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楠 寻找梦中的老山英雄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

听众

1291

积分

★一级军士长

Rank: 9Rank: 9Rank: 9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9:43: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4:40 编辑

谢楠 寻找梦中的老山英雄

663 收藏
2012-08-20 | 作者:刘洋硕 | 责任编辑:九个头条网 分享到 字号: T T T
  2012年7月,一支由十几辆荣威W5组成的越野车队驶入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这支队伍行程近430公里,只为“丈量边关,致敬英雄”——30年前,一场捍卫主权的战争在这里打响,一群令人肃然起敬的战士长眠在了这里。
  今年清明节,惊雷阵阵,同样有一个车队向陵园进发,只是,那天的车上都是烈属。过去30年里,车上的人们从未看到过亲人的墓碑,有的家庭甚至从不知道自己战死的亲人埋在何处——有记者说:那天,老天都在哭。
  这个由老兵们发起的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组织的“忠魂祭”已经搞过三次。那一天,基金会理事长刘志和在台上念祭文。他曾是文山军分区政委,驻守边关25年,麾下的一支边防团,至今仍驻守在中越边境的老山主峰。
  台下的基金会理事谢楠,默默地一遍遍念着《心经》。她已经很久没有再做那个噩梦——那是同乡、战友赵勇牺牲前后的样子——那个梦,改变了她的人生。
  开**,为他送行
  那是一场很多90后不太知道的战争。
  1984年,刘志和从部队机关调到了麻栗坡的前进指挥所做首长秘书,他亲眼看着一批批战士“如何冲上去,如何倒下,如何安葬”。
  那一年的4月28日凌晨,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在老山打响——上午10点左右,两百多位战士的遗体被白布裹着用卡车拉下老山……
  当时只有19岁的谢楠,是个出生在贵州六盘水军人家庭的姑娘。在那个充满了**的年代,电影、小说、歌曲不断为年轻人塑造起一个个“英雄梦”。高中毕业,谢楠背着家里当了医务兵——她当时最大的愿望,便是战死疆场。
  战地医院里,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让谢楠害怕。士兵牺牲的多了,没有了棺椁,烈士们就被装在大大的塑料袋里安葬。
  谢楠记得医院里来了一位16岁的小战士,双臂、双腿全部截肢,帅气、文静的他静静地躺着。医务人员要喂他流食,他什么也不吃。但有一天,小战士看着谢楠,撒娇一样地说:“姐姐你唱一首歌我吃一口。”谢楠跑到一边,难受得嚎啕大哭。此后的若干年里,一到阴天下雨谢楠都会想起他,想他的伤是不是好了。
  渐渐地,谢楠开始明白:真正的英雄,并不像电影里那样光辉高大。医院里被炸断腿的战士,可以连死都不怕,却可能害怕打针。年轻的男兵,只要在女护士巡诊时搭上几句话、要一片止痛膏,便已满足。
  当时,一位战友的部队遭到了敌人攻击,谢楠们跑遍了各个烈士陵园也没能找到那位战友的遗体。后来,看到有人在陵园里挖坑,便以为这就是那位牺牲的战友。那一次,19岁的谢楠举起手中冲锋**,忍不住悲痛,向天上打了一梭子子弹——那时候,有一部电影叫《开**,为他送行》——但在战场上,这属于严重违纪。
  半年后,她鸣**“祭奠”的战友,被救活了,她的人生却因此改变——因为擅自在战地鸣**,她被取消了已经上报的战功和火线入党的资格,功过相抵,在当兵的第三年退伍复员。
  退伍后,她考到北京,成了一名大学生。在经历了80年代末的那场风波后,谢楠陷入了那一代大学生共有的迷茫。正是那时,这个国家开始走向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追求的轨道,一批批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失落的谢楠成为了第一代中关村人。她和一位名叫谢白的女商人,被称为“中关村二谢”,两人性格迥异,一个是温婉的“海归”,一个是说一不二的退伍女兵。她觉得那是她最迷茫的一段人生。那时候,她不会住四星级以下的酒店,不会去廉价的饭店吃饭,有时还去澳门豪赌。
