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航展上的托尔勃耶夫 中国网讯 马戈梅德·托尔勃耶夫,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功勋 试飞员之一。他曾试飞过多款飞机,甚至包括“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他还是太空降落伞的发明人,荣膺过俄罗斯英雄称号。对于试飞员这一危险职业,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久前,托尔勃耶夫(以下简称“托”)接受俄新社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讲述了其试飞传奇经历以及鹰击长空的惊魂时刻。 试飞员也分等级 记:试飞员是如何炼成的? 托:苏联时期是这样的:以我为例吧,我当兵的时候是飞行员,29岁转入预备役后,来到了现在的莫斯科州茹科夫斯基城。这里有昔日苏联、当今俄罗斯唯一的试飞员培训学校(编注:戈罗莫夫飞行研究院)。学制为一年半。此间我学会了驾驶14种飞机,从米格-21到图-124。 毕业考试由考生抽取考题,上面写明考驾何种飞机。我抽到的机型是伊尔-18。具体课目是:单发飞行。我驾机升空后,教练便关掉了其中一台发动机。 记:真的就关掉啦? 托:对,我的任务是:尽可能保持平稳飞行,然后在双发停车的状态下实现降落。要知道伊尔-18可是种轻型飞机,难度可想可知。还有一次我驾驶米格-21,是款重型战机。在我完成了螺旋、横滚等一系列空**技之后,教练在1万1千米高空关闭了其中一台发动机。我面临的挑战是:驾驶单发停车的战机安全返回机场。很明显,随行考官是在考验我如何处置这一险情,一旦出现失控,他会马上重启发动机。而这一生死考验只有短短15秒钟,一旦出现意外,我也就会与“五分”评语失之交臂。 我还是以出色表现赢得了“五分”。如果获得差评或者中评,就会被分配至飞机制造厂工作。众所周知,飞机在工厂装配完毕之后,需要升空试飞三次,然后交付订货方。但如果你是个技术一流的飞行员,你毕业后就会去米高扬、苏霍伊、伊留申这样的大牌设计局,或者和我一样去戈罗莫夫飞行研究院。一般而言,去飞行研究院的都是那些适应能力超强的飞行员。 最高境界是人机合一 记:适应力超强是什么意思? 托:譬如说,早上10点我飞的是苏-7,两小时后飞伊尔-18,再过两小时又飞伊尔-76,然后改飞苏-15。这就像汽车司机先开“日古利”,然后改驾“卡玛兹”,最后又改开“别拉兹”了。 上述飞机各不相同,我们必须很快适应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之为“肌肉记忆”。当你坐到驾驶舱时,你应该马上与飞机浑然一体,但是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有的飞行员习惯飞某个固定机型,很难改飞其它机型。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需要大脑很快做出决定,然后向肌肉发出信号,后者则迅速做出反馈。大脑说:对,我明白了;肌肉说:对,我马上执行。 记:这种适应能力不能通过训练习得吗? 托:不能,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办不到。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极佳的身体素质。应能承受住最大飞行过载。譬如说,当达到12个单位的过载时,体重82公斤的我就需承受超过900公斤的载荷。这时,血液下行,心脏会不堪忍受,发出“吧哒吧哒”的声音,我当时的感受就这样(托尔勃耶夫嘴上发出“吧哒吧哒”的声音,双手在心脏部位做旋转状);因为血液的回压要强于心脏的压力,我的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也都下行。然后是负过载,肝脏这些器官又全部拥到了嗓子眼上。 记:为什么适应能力超强的飞行员被分配到了这里? 托:因为这是全苏唯一一所飞行研究院。它拥有一条6公里长的跑道。我们曾在此试飞过“暴风雪”航天飞机。 我们是飞机交付之前的最后一关。订货方向制造方下达技术指标:速度应该是多少,重量是多少,载重吨位是多少。