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20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一位开国大将之子曾经参加对越作战并负伤?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2:58: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摘自《老同志之友》2011年第02期  作者:董振霞  原题为:《许光达之子——许延滨:“父亲用‘冷漠’温暖我”》

       许延滨:193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许光达大将之子。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少将。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顾问。

       许延滨是许光达大将唯一的儿子。三年前,许延滨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父子俩都先后在装甲兵学院担任要职,都喜欢科研,其军事著述都让人瞩目。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许延滨,身兼少将和博士生导师双职,是一个闲不住的人。2006年,他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顾问。
在许延滨眼中,父亲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

       自请降衔,低调处事


       许延滨最难忘的,是父亲许光达那段广为传颂的“让衔”佳话。

       那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许光达从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上调至北京,受命组建装甲兵部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在黄埔军校学的是炮兵专业,在苏联留学时也主攻炮兵和坦克兵专业,是非常难得的人选。

        1955年,许延滨只有16岁,正在北京101中学读书。他记得,当父亲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时,不但不兴奋,反而变得十分焦急。“父亲立即跑到贺龙家里,当面提出降衔要求,但遭到了贺龙的拒绝。”看着降衔要求没有得到老上级的支持,父亲又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
      “其实父亲提出降衔,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他总是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而且极为谦虚。”许延滨至今还记得父亲那封信的内容:“军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授我以大将衔的消息,我已获悉。这些天,此事小槌似的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愧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许光达,1955年9月10日。”

       接到这封特殊的申请后,毛泽东感慨万千,他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明镜。”
最后,他的降衔请求并没有被批准,许光达为此内心很不安,要求行政降一级。就这样,在我国的十位大将中,其他9位都是行政4级,唯独许光达是行政5级。

        当了司令,饿死弟弟


        许光达坚持原则的秉性,不仅贯穿在他的整个革命生涯中,而且对其子许延滨的人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60年由于多种原因,粮食减产,全国城乡陷入了空前的饥荒之中。“当时,军队的条件稍好一些,所以装甲兵机关好多干部的亲属从四面八方拥进北京,在机关大院长吃长住。为此,父亲主持召开装甲兵司令部党委会议,作出一项决议:困难期间,司令部机关的干部要动员亲属不要来北京;已经来的,要动员其尽快回去;凡是来探亲的,只允许住3天,就动员他们返回原籍。”

       没想到这个决议刚颁布没几天,许光达的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也来到了北京,他们也是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来投靠许光达的。一石激起千重浪,整个装甲兵机关大院的军官和家属们,瞪大了眼睛,注视着许光达……

       当天,由许光达妻子邹靖华向许光达的两兄弟提出了让他们回去的事。许德富火了,对许光达说:“这个地方,顶数你官大,你不发话,谁敢要我走?”他赌气地走了出去。随后,两兄弟悄悄进了厨房,把厨柜一一打开查看了一番,看到家里确实没有多少东西吃,就问厨师:“他们平时就吃这些东西吗?”

      “实话跟你们说吧,首长家里也吃上了小球藻。”厨师指着门口一只大水缸里养的绿乎乎的东西,“这就是家里养的小球藻。”

       许德富、许德强看着缸里的小球藻,非常惊讶,将军家里也吃上了代食品,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两兄弟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仅在北京住了两天,就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没想到,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保卫部门告诉许光达,河南安阳市公安局打来电话,说他的六弟许德强在安阳车站病倒了,病情严重。“赶快把他接回来,”许光达听罢非常着急。

        许德强刚刚抵达北京车站,一下车就晕倒了。许光达夫妇当即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当夜,许德强就去世了。许光达站在六弟的病床前,一夜未眠。医院尸检后才发现,他其实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疾病,只是胃完全萎缩了——是饿死的。

       “当了司令,却饿死了弟弟”,当地的乡亲们不解地说。“其实我知道,父亲把心里更多的爱给了大家,却从不把私情留给自己。”许延滨为父亲辩护道。

       对待孩子,从不娇纵


       邹靖华的父亲邹希鲁曾是毛泽东的老师,也是许光达的老师。邹靖华8岁时,两家就认了娃娃亲。在她16岁时,邹许两家为二人成了婚。新婚才10天,许光达就匆匆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邹靖华。而这一别,竟是10年。曾有消息传许光达在战场牺牲,邹靖华悲痛得一度想**……

       许光达对孩子要求严格,从不娇纵。许延滨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中学,都被父亲“教导”说:填登记表时不准写爸爸的名字和职务,只写妈妈邹靖华的名字。一次,由于许延滨学习成绩好,学校要推荐他到国外学习,征求许光达的意见,没想到被一口回绝。许光达的理由是:不能因为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孩子就优先出国。

        这件事让许延滨难过了好长时间,他十分委屈:“我上学你不让填你的名字,这可是我凭自己实力争取来的机会,却被你回绝了。”但他终于理解并感谢父亲,因为父亲是不希望后人成为只靠父辈荫封获取荣耀的寄生者。
       背负着父亲的希望,1975年,许延滨参加了核试验,作为装甲兵部队指挥员,他率先乘战车进入**中心,1978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光荣负伤;1983年至1988年,任陆军坦克二师师长期间,他获得了我军多项科研成果;后来,他也成为将军,在军事科学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许延滨延续了父亲的军事生命。他后来悟出,父亲之所以对待家人“冷漠”,是因为“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军队,作为一个将军才会真正无私。父亲用‘冷漠’给我指引了方向,温暖着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