  此后的若干年,谢楠从未跟别人提起自己当过兵、打过仗。她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有意躲避那段记忆,“别人不知道我当过兵,我也似乎忘记了我的那段历史。”
  “人是有灵魂的”
  在离开老山十多年里后,谢楠无数次做过同一个梦,她梦到牺牲了的同乡赵勇站在她面前说:“楠姐,我太饿了,太冷了。”
  在上前线之前,17岁的赵勇曾为了想买一台收音机,向她借钱。谢楠兜里有15元,但只给了他10元。
  11月22日,是几十年来谢楠一直记着的日子,因为那个夜晚仿佛印在她大脑的沟回里。她清楚地记得,老山下着雨,赵勇所在的车队在抢救伤员回来的路上,遭到了敌人炮击。谢楠再见到他时,他已是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从此,谢楠看到5块钱,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痛,后来她在赵勇坟前烧了5块钱。
  “他生活中很老实的,牺牲以后却特别调皮。”谢楠说,后来才知道,赵勇也曾给母亲托梦,“他想要一个儿子。于是母亲给已经40岁的儿媳跪下,求她再生个儿子,过继给赵勇。”
  在那段时间里,这个梦不断困扰着谢楠。2003年1月,她一个人坐上前往昆明的飞机。那一次,谢楠本想只看看赵勇,让自己不再重复恶梦,却未曾想这一次旅程成了她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一个人,开着借来的车,重回老山,凭着当年的记忆一点一点找到通向战场的路。
  那天,她不想在麻栗坡过夜,只想把从家乡带来的茅台送到赵勇的墓前,“了却了心愿,就赶紧跑”。车开到陵园,天已经麻黑。那时的麻栗坡烈士陵园还没有重新修缮,大门随意地敞开着,似乎连接着两个世界。“躺在那里的战士最小的16岁,最大的也只有三十多岁,真凄凉。”
  谢楠带了3个花圈:最大的一个,送给麻栗坡墓地全体烈士,挽联上写着:南疆英烈永垂不朽!
  陵园的管理员告诉她,至少还有300个烈士的家属没有来祭奠过。谢楠记得对方当时给她讲了个故事,两位老人千里迢迢来看望牺牲的儿子,回去的时候却没有了路费,只好在烈士的墓碑前哭着责怪孩子。
  那晚的陵园,只有谢楠一人。她把其中一个小花圈送到赵勇面前,默默念叨:“赵勇,我来看你了,以后你别来找我了。”她拿起打火机点烟,又对赵勇旁边的两位班长的墓碑嘱咐,“赵勇是个新兵,他太小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待他,不要欺负他。”点着的香烟,一明一暗。
  第二天,她再去陵园,突然觉得,战友们就躺在她身边,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默默地守卫在这青山之间——生意、金钱、名利,仿佛一下不那么重要了。那一天,谢楠开始相信,“人是有灵魂的”。
  “妈妈,我等了您20年”
  谢楠的两个小花圈,另一个送给了吉兴林——一个为掩护战友而牺牲的副连长。谢楠并不认识吉兴林,只知道这位战友牺牲10天后,女儿出世。因为他的家在江苏灌云,人牺牲在云南,人们便叫这个女孩吉云云。16岁的时候,女孩得了脑癌,病情恶化时,才在社会资助下,第一次到老山见了父亲。女孩有个梦想——想来父亲牺牲的云南上大学。
  那晚,谢楠对着吉兴林的墓碑说:“你放心,云云是老山的孩子。”此后的一年,谢楠几乎没有回过北京。从来不求人的她,为了这个素昧平生的战友的孩子,往云南大学跑了四十多次,“找这个找那个,哭都不知道怎么哭。”直到那一年11月,她带着四处跑来的文件,走进了云南大学校长吴松的办公室。
  拿到吉云云录取通知书那一天,谢楠没给任何人打电话,她把通知书复印了一份,在学校门口烧给了吉兴林。4年后,吉云云大学毕业,病也奇迹般好转。如今,吉云云在灌云县的学校图书馆工作,结了婚,有了孩子。那孩子名字里有个喆字——意味“两个吉”。
