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0-29
- 在线时间
- 4 小时
- QQ
- 417252844
- 注册时间
- 2012-7-9
- 阅读权限
- 255
- 精华
- 5
- 积分
- 98177
- 帖子
- 4004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走到哪里都是兵 WJ交通第一工程处老战士退伍不褪色 | 作者:肖溪 赵玉斌 |
|
一声悠长的鸣笛,火车徐徐驶动。那首熟悉的歌谣《驼铃》响起:“送战友,踏征程……”低沉的歌声有点颤抖。车窗里,老兵们簇拥在一起,使劲地挥着手;站台上,有人追着火车,有人转过头抹去那感动的泪水,有人目送列车消失在远方。
11月,对军人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当兵的人,在别人眼里看着是那么风光,那么的荣耀,可是,接近他们的人才知道,每个当兵的要面临很大很多的选择。可以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退伍还是续签?很多人都在犹豫不决……一旦退伍就不可能再返回部队了,一旦退伍就要走向社会,一切从头再来。
两年、五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老兵们在部队摸爬滚打,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离别前,心中却升腾出一股难以名状的不舍之情,萦绕在每名老兵心头,挥之不去、斩之不断。离别时,才突然发现军旅岁月是多么匆匆,它似乎没有感受到这份炙热的情怀,不紧不慢迈着自己的脚步。
传承只因大爱 走进驻守在吕梁山下的交通第一工程处岢临项目部,营区到处弥漫着别离气息,宣传栏最醒目的位置张贴着一张张即将退出现役老兵的笑脸。他们或在施工一线挥汗如雨、或在抢险一线争分夺秒,刚毅的脸庞抵挡不住对身上橄榄绿的眷恋。
新兵宿舍,3名“90”后新战士围坐在老班长李志刚身边,听他细致讲解基层生活、警营趣事以及试验仪器的操作和保养,并不时地做着记录。李志刚是有着12年兵龄的老士官,去年荣立个人三等功,退伍前,他仍然奋斗在施工现场,从混凝土配合、搅拌、装车、抽样到灌桩、预制梁板、压浆、回弹,一气呵成,兢兢业业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闲暇时间把自己熟悉的试验检测员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新战士们。他说:“12年的军旅生涯,风风雨雨,说长不短,每年都会送走一批老兵,但真正到了自己脱下军装的时刻,心中依然难以分舍,只希望我这么多年来总结出的管理经验、做人方式、工作方法能够传承下去,继续让后来人服务部队。”
炊事班今年有两人退役。这一天,刘念刚好迎来了人生第23个生日,同时,也是在部队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他自掏腰包为大家加了餐,部队专门为他举办了晚会,教导员景海清亲自下厨煮了长寿面、主任李大勇点了23根蜡烛并送上生日祝福歌,其他官兵眼露真情,面带微笑,打心眼地祝福,希望他能够迎接人生的新起点,早传佳绩。许愿过程中,闪烁的烛光照映出刘念泛起泪花的双眼,伴随着丝丝抽泣,官兵们把手放在一起,拥抱在一起。
赖亮,四川小伙,为人豪爽耿直,起初在工地上电焊、氧焊、切割、开机械、驾驭搅拌机,样样精通。后来因工作需要,调到炊事班工作,但他并没有感到“大材小用”,反而在炊事班干的虎虎生风,一手川菜烧的一绝,特别是拿手菜——剁椒鱼头,群众满意率达100%。他说:“入伍5年,部队不亏欠我什么,我对部队只有永远的感激。离开警营前夕,我希望我的炊事技能能够让新来炊事班的战士熟悉掌握,为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官兵们送上可口的饭菜,那样,我退伍回家睡觉也会笑着醒来。”
像他们这样的老兵还有很多。老兵们临近退伍,格外珍惜最后的军旅时光,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好技术、好思想、好作风一代代传下去,让优良传统在部队不断发扬光大。
奉献只因真情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绚烂多彩的光环,他们是一片片绿叶,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如今临近退伍的老兵,工作起来依然充满朝气,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站好最后一班岗。
