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1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3岁抗美援朝老太写自传(组图)

[复制链接]

1954

主题

2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超级爱心大使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9:2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83岁抗美援朝老太写自传(组图)




1

苏文琴老人常常边看书边做笔记。
1

苏文琴老人展示她当年参军所配发的胸章。
1

1

0


  她18岁投身革命,成为一名文艺兵,从此随部队南征北战,23岁踏入朝鲜,经历了一生中最为惊险、难忘的抗美援朝战争。61岁从工厂退休后,她不甘寂寞,着手写书,要把朝鲜战场的经历和几十年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留于后人。从一部写到三部,一写就是十几个春秋,至今她已写了五本,计一百多万字。

  她,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勤部文工团文艺战士苏文琴。

  69岁执笔,写了14年

  一副老花镜,一盏台灯,一摞摞资料......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坐在床头,脸紧贴着文稿,一字一句地修改着她的文章,不时站起思考,不时捋一下她那早已花白的头发。

  “我1990年从周村一家毛纺厂退休后,好几年都没什么事情做。”苏女士说,当时去毛纺厂工作出于无奈,政策规定,我们老两口必须有一人正常上班,子女才能分配工作。“我家老头子不愿意出去了,我就硬着头皮干了。”

  据苏女士说,退休之后,她一直在思考着要做些事情。“我的社会任务完成了,家庭任务也完成了,不找些事情做就感到很寂寞。”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各种书籍都涉猎,这与当年我们家老头子的“英明决定”有很大关系。说着话,老太太突然停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朝鲜战场归来之后,苏女士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厂工作。后来通过考试进入了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并在那里结识了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她的人生伴侣。“他是日本留学生,回国后从事地下工作,担任过外勤记者、翻译,后来在东北鲁艺当老师。从鲁艺毕业后,他让我去沈阳药学院进行了4年的二次深造,我才有了今天的写书能力。”

  “在沈阳药学院的时候开始了反右,丈夫因有在日本留学的历史,被打成了右派,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还让我揭发丈夫的历史问题,后来又让我离婚,我没同意,就被赶出了沈阳药学院,回到了丈夫的老家周村,后来就进了毛纺厂。

  “退休后,我一直在想写什么,最后发现最有价值的是朝鲜战争和我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苏女士说,朝鲜战争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在那里,她学会了成长。

  1998年,老人69岁。这年秋天,她毅然拿起了笔,一写就是14年。

  18岁参军,23岁援朝

  “1952年6月19日早晨,突然接到第二天入朝的通知,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家精神焕发,欣喜若狂的跳了起来。”打开苏文琴女士所写的《异国战地情与歌》,时间似乎一下回到了那段令她难忘的青葱岁月。

  “1947年,我18岁,还在齐齐哈尔二中上学。”据苏文琴女士介绍,当时的老百姓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民族的屈辱。咱们的部队进入东北后,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军,学校都无法正常开课。苏女士1947年参军,当了一名文艺兵,从此开始了她的军人生涯。

  东邻有难,唇亡齿寒。“1952年6月19日,我们文工团被编入当时的志愿军第三号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副司令洪学智领导的总后勤部,我们分在第一部。”苏女士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情绪激动,一下从座位上站起,用手比划着。

  “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细菌弹,烧曳弹。”苏女士说:“当时只是要求我们把身上衣服都绑紧,防止蚊虫叮咬。”朝鲜当地不少人死于细菌战。烧曳弹更是残忍,它爆炸后,就像高炉铁水一般倾泻而下。“当时男女老少,不知伤亡了多少”。

  期盼出版,留于后人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谈及书籍的未来,老人似乎有些无奈,“儿女无人愿意继承、又没人愿意整理出版,我这昏花老眼,不知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但对未来,我依然期盼。”

  老人说,由于她和老伴的历史“问题”,连累了孩子,他们没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上学的快乐,“他们怨恨我们,是我们毁了他们的前程。”

  “去年过年的时候,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来和我们一起过年。我问他们,这些资料、书籍谁要,我走了之后,你们也好留个纪念。没人回应。”老人说着,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地打转。“后来二儿子说了,谁爱要谁要,不强求了。合适的文化环境下,能给我出版一下,也算是给我的安慰。”

  据老人介绍,去年,有一位外地出版商联系她,表示考虑出版她的书籍。他们审查一个月后,告诉老人,书籍可以出版,但他们不负责推销,老人出钱后,他们会将书籍送到老人家里。“我当时就非常生气地答复他们,把书给我干什么,把书给我,会让人们记住朝鲜战争死去的英雄吗?把书给我,会对社会有用处吗?”

  老人为了快点将书写完,特意配备了一台电脑,可至今也只会开启和关闭,年纪大了后,眼睛不好,看书、写字都要费很大功夫,老人也曾想请个秘书帮忙打字,但人家要价太高,随后便放弃了这种想法。“我希望这些书能出版,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故事,也教育更多的人珍惜现在的生活。未来如何,我无法判断,只是每天太阳升起时,充满期盼。”

  苏文琴老人拿出当年的老照片回忆她年轻时的样子。

  苏文琴老人虽然已经83岁高龄,但是依旧热爱读书。

  本报记者在听苏文琴老人讲述她的故事。来源齐鲁晚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