  此后的每一次祭奠,都被谢楠看得无比神圣。第二年,她用自己发表诗歌、散文攒下的稿费为麻栗坡的957位烈士买了957朵玫瑰——她不用做生意的钱,因为这样更纯粹。不久后的清明,老兵和烈士亲属冒着雨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每一座墓碑的右手边都插着一朵鲜红的玫瑰,仿佛在敬礼。
  也是那一次,谢楠看到了一张照片,感到“心都被穿透了”。2004年清明节,在陵园拍照的麻栗坡摄影师朱效悯看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手扶着烈士赵占英的墓冢悲伤地哭泣。老人哭了两个小时,朱效悯躲在一旁默默地按着快门。
  谢楠不认识吉兴林,更不认识赵占英,但那时候,她觉得不帮他们,仿佛一辈子都无法安心。她照着墓碑上烈士的籍贯、地址,通过云南省嵩明县民政系统找到了赵妈妈。当时老人住在村里破旧的小屋里,床上只有一床**被子——那是赵占英留下的遗物——谢楠摸了一下,湿的。
  2012年,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公益部部长李桦看到过类似的情境。云南省边陲屏边县的周维珍老人,两个儿子先后牺牲在中越边境。其中一个,是她在帮部队清洗烈士遗体时,发现了最熟悉的一块胎记。李桦见到老人时,她仍然枕着用了近三十年的烈属慰问枕巾。老人指着枕巾上的两颗五角星图案跟李桦说:那就是她的两个儿子。
  回到昆明的谢楠,很快将赵妈**故事、图片贴在了网上。一位网友为赵妈**故事感动,写了一首感动了无数人的诗——《妈妈,我等了您20年》:
  妈妈,那一定是你,我听到了,那手工的绣花布鞋踏在地上的声音,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妈妈,你的哭声是那样的辛酸,我明白,你嫌自己来得太晚……太晚……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一声烈士已经足够,我只求下个清明,我的妈妈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因为我的妈妈没有剩下多少二十年……
  很快,来自各地的善款纷纷寄到老人手里。在谢楠的帮助下,赵妈妈新修了房屋。后来,当地政府也被故事感动,从此每两年就会安排全县的烈士家属到烈士陵园扫墓。此后,老山周边的十几个烈士陵园开始修缮。2006年初,规模最大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旁还建起了一座老山作战纪念馆,赵妈**故事成为展出的一部分。
  “真正的英雄,埋在麻栗坡”
  老山作战纪念馆建起来那年,谢楠做了一个让家人惊讶的决定:抛下北京的生意,在昆明开了一家老兵茶室。后来,这里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的根据地。
  老兵们每次来,一般都要到麻栗坡去看一看牺牲的战友,每一次,谢楠都会陪着他们。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是多少次回到麻栗坡。谢楠说,老兵们喝酒的时候,会有一种默契,不再提起当年的那些故事,因为一旦提及哪个牺牲的战友,那杯酒便又牵出一段永远无法走出的回忆——在那个年代,喝酒便是壮行。
  那一年,谢楠被评为“感动云南的新闻人物”。在报纸上,她坚持不刊登现在的照片,还只用自己的网名——“老山女兵”。
  2008年,凤凰卫视为她拍了一部访谈节目,名字就叫《高山下的花环》。她一直觉得那期节目的评价“太高了”,因为“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她觉得“真正的英雄,埋在麻栗坡”,“他们临走时甚至没有一句豪言壮语,那么平淡。”
  茶馆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让谢楠难过:她听说,一位烈士牺牲时,被炸得只剩下了十几斤肉,知道儿子牺牲那天,烈士母亲在家里喝了农药;她听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的排长王弘跃因弹片引发脑部感染而牺牲,临走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回家。”让谢楠纠结的事情也随之而来。有老兵带着妻子找到她,说需要资助。谢楠觉得,虽然是老兵,但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那一次,她只给了他们路费。对方抛下一句话:“你还是‘老山女兵’呢!”