制造方按要求造出成品。但是,飞机正式交付军队或地方航空公司之前需要我们进行最后把关。 不管飞机造得有多好,使用过程中仍会发现诸多缺陷。这再正常不过了。汽车也大抵是这样。即便是“梅塞德斯”这样的顶级车,跑了20万公里之后,也会暴露一些缺陷。也就是说,需要不断加强与改进。这一过程被称之为“使用试验”。 生产出来的首批样机,离实际应用和交付军方和地方还差得远。我们要进行数千次飞行。 空中危险随时降临 记:就您亲身经历而言,经常会遭遇哪些危险情况? 托:这种危险情况实在太多了。我们是在极端条件下试飞,为了是摸清飞机的性能极限。 一次我们试飞一款改型“苏”式战机。其中一架在空中爆炸了, 试飞员亚历山大·科马罗夫不幸当场牺牲。我要幸运得多。飞机有两个安定面。临近地面时其要承受巨大的速度压力——每平方达到约14吨。这些安定面开始颤振,并可能引起共振导致机身断裂。一次,我所驾飞机的一侧机身已经断裂了,所幸没有危及全部机体,我还来得及弹射出舱,事后只是造成了脊柱断裂的“轻微后果”。我全身共有4处压缩性骨折和4处椎间盘突出。 最危险的时刻是起飞和降落,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此时飞机处于失高度、失速且机动性差的状态。有一次我试飞战斗机,在150米低空撞上了鸟群。不得不迫降于野地。所幸地方还算开阔。当时我鼻梁骨折,遭受了第一次压迫性骨折。 记:在撞鸟的情况下,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置? 托:首先需要保持速度,要不然会酿成坠机惨剧。然后迅速选定降落地点,田野、河流这些地方都可以降落。不过,高空平飞也暗藏危险。我曾多次遭遇空中结冰现象:当飞机从暖气层穿越至冷气层时,会发生结冰现象。譬如说,飞机在3公里高度穿行于摄氏3度大气层,拉升一公里后,便进入零下18度的气流层。此时,机身上会瞬间结冰,飞机会因此失去重心,导致机身向一侧倾斜。 记:这时该怎么办? 托:打开加热系统。但融冰需要一定时间,需要飞行员作出应急处理。 图-95曾让12名试飞员付出生命 记:您迷信么?是否随身携带平安符? 托:我不迷信,也不携带什么幸运物。我信仰至高无上的真主。我的爷爷虽然只是普通的山区牧羊人,但其对人生的理解如同学者一般睿智。他曾说过,自己的命运如同被放牧的绵羊:一次次被修剪,最后一次被宰杀。我们都是万能真主的子民,应该祈祷与祝愿。 一次我在迪拜参加航展时,邂逅贝布托(时任巴基斯坦总理,于2007年遭遇恐怖袭击身亡)。她问我:你作为一名穆斯林,是如何取得如何之大的成就的?我回答道:“这是安拉的指引。”她非常满意我的回答。 当然,我们的工作极其危险。试飞员的平均寿命只有29-30岁。在位于茹科夫斯基的市立公墓中,安葬着276名试飞员。图-95的试飞牺牲了12人,伊尔-76的试飞牺牲了18人。 有时候我们一个月要安葬12名同事。市立公墓和附近街道挤满了送别的人群。我会驾驶飞机从人群上空做两次通行——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通常是驾驶苏-27送葬。 印尼空难错不在试飞员 最近一次葬礼,是为苏霍伊超级喷气100客机印尼空难的6名飞机员的葬礼。这6名飞行员都是戈罗莫夫的试飞员,顺便提一下,其中几位才刚刚30岁。 记:您认为,苏霍伊超级喷气100在印尼到底出了什么故障? 托:目前正在调查当中,对黑匣子的破译仍在进行当中。我只知道那里的地形极其繁杂。我有过亲身感受:海平面会陡然升起海拔6公里的高山。那里还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水域。架机远航亚洲时,我曾专程飞过那里。那里的气候变化无常,短短数分钟内,明朗的天空会突然阴云密布,能见度几乎为零。很可能此次事故出现了类似情况。 我认为,主要失误在于将尚未成熟的样机仓促派往印尼(表演)。不久前,我国曾派一批苏霍伊100客机访问巴基斯坦,但在那里遭遇了沙暴,飞机发动机进沙了。所以去印尼表演时,从国内仓促派来了另一架样机,我认为,这架样机准备得还不充分,这成了最致命的失误,第二大失误是超级喷气100被派到了印尼这种(地形和气候条件都相当繁杂)地方。也许,是为了展示其独特的技术性能……(刘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