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7 编辑
2010年8月29日抗战老兵关松坡冒着大雨,跪在老战友皮定均的墓前,久久不愿起来。(图片来源:洛阳晚报 陈占举 摄)
在墓碑前,老首长的遗像勾起了关松坡的思绪,这位80岁高龄的老兵,一时难掩激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
皮定均1928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皮始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后逐渐晋升为营长。1935年随军参加长征。(图片来源:凤凰网历史)图为皮定军将军雕像。
抗战胜利后皮定均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1946年秋,皮在受到数十倍国民革命军围攻下,率全旅从突破包围,胜利到达华东,史称“中原突围”,这标志着国共内战的再起。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9月任三野二十四军**。图为当年皮定军飞机失事的山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皮率部参加朝鲜战争,后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76年7月7日,在视察福建海防前线时,因座机失事在漳浦灶山遇难。皮定军的陵墓,再简单不过了,一般老百姓的都比这墓像样;一米左右高的墓碑正中刻着“皮定均将军之墓”七个字;右边款:“一九一四年八月卅日出生于安徽金寨”。左边款:“一九九一年七月立”字样。
让人费思的是,在墓碑的背面,刻着一段据说是皮将军夫人张烽的话,全文如下:“九死一生 将军闯过**林弹雨永留百世英名;人妖颠倒 亲人竟遭机毁人亡谁解千古之谜”。
核心提示:最大的灾难发生在1991年,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副司令员张德福带领工作组沿中尼边境调研,乘直升机返回时,第二架飞机在转弯过程中突然遭遇下降气流,撞山坠毁,机上13人全部遇难,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中将、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大校。
本文摘自:《老年生活报》2013年7月3日第6版,作者:吴久久,原题:《解放军重大军事事故揭秘》
前不久,一架隶属北海舰队的水上飞机坠毁于胶州湾,6名机组成员殉职。这是今年中国军方发生的第二起坠机事故。事实上,只要进行军事训练,就不可能避免事故。而一直以来,中国军方在努力打赢一场与军事事故的“战争”。
粗糙的苏制飞机
早期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装备落后,质量不稳定,尤其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飞机的生产和维护质量都大幅下降。中国军工企业在引进苏制飞机并仿制的过程中,盲目简化工艺、任意修改工艺流程,例如,将镁合金零件的热处理保温时间,原工艺流程规定为13至14小时。仿制时,不经试验就随意改为8至9小时。一家制造厂在检查发动机时,发现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问题零件达到1.5万多个。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成功仿制苏式轰6轰炸机,这种飞机也曾多次发生事故。轰6装备的弹射救生装置操作程序繁琐、可靠性低,尤其是部分机组成员是向下弹射,几乎没有生还可能。一旦出现事故,机组成员宁愿竭尽全力将飞机飞回机场,或者迫降,也不愿意弹射。但大多数遭遇事故的飞行员没有迎来奇迹。
1995年3月,空军某部的轰6起飞后不久,便发生发动机停止运作、操纵失控的严重故障。指挥员命令机组成员跳伞,但随后便失去联络。飞机坠毁,大部分机组成员未来得及弹射出飞机。
出事的不仅仅是仿苏制的国产装备,进口的美国飞机也曾经连续发生重大事故。1984年开始,中国军方一共从美国引进了24架“黑鹰”直升机,用于高原运输。然而在1987年10月,其中一架就在配合纪录片拍摄时,发生机械故障坠毁,造成3人死亡、15人受伤。事后经过调查,发现造成事故的是一个传动轴断裂。
最大的灾难发生在1991年,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副司令员张德福带领工作组沿中尼边境调研,乘直升机返回时,第二架飞机在转弯过程中突然遭遇下降气流,撞山坠毁,机上13人全部遇难,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中将、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大校。
反坦克导弹射向主席台
面对突发的军事事故,因为装备水平的局限,中国军人所能依靠的,更多的是个人意志。
经过检查,研发人员报告说这是一枚故障弹。罗瑞卿大发雷霆,一时气氛紧张。徐向前向主席台的人们招招手,让大家坐下,然后说没有关系,发生点事故是正常的,然后命令炮兵副司令接着打。
军事事故正在减少
改革开放之后,一批优秀军人为国防力量提升付出了重大牺牲。
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可以说是在军事事故中殉职的最高将领,他在1976年指挥演习时,因米8直升机失事而牺牲。事故中殉职的还有军工科研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