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1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共军队首批女兵中的“四大金刚”:曾营救陈赓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01:49: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06 编辑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12年第1期,作者:戴和杰,原题:《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中的“四大金刚”》



       谭勤先:宜黄城外勇敢斗敌

       谭勤先(1907-1994),浙江桐乡人,又名谭乐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军校毕业后,谭勤先与其他女同学一起被分配到第十一军政治部工作。会昌战役时,谭勤先被安排到前线去抢救伤员。起义军在潮汕失利后,她在潮州红十字医院看护伤病员,后与胡毓秀、王鸣皋等一起乘船到达上海。
       1927年7月30日下午,谭勤先和其他女兵随军登上庐山。当晚在得知孙科、张发奎在庐山开会的消息后,她们请当地老百姓为向导,翻越庐山,经鄱阳湖乘小船向南昌进发。8月5日,他们径直到达南昌进贤李家渡后便离舟登岸,然后步行至抚州,在那里赶上了南下的起义部队。
       行进至抚州宜黄时,部队驻扎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附近休息,庙四周没有围墙,被高低不齐的树环绕着。那天,谭勤先被安排站岗,忽然,听见一阵阵脚步声,她便警惕地蹲下身子观察情况。原来,一小股携枪的军人正从西面走来。怎么办呢?时间不由得她多想了。她当即以当天的口令试探对方,一连问了三次,对方都毫无反应。她认定这就是敌人,决不能放跑他们!于是,她一面招呼着破庙附近的战友,以此来震慑敌人,一面以恐吓的口气大声喊道:“缴枪!否则我叫同志们出来打死你们!”敌人顿时慌了手脚,乱作一团,有的就地隐蔽,有的调头便跑。这时,起义部队迅速出击,敌人最终缴械投降。事后,出于对同志的关爱,支部书记王海萍批评了她:“为什么不早来报告?要你一个人冒险,万一你被敌人杀了,我们还不知道呢,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冒失了。”尽管谭勤先受到了批评,但不少战友对她的果敢举动投来赞许的目光

