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显示电梯×楼主沙发板凳登录注册
查看: 16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出中南海后的张玉凤过着怎样的生活?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1:0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6:01 编辑


       张玉凤(1944年-),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1960年代曾任职于牡丹江铁路局的餐车服务员,广播员。图为:1964年毛泽东与张玉凤合影

       此后被调任铁道部专用处,出任毛泽东专列的服务员,后来曾为毛泽东出巡全国时私人专列车厢上的服务员,后长期担任其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文革结束后离开中南海,调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后由于个人意愿又调回铁道部,1988年从铁道部老干部局退休。图为:毛泽东晚年,张玉凤一直伴其左右。

       其父亲曾是牡丹江铁路局的铁路搬运工人。张玉凤1967年与在铁道部工作的刘新民结为夫妇,育有两女。图为:张玉凤与江青的合影照      

张玉凤全家合影(1975年)


晚年张玉凤
   
张玉凤(右)等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和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到“毛主席纪念堂”献花

晚年张玉凤

晚年张玉凤(右一)
   
            本文摘自《人民文摘》2009年第8期,作者:段文华,原题为《张玉凤:退休后的平安生活》

         怎样走进中南海

       张玉凤194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因为家庭困难,她只读完了小学六年级,那时她才14岁。为了生活,这个倔强的姑娘只身出去找工作,刚好铁路局招工,她试着去报考,没想到真的被录用了,成为铁路客运乘务员,她有机会随火车来到北京,看到了紫禁城,看到了**,心里别提多高兴。
       1960年秋,铁道部到张玉凤所在单位去选调专列人员,她幸运地入选,年仅16岁的她当上了中央首长专列的列车员,不久被调到毛主席的专列上当工作人员,1970年又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来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病故,经中央批准,她又兼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直到1976年毛主席离开人世。
       人的命运有时并不能全由自己掌控,张玉凤就是这样的人。这个来自边陲小城的普通女孩,做梦也没有想到,转瞬之间竟能一步登天,进到了“伟大领袖伟大统帅”的核心圈子里,而几年之后她又从巅峰跌到谷底。如此大上大下,大起大落,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
         张玉凤是一位很文静、很质朴的女性,她举止文雅,讲话轻声细语,待人诚恳,不张扬,不矫揉造作。她写的字跟她的人一样,清秀漂亮。她退休前在铁道部老干部局工作,是个处级干部。

        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张玉凤的丈夫刘爱民是铁道部一位处长,1米80以上的个头,浓眉大眼,标准的男子汉,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长得很“酷”,两个女儿很有教养,像爸爸妈妈一样漂亮,那时老大读大学,老二读中学,一家四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睦幸福。
       张玉凤对她的婆婆非常好,贤惠孝顺,婆媳关系很融洽。谈起婆婆,张玉凤非常感慨,她说,她永远不会忘记婆婆对他们的恩情,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婆婆带大的。那时她工作繁忙,根本无暇照顾孩子,是老太太和她丈夫刘爱民付出了极大的辛苦。
张玉凤说,她不想出名,也不想逐利,只想过几年平静安稳的日子,特别不愿意被别人打扰,包括接受采访。由于我比她大几岁,也许她觉得我是个老同志,说话办事比较沉稳,又是中央新闻单位的,所以她认为我是可以信任和交往的朋友。
我为她和她们全家拍了不少照片,这些照片都留在我的手里。1993年冬的一天她打来电话,说她两个女儿都到美国上学去了,因为想家向她要家里的照片,她让我把她家的合影照片洗两张,并说洗好后她自己来取。没过几天,她真的跑来了,当时我正在总编辑办公室开会,她就在我的办公室等我,编辑部同志知道后,好几个人借故跑到我的办公室或编个瞎话,目的就是想看她一眼或与她搭讪几句。
      陪毛主席过最后一个春节
        关于毛主席晚年的情况,我们谈得不是很多,只听她断断续续说过一些。她说,毛主席晚年的时候,全中国人民还不断地颂扬他老人家“神采奕奕”,祝福他“万寿无疆”。
     “当然,这些在当时都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不知情,就是最上层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张玉凤说。

      在那最困难的日子里,张玉凤和护士长吴旭君等整天整夜守在主席身旁,不仅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打针用药,还要为他读报、读文件,从生活到工作事无巨细,工作量之大之艰辛,常人难以想象。因此,她十天半月都不能回家一次,1976年的春节除夕夜也是在老人家的病房里(也就是毛主席的书房)度过的。
       张玉凤说,那时毛主席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毛主席就用低哑的声音对张玉凤说:“放点鞭炮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于是几名工作人员在房外燃放了几挂鞭炮,毛主席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二十年来,我和张玉凤的联系时断时续,最近电话多了一些,互相聊了各自的退休生活及家庭情况,得知她已搬了新居,两个女儿都有了小孩,她和丈夫刘爱民正在享受天伦之乐。

      因为我写了一篇关于她的稿子,想请她看看,尤其在事实上请她帮助把把关,张玉凤和丈夫刘爱民开车外出办事时,顺路来到我家坐了半个多小时。她对稿子没提出多少意见,只在个别地方做点小的更改,她还把两个女儿的名字划掉了,说孩子们不愿意登出她们的名字,我很理解。
         我们已多年未见:互相感慨岁月催人老。不过,他们两口子除了头发白了一些,变化并不是太大,这就是我知道的张玉凤。 【注:作者退休前为新华社高级记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4

主题

2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超级爱心大使

沙发
发表于 2013-5-21 18:03:19 |只看该作者
传奇人物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板凳
发表于 2013-5-23 00:27: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6:01 编辑

传奇人物[/quote]
机缘巧合,的确如此。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