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55 编辑
胡济邦(1911年—)记者、外交家,浙江永康人。胡济邦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先后掌握了英、法、俄、日、匈、拉丁等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苏联,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也是当时仅有的欧战中国战地记者;参加了战时及战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种重要国际会议;采访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杜鲁门、张伯伦、邱吉尔、戴高乐、铁托、卡达尔等一大批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来源:爱历史的凤凰博报)
1933年春,在国民党兵工署预算处当会计,深得署长俞大维信任的四兄胡济时介绍胡济邦进入俞宅,教授俞公子英语。兵工署署长是国民党高官,经常参加蒋介石的重要军事会议。
胡济邦借此获得了大量国民党核心军事机密。圆融通达的胡济邦,颇得俞大维一家喜欢,俞大维本人也对胡济邦从不防范,常在公务之余,和胡济邦谈论国事。
1933年7月的一天,俞大维从庐山回到南京,对胡济邦欣欣然道:“蒋委员长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了进剿共军的详细计划,我看,朱毛红军这次的日子恐怕不长了……”胡济邦认定俞大维一定有蒋介石的“剿共”计划,因为兵工署长必须熟悉军事部署,不然,无法向各部提供武器弹药。胡济邦不动声色,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俞大维从庐山带回的一大摞军事文件,都是绝密材料。她用最快的速度一一拍照,将情报送了出去。
当江西瑞金中央苏区的红色通讯社刊出这些绝密文件的时候,蒋介石大惊失色。1933年夏,经二哥胡济川和恩师何浩若举荐,又有俞大维和胡济时的说合,胡济邦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进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国际司五科(护照科)任科员。
1934年春,23岁的胡济邦由卢涛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胡济邦被派往国民党驻苏使馆工作。中共交代她任务:利用国民党大使馆的岗位为中共(如客观需要)也包括为苏联共产党做工作。 1936年初,胡济邦在上海独自登船,乘一艘苏联破冰船,到达海参崴,然后坐了9天9夜的火车,穿过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任当时的中国驻苏大使馆新闻专员,兼《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记者。
胡济邦作为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的新闻专员抵达莫斯科,是中国有史以来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外交官。
胡济邦在苏联,遵照临行前党的指示,利用合法身份,通过外交途径,致力于中苏文化交流,结识众多的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
1937年,胡济邦委托由英伦回国、途经莫斯科的于炳然(解放后曾任重庆市公安局长)带给曹亮250美元,信中暗示是她交的党费。之前,约在1935年底,胡济邦也将自己出国置装节约下的300元交了党费。
据原国民政府驻波兰大使馆临时代办姜治方回忆:“胡济邦是一位活跃在东欧外交界的中共地下党员。曾到华沙托我为国内代购通讯器材。”另一位知情者这样写道:“据笔者所知,胡济邦是中共地下党员,奉党派遣进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门派驻苏俄。她的共产党员身份始终未被察觉,特别是傅秉常担任驻苏大使时,对胡更是信任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