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15 编辑
整个港湾都在施工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称,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海军开始在海南岛建造一座新的船舶基地,很可能是航母基地,而且建造速度很快。目前从榆林潜艇基地对面的渔村乘船出发一路行进,可以发现整个港湾都在进行施工。
根据2012年10月的卫星图片,那里尚未出现舰桥;而2013年的最新卫星图片显示,海南岛出现了与青岛“辽宁”号航母基地尺寸相同的大型舰桥。该舰桥长600米,宽120米,足以停靠两艘航母。青岛基地的舰桥规模与海南岛基地的舰桥相当,这两座基地南北遥相呼应,可以看出中国海军建设航母舰队的雄心:初期至少将装备4艘航母。
值得关注的是,解放军为海南岛航母基地建设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在地下洞库中,至少有三四座大型弹药库正在建设之中;在岸上,配套的飞行员宿舍、司令部大院也在建设之中。其中飞行员宿舍与青岛“辽宁”号基地的宿舍相似,大约有12栋楼。另外,在海南岛基地还建成了新的地对空导弹阵地,以拱卫航母基地。导弹阵地到航母舰桥的距离小于3000米,整个阵地被绿化覆盖,可能部署了红旗-12中程地对空导弹。
中华神盾将大量进驻海南
西方媒体普遍猜测,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将首先推出两艘排水量达6到7万吨的国产航母,而且歼31完全可以作为与之相配的舰载四代机。
其中中船重工在葫芦岛的造船厂拥有巨大的封闭厂房,可进行航母模块化建造,并能摆脱美国侦察卫星的监视,而中船工业的长兴岛船厂、中船重工的大连船厂也最为可能建造航母。
除此之外,近日有人在辽宁号返修的大连新船重工基地拍到了辽宁舰建造机构一模一样的船只构建,而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最近也报道称,中船工业最近暗示将承接首批国产航母的建造任务,并已为建造“海上航空基地”做好准备。
“4艘漂亮的新型军舰停泊在黄浦江的船坞中,舰体上已经配备了大炮、雷达天线和球形吊舱。这些即将交付海军的军舰,已经进入最后建造阶段。
旁边还停靠着几艘巨大的军事运输船,工人们在一名海军军官的指挥下,正在往上面安装新设备。
这些运输船一旦投入使用,中国军队在海上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在上海摩天大楼的阴影下,一艘外壳锈迹斑斑的潜艇,从黄浦江混浊的江水中露出顶部”……中国将军不久前关于航母的一席话令各界对中国航母的猜测不断,有说已经在造的,有说即将在造的,3年5年10年后下水之说都有,大家猜得是不亦乐乎。
中国已在自制开发航母舰载机,大约50名飞行员着手陆上训练,在辽宁省兴城和陕西省西安建设航母舰载机的起降训练机场,并在湖北省武汉完成试验雷达用的实物大航母模型。
近日,有些媒体质疑中国航母的作战能力,认为中国航母无法发挥很大作用,特别是中国目前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没有获得突破,致使航母的整体作战及防御能力低,笔者对于这种评论实在不敢苟同。
中国发展航母是现实的需要,中国是一个没有使用过航母的国家,发展航母是整个国家经济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及借鉴国外经验一步步摸索而来,可以说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航母发展的前途。
现在的中国航母还处于一个婴儿阶段,还很弱小,但是正因为是婴儿,所以他还有长大成人的希望,并发展壮大,这个道理是很通俗易懂的。
我们不能奢望中国航母一出世就天下无敌,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解放军发展航母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可以说是量的突破,而从量变到质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从唯物辩证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量的,中国航母也不例外。
一些媒体评论唱衰中国航母,其实是缺乏发展的眼光及战略眼光。中国航母现在处于起步阶段,也正如同世界上其他强国航母起步时一样,都是逐渐成长起来的。
从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及国际地位来看,解放军拥有航母是实至名归。中国选择从改装前苏联时期的瓦良格号航母开始,这是由于西方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行封锁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但也正因为这样,中国能够借助改装瓦良格号航母拉出一支有经验的航母建设团队,为以后打造出战斗力更强悍性能更先进的航母作准备。
航母作为一个平台,自诞生之日起,其使命就是在远离本国海岸区域进行作战部署任务,是一个远程投送力量的最佳平台。
可以说,解放军拥有航母对于解放军未来的作战思想将发生重大改变,无程投送能力的增强,必须为走向深蓝提供了保障。中国发展航母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无论是航母的本身建造还是其配套设施,中国都在努力中。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中国航母的舰载机是歼-15,这是无疑的了。歼-15的外型酷似俄制苏-33,属于重型舰载机,其未来作战能力不会比苏-33差。
而预警机及其他一些机种相信也早已有到位,所以说中国发展航母是有全盘考虑的,不会像一些媒体说的,相关配套设施没有研制出来的情况。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必将是中国航母发展的规律,任何看低或看高中国航母的发展都是不切实际的,中国航母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能取得好成绩。
外界关注的中国航母动向已经从“辽宁号”转向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身上。去年就有海外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建造两艘国产航空母舰,由上海江南造船厂负责。
有消息称,中国将会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5-6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在2020年下水。那么,中国第一艘真正完全自己设计建造的航母(以下简称“长兴岛航母”)性能、装备如何?何时下水?将部署何地?本文将这些问题分解为几大悬疑并尝试解答。
一、长兴岛航母是一艘还是两艘?