“教导员,这三亩玉米地我包了。”即将退役的上等兵们异口同声地请求。最近几天,项目部“学雷锋为民服务分队”正帮助驻地还未收割玉米的农户干活。这些农户大多数都是孤寡老人,家里稍微年轻的壮力都出门打工去了,每年春节的时候才回来。官兵们刚驻守这里时,发现地里面好多玉米都烂了还长在杆子上,感到特别的心疼。于是,每年自发地把春耕秋收、施肥灌溉当作自己的事来干,并结成了一帮一对子。几名“90”后,个个就像小**,争着抢着比谁干的多,看谁帮扶点的玉米棒子大,2年下来,就连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小李也成了“庄稼通。”
松峪村唯一一所小学,由于生源少,上级按人头拨款,所拨款项不够支付教师工资。去年年底,由于教师当年工资不能到位,聘用的教师也不愿在这里任教了,80多名学生面临着失学。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迫于无奈,只好打小工、沿街叫卖,这使官兵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要改变山区面貌,必须兴教育人。为此,他们在群众中叫响了“今天多一个高中生,明天少一个贫困户”的口号。小学生高晓刚因父亲病故,爷爷也身体不好,面临着失学。正在村子里量地的教导员景海清得知后,二话不说,立马将身上900元钱送到3里之外的高晓刚家,并答应支付他的学习费用,还把松峪小学确定为帮扶对象,为他们排忧解难。
“小李啊,你走了,明年地里的庄稼可怎么办呀!”
“WJ叔叔,你走了,明年儿童节的时候会不会还带着新书包回来看我们呢?”
面对群众们殷切的眼神,景海清说:“放心吧!老兵一茬一茬地走了,但部队的传统始终不会变。”
临近退伍,项目部专门组织退伍老兵赶到各自的爱心帮扶点,为帮扶群众送上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问候,同时,把帮扶的“接力棒”交到新战友的手里,让爱心得以传递。
离别只因不舍 老兵补选退工作开展以来,交通第一工程处坚持早摸底、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的原则,实现无违纪、无事故、无纰漏、无纠纷的总目标,使退伍老兵走的安心、放心、暖心。
小刘本着锻炼两年的目的来到了警营,母亲却希望他能在部队考学,可他最终名落孙山。眼看年底就要退伍,母亲又要儿子想办法留队转士官。小刘觉得士官竞争大、标准高,自己留下来的把握不大,于是心里产生了压力。今年10月,工程处在对所有满服役期的老兵进行调查了解时,发现像小刘这种有压力的官兵不少。他们入伍时,亲人都给他们提出了诸如考学、提干、入党、学技术、留队转改士官等要求,随着退伍时间越来越近,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给老兵们解除这种压力,工程处政工室针对每一名老兵的实际情况,给战士亲人寄去了《致老兵家属的一封信》,在信中肯定了战士的工作和学习的同时,希望家属不要给战士提过高要求,增加他们的负担,从而帮助战士正确对待走留问题。
“无志永无遂志日,有才自有用才时。”为了打消退伍老兵离队后就业顾虑,业务部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拓宽退伍战士就业渠道的通知》,指定专人对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励德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解调查,建立就业渠道,并为退伍老兵写好介绍信,使退伍战士解除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部队不变的规律。工程处全面展开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形式,狠抓四个全程,做到四个确保,安全高效做好复选退工作。岢临项目部大力举办“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赞老兵、颂老兵、学老兵”、“为老兵送温暖”活动,并让退伍老兵认识到退伍离队也是践行忠诚卫士的具体行动,积极加入“警营育我**才,我为警营添光彩”,“战士解甲去,警营传美名”、“五比五看”等文明退伍活动中来。认清形势,明确优势,增强投身经济建设的信心,做到离队前工作不松、干劲不减、作风不懈,把对部队的感情转化为为部队争光的行动,自尊自爱,珍惜革命军人的荣誉,文明退伍,顺利返乡,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继续谱写精彩壮丽的人生乐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