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复员军人资助30余名学生自己每月只有300元伙食费
马勇16岁辍学打工,18岁参军入伍,21岁部队复员,陪伴他一起回家的是一张伤残证明和一枚优秀士兵证章;他在罐头厂端过原料,在活塞厂做过小工,在学校当过保安,如今他是山东威海乳山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他被人称作“散财童子”,却对自己每一笔花销都严格控制。
1977年出生的马勇,18岁那年圆了自己的军营梦,成为了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新兵。
1998年马勇复员了,带着优秀士兵证章和伤残证回到了家乡乳山,成为了活塞环厂的工人。每月400元的收入,他一干就是8年。第8个年头,工厂倒闭了,马勇找到了一份学校保安的工作。
2006年开始,从最初的1人,到3人、5人,直到现在的12人,马勇先后资助过30多名学生。 2010年,马勇资助的对象达到了12名。至今为止,他5年先后资助30余名困难学生。每个月15日发工资,16日他便准时赶到银行,从工资卡里取出钱按照初中生每月50至80元不等,高中生每月100至150元的标准给学生打钱。
5年间,马勇资助学生的钱超过5万元,有人曾送给他“散财童子”的外号。在外人看来特别大方的马勇其实对自己特别小气。“300元每月的伙食费,6元一包的香烟必须抽3天,电话费50元多一分也不能超;新衣服一年买一次,全身上下加起来不能超过200元。”这是马勇给自己制定的开销标准。 冯砚农
福建富豪捐款两亿元要求半年内发到10万农户手中
在近日举行的西部五省2亿元捐款项目总结表彰大会上,来自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农户代表把亲手制作的民族服装送给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把他打扮成一个“彝族老乡”。这一刻,曹德旺笑了。受助者们不知道,在这笔善款到他们手中的过程中,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富豪大多数时间都是板着脸的,对捐款的每一个环节都保持着高度警戒。
10个月前,这笔捐款似乎充满了“夭折”的危机,因为曹德旺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要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
这次捐款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曹德旺甚至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
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该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从1998年至今,曹德旺一直热衷慈善事业,给灾区捐款,捐资助学修路,扶助贫困老人……慈善覆盖面极广。2008年汶川地震后,曹德旺亲赴灾区先后捐赠2000万元。2010年,曹氏父子捐款10亿元,去向分布如下:玉树1亿元,西南五省区2亿元,福州市图书馆4亿元,福清市公益事业3亿元。
从1983年至今,曹德旺共计捐款人民币近16亿元。 肖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