在军舰建造方面,尽管中国此前没建造航母的经验,但也建造了2万吨级的071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拥有可以容纳4艘气垫登陆舰同时停放的坞舱、上层还设置了大型车辆库、直升机库和飞行甲板,其结构复杂程度并不不比艘轻型航母逊色。
而承建首批国产航母建造任务的上海江南造船厂,曾在同一时期建造了4艘满载排水量达6000吨级的052B/C型驱逐舰。
江南造船厂在08年搬迁到长兴岛后,厂房占地面积达560万平方米,拥有4个大型船坞,其中最大的船坞长580米、宽120米,具有450万吨年造船能力。
从建造经验、产能等方面来看,江南造船厂同期建造2艘6万吨级大型航空母舰(一舰下水,一舰上船台),问题并不大。而前苏联在建造“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时的做法也可以对这个分析提供佐证。
1985年12月6日,继“定单105'’下水之后,“定单106”(“里加”号)在0号船台安家落户(一舰下水,后续舰于第二日上船台)。到了1988年,“里加”号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H,“里加”号被改名为“瓦良格”。(Varyag,俄语:Bapr)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各。号巡洋舰。截~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达68%。
二、长兴岛航母多大吨位
关于长兴岛航母,其吨位、动力系统是猜测、争论的焦点。在外媒报道方面,4万吨的小型航母,5—6万吨的中型航母,7—9万吨的大型航母,可以说各个吨位的可能性都已经涉及。
动力方面,常规动力、核动力亦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海外媒体对长兴岛航母的规格猜测如下:
动力选择方面,国产航母不太可能采用核动力。因为从国产核潜艇的情况来看,新型093型攻击核潜艇和094型战略核潜艇均只建造2艘,其中最大可能是国产核动力系统仍不够成熟。
如果使用常规动力,则有燃气轮机和常规蒸汽动力两个选项。
所以,国产航母更大的可能还是沿用“辽宁”号上的常规蒸汽动力。事实上,从第一代051型驱逐舰开始,国内—直在建造采用常规蒸汽动力的驱逐舰,051之后是051B、051C两型。尽管05lB只建造1艘、051C也只建造2艘,但这已经基本可以保持一支熟悉在军舰上安装蒸汽动力系统的技术队伍。
“辽宁”号采用了4台TB一12蒸汽轮机,TB一12的前身是TB-8,而TB—8正好是国产051型驱逐舰的主机,国产型号为453型蒸汽轮机。TB-8的功率是36000马力,当年“旅大”级驱逐舰采用2台TB-8蒸汽轮机,达到了38节的罕见高速,TB一12的功率则为45000马力。
蒸汽:动力的技术要求不高,国内通过自身努力,加上“现代”级驱逐舰GTZA-674型蒸汽轮机(TB—12的改进型)和“瓦良格”号航母上丁B-12的维护和整修经验,要造出TB-12级别的军用蒸汽轮机并非难事。
所以,从技术延续性和保证建造时间节点等方面的考虑,国产航母沿用常规蒸汽动力的可能性极高。应该还是类似“辽宁”号的动力配置,4台蒸汽轮机、8台增压锅炉、4轴推进、总功率20万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