪,步枪,手枪还击。”

  谭老因为文笔好被调到宣传部,一次他驾着橡皮艇出去采访,突然3个探照灯对着他扫过来,对方喊道:“鬼鬼祟祟做什么?把手举起来!”经过一番盘问后,得知他是去采访的,司令部干部口气松懈下来,“小鬼,你要小心点,今晚美军5辆坦克朝我们开来了。”

  后来谭老的采访稿被发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报》,谭老至今回忆起来仍很自豪。因为这次报道,谭老立了三等功,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议会颁发的勋章一枚。

  “在朝期间,立了5次功,其中有两次得了勋章。”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会吹笛子,能拉胡琴。不少人都说,谭盾就是遗传了父亲的这些基因。

  谭老喜欢和后辈们,尤其是年轻人讲花鼓戏《张先生讨学钱》,讲旧社会是怎么读书的,但年轻人不喜欢听,“他们说时代变了,不能还像我们那样去过苦日子。”谭老语气中透露出无奈。

  15岁双胞胎姐妹抓阄赴朝鲜

  陶奶奶是在座的11位志愿军老战士中的唯一一位女性,今年75岁的她是这其中最年轻的,陶奶奶14岁在桂林参军,15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陶奶奶说,父亲是个知识分子,长期在长沙从事地下党工作,所以把母亲以及五姐弟送到了桂林。受父亲的影响,排老二的陶奶奶和姐姐妹妹很早就在桂林参了军,看到招募赴朝志愿军的通知时,四姐妹都争着要去,母亲考虑到还有2岁的弟弟需要人照顾,所以坚决不让四姐妹全去,至少要留下一个。

  四姐妹对于谁去谁留争论不休,母亲最后想了一个听天由命的方法:抓阄。母亲拿了一张纸,裁成了四小片,一张纸写着“留”,三张纸写着“去”。陶奶奶和双胞胎妹妹都抓到了去的字条,大姐则留在了桂林。“别提当时有多高兴了,除了高兴就是高兴”。四妹在到达福建时由于生病,最后只得回到桂林。去成朝鲜的就只是双胞胎姐妹了。

  入伍后,陶奶奶和妹妹都分到了文工团工作,虽然是双胞胎,但姐妹俩性格截然不同,陶奶奶外向,而妹妹很腼腆。所以陶奶奶比较多的是参加慰问演出,唱歌跳舞打腰鼓,妹妹则主要负责服装道具以及化妆。

  回忆当时的情景,陶奶奶说“既担心又害怕”。因为天气冷,女同志的用水问题很严重,洗脸要把地面的冰扒开,用下面的一点融水抹下;头发边洗边掉冰碴;由于长期没水洗澡,所以满身虱子,她们把虱子称为“光荣虫”。

  每天天未亮就得爬到山顶去排练,因为飞机一般轰炸房屋,相对而言山顶比较安全。去异地演出的时候,经常会半路跳下车躲藏起来,等头顶的飞机开过以后又继续上路。除了演出,文工团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站岗。据陶奶奶回忆,当时很怕,可是又不得不站岗,每次听到飞机的声音时,“牙齿打战,双腿哆嗦”。

  3年后,停战协议签订后,陶奶奶和妹妹回国见到父亲时,父亲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能活着回来就好”。(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刘志杰 王欢 实习生 谢吉)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