  终于,由于承受不了负荷,谢楠的老兵茶室关了张。
  与南跑北奔的谢楠不同,刘志和一直镇守在边关。从文山军分区政委的位置上退休时,文山州委、州政府特意为他颁发了一枚金质勋章,上面写着“刘志和大校镇守边关25周年”。在政委任上时,这位当年的自卫反击战老兵,每年都会组织官兵去烈士陵园祭扫。这些年,他发现,“英雄在年轻人心中越来越淡化”。
  2009年,刘志和提前写了一份退休报告,准备筹备一个非公募基金。他打了几通电话,联系那些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战友,其中包括原文山军分区司令何德文。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他还是个连长,手下的9个战士同样埋在了边境。
  在外人看来,这个由老兵组织起来的基金会有些好笑。除了日常工作,基金会还要经常组织政治学习。刘志和还像当年一样,说起话来便是“战略思想” 、“文化国防”、“国家战略”……的大概念。他给基金会定下大方向:安忠魂、唤民魂、铸国魂。
  赵妈**故事启发了刘志和,后来他又看到军报报道还有很多烈士的家属从未来过边境线祭扫。这让他觉得,在基金会的宗旨中“安忠魂”是最为迫切的事。“不忘烈士,就是不忘战争,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刘志和一板一眼地说。
  从2010年开始,凑起来的老兵们每年清明都组织一次“忠魂祭” 。老兵们把那些跟赵妈妈一样从未来这里祭扫过的烈属,请到烈士陵园,报销所有费用。老兵们的做法,也得到了文山州政府的支持,政府每年都会提供一笔资金。
  老兵们向烈士陵园管理处要来了那些尚未有家人来祭扫的烈士名单,光在麻栗坡和马关烈士陵园名字就密密麻麻列了几百个。
  为了联系烈属,老兵们动用了所有资源。第一年麻栗坡祭扫,他们联系到了24位烈士的家属;到了第三年马关祭扫,便来了54家。有的烈属闻讯打来电话,于是名单不得不一再扩充——虽然资金有限,但老兵们还是想要帮助“更多的‘赵妈妈’”。
  “哥哥!我们以为你是逃兵!”
  让李桦难过的是,多年来,很多烈士的父母还未来得及看过孩子,便已经过世。这让她们觉得时间紧迫。山东一位烈士的哥哥告诉李桦,他们的老母亲至死都不知道弟弟埋在哪里。去世前,母亲嘱咐他:“无论你多难,一定要找到你弟弟。”于是,那一次的麻栗坡“忠魂祭”,哥哥把父母坟头的土撒在弟弟的坟头上,又从弟弟的坟上捧走了一把土……
  在刘志和的邀请下,谢楠成为了基金会的理事,清明前后“忠魂祭”,她都会去做义工。有一年,麻栗坡祭扫,来了一位四川烈士的弟弟。父母去世后,有人传说他的哥哥是逃兵,从此家里人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忠魂祭”现场,弟弟扑倒在哥哥的墓碑上大哭:“哥哥!我们以为你是逃兵!我要告诉别人你是英雄!”
  后来,谢楠和基金会的很多老兵一样,也把儿子送到了部队。她偷偷托付老战友们,把儿子安排在最苦的连队。几年里,她以一名老兵的口吻给儿子写了二十多封信,其中一封发表在《解放军报》,名为《一封家书:儿子已成男子汉》:“我总以为时代变了,一些精神也会随之失落。可儿子的经历再次告诉我,无论时代怎么变,中国军队英勇顽强、敢打必胜、忠诚守节、严守纪律的精神不仅永远不会改变,而且还将成为一支明亮的火炬,照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自从2003年那次老山祭奠之后,谢楠再也没有梦到赵勇。直到很长时间后,他在梦里再一次站在她面前,还是以前“那么年轻、那么帅气”。他说:“楠姐,其实我没有牺牲,我把全世界的人都骗了。不信你挖开我的墓,里面是一顶军帽。”
  谢楠喜欢说起《兄弟连》里的桥段——因为或许若干年后,她的小孙子也会像剧里的情节一样,跑来问她:“奶奶,你打过仗,是英雄么?”她说,那时,她也会像很多曾经战斗在西南边陲的老战友一样回答:“我不是英雄,但我曾与英雄们一同战斗。”
本文选自南方人物周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