       杨庆兰:会昌战斗救了陈赓

       杨庆兰(1910-?),河南信阳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失利后,由于战争环境极度险恶,她在朱德的动员下,女扮男装离队到达武汉,后几经辗转来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解放后随同其爱人黄玠然定居北京。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空气也异常紧张起来。杨庆兰所在支部的负责同志秘密告诉她将有重要行动,要求大家随时整装待发。1927年7月29日,她们突然接到“打野外”的命令,实际上是从武昌沿长江而下参加南昌起义,与她同行的还有王鸣皋、孙革非等女兵。行至半路,南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当时队伍里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追赶南昌起义部队,另一种则主张散伙。因意见不一,船时开时停。杨庆兰等人都是从虎口里逃出来革命的,没有牵挂,除了跟着党继续干革命外,也无路可退了。她们追赶队伍的心情非常迫切,对那些反对追赶的人愤恨透顶。一怒之下,孙革非等人把主张散伙的军官枪毙了。几日后,她们在抚州赶上了部队。
       王鸣皋:转战潮州悲喜交加
       王鸣皋(1909-?),湖北襄樊市(今襄阳市)光化(今老河口)人。1926年任中共光化县支部委员会委员,1927年5月,考入武汉中共青年干部军训班,同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随起义军转战闽粤赣边境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贵州省赤水县妇联主任、贵州省文教局副局长等职。
       1927年9月中旬的一天凌晨,王鸣皋搀扶一些轻伤员沿河岸向汀州进发,两天后到达汀州城。受共产党的委托,城内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把包括徐特立、陈赓在内等许多伤病员都收容在医院里护理治疗。9月23日,起义军占领潮州。25日,王鸣皋与胡毓秀被安排在潮州邮政局工作,主要负责检查来往的信件。25日下午3时许,黄绍竑的桂军攻进城内。王鸣皋连忙收拾好文件往外跑,未料迎头碰上了邮政局老局长。他拦下她们说:“外面正在巷战,你们大军已经退出潮州,我已经叫人把铁门锁上了,你们女孩子还想上哪儿?”她俩再三请求局长放她们出去寻找自己的队伍,局长装作什么也没听见。无奈之下,两人只有“耐心”等下去。
       傍晚时分,街上再也听不到枪声。局长走到王鸣皋跟前说:“今晚你们就暂且住这里吧!噢,你们把‘红带子’取下吧!明早我会派人送你们到红十字会医院去。”
      此刻,王鸣皋和胡毓秀才明白她们已经与部队失去联系了。第二天天一亮,她俩就被送到了红十字会医院。一个穿短衣的工人把她们引到厕所间,她们一进门,发现里面还有一个人,大家一打照面,王鸣皋不禁喊了起来:“哦,勤先,你怎么也在这儿呀?”原来,谭勤先被分配在电报局工作,巷战开始,她急忙回营去,未曾想途中负伤,后被好心的老百姓送到了医院。
      为了避人耳目,那个工人在厕所门上挂了“女厕所”的招牌。就这样,王鸣皋等3人在厕所里潜藏了整整一星期。期间,每天都有专人给她们送来两顿糙米饭。日子很难熬,但谭勤先却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她笑着说:“你们别那么愁眉不展呀,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谁不知道呀,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要经得住困难的考验。我们一定要坚强活下去!”第八天,谭勤先所负的腰伤基本痊愈,此时,那工人捎话过来:“有个医生要请你们去谈话。”大家见到了这位医生,他30来岁的样子,很同情革命,谈了一些外面的事后,还安慰了大家一番。大概又过了几天,医生说:“这个医院收容的都是作战双方的伤员,其中大部分是你们的伤员,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暂时在这里做看护工作好吗?”王鸣皋本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现在能继续为革命做点事,她自然感到很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她们来到了伤员的病房。第一间大病房里,住了二三十个伤病员。其中有个伤病员睁大眼睛打量了一下她们,然后轻声地问:“医官,你们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王鸣皋微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既难过又高兴。难过的是她们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看不见许多朝夕相处的同志和战友,欢喜的是她们在困境中又得到了好心人的许多帮助,现在又能继续为同志们工作。从那天起,她们就在医院中精心地照料着自己的伤员同志。后来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王鸣皋等从潮州转到汕头,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陈觉吾:悉心护理好伤病员
      陈觉吾,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又名陈夷坚,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参加过南昌起义。会昌战斗打响时,陈觉吾被分配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医疗所担任救护工作。战斗异常残酷,从前线抢救下来的伤员很多,药品又不够供应,医务人员极度缺乏,医院的设备条件十分简陋,单是床铺一事就让医疗人员伤透了脑筋。没法子,他们只有在村庄里动员群众,拆下门板架起临时铺位来。陈觉吾还主动学习《救护常识》,熟悉一些简易的医疗常识和包扎方法。本来,有些伤员需要及时开刀将子弹或弹片取出,才有好转的可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无法办到。为了减轻伤口腐烂的程度,陈觉吾等只好每天给伤病员换药。当时天气炎热,疫疠流行,不少伤员除了战伤,还染上了流行病,这使得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陈觉吾一连几夜没睡,眼睛熬得通红,但她从不叫苦叫累,还像其他女兵一样,为了替伤病员解闷,设法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每当伤病员听到《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梁山好汉被逼造反的故事,一个个感动极了。而当看见轻伤的同志能自由行动,重伤的同志伤情有所好转时,陈觉吾内心总有抑制不住的喜悦!起义军失利后,陈觉吾与张仁、吴志红等一起留在了广东南雄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并参加了中共南雄县委在灵谭村召开的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于1928年2月13日全县农民起义,这是赣粤边影响较大的一次暴动。由于种种原因,此后有关陈觉吾的情况知道得少之甚少。
     “四大金刚”除了从事宣传、护理工作外,为了活跃行军生活,她们还抽空排练小戏。有一次,胡毓秀、谭勤先、杨庆兰等找到参谋团长,商量着准备演一出话剧,剧情大致是这样的:江西农村某家农妇,祖孙三代过着较安定的生活。这位老祖母信佛,她最喜欢念金刚经。忽然,一天晚上,国民党派人来抓夫,把她心爱的儿子拉走了。此后不久,老祖母的孙子也因病无钱治疗而夭折了。老祖母和寡媳在国民党的暴政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这么一出小戏剧目叫什么呢?大家一时总想不出题目来。沉默片刻,彭援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说道:“就叫《老祖母念金刚经》好么?”
      “好是好,可由谁来扮演老祖母这个角色呢?”大家齐声应道。
      “没办法,就让我来试试吧!”彭援华自信地笑着说。
       在排练过程中,大家都很投入。演出时,士兵们看得入神,纷纷赞不绝口。这次演出道具虽简陋,但演得很成功,加深了大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坚定了大家的革命意志。行军路上,很多同志十分疲倦,常常队伍一停下来就打起盹来。此时,女兵们就敞开嗓门,唱起了热情奔放、唤起力量的歌。她们最爱唱的歌是《少年先锋队队歌》:“走上去呵,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唱着唱着,一会儿就汇成了大合唱,雄壮的歌声,此起彼伏,震荡山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