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6:14 编辑
这种脆弱的平衡终于在2003年被打破,03年,云南临沧、思茅、西双版纳靠近缅甸的多个边境县不断出现绑架暗杀爆炸的事件,表面上这些事件都是因为贩毒而引起的,但越来越多的事件不仅仅是毒贩之间的利益争夺,很多爆炸和暗杀的对象直接指向了当地的武警边防和当地政府,更多的与贩毒无关的破坏接二连三地发生,奇袭者们所使用的武器和炸弹先进异常,这些事件由于都是处于边境偏远县所发生,加上政府对这些事件的刻意封锁,所以国内几乎无从知晓或者了解不多.
对这股穆斯林武装的彻底铲除终于在旱季里一个无月亮的夜晚开始.
在此之前两个月,缅甸一个特区的飞机场已经被中方接管征用,进行严密封锁,任何人已经不能靠近,飞机起降异常频繁,特区方面已经预感到有一场大战即将发生,所有的部队也都做好了应急准备,但两个多月来,飞机的频繁起降并没有卸下任何军用物质和装备,除了训练以外,带来的大都是特区所需要的生活物质甚至一些橡胶树种子和稻谷种子,虽然有随机的军事人员,但都是少量的后勤人员,没有什么哪怕排级建制的武装人员..
但实际上,这个飞机场离那些贩毒武装(应该称恐怖分子更恰当)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公里左右.是突袭那些恐怖分子训练营地的最好出击地了.。
中方征用特区的这个飞机场用途不言自明,但究竟什么时间发生,多大的突袭规模,恐怕当时中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因为自从中方开始使用特区机场后,恐怖分子的集中训练就几乎再没有进行,而是分散进行的.中间也进行过50人左右的集中训练,但中方并没有任何行动.
也许中方在等待他们更大规模的集中训练的时候才会动手,中方的动手又必须顾及到可能与美方训练教官有直接交手.也要选择美方人员在场最少的时候进行.
但恐怖分子也似乎看准了中方的这个顾虑,美方也心知肚明,所以,恐怖分子在集中训练的时候,会尽量要多的美方人员在营地,而美方则尽量减少与恐怖分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来降低自身的危险.
50公里的原始森林穿插只用了不可思议的一个半小时就全部到达了围歼位置,一部分担任警戒,一部分开始突入训练营地,那些岗哨和狼狗很快就悄无声息地全部解决,报警装置也被迅速地破坏掉.
但信号显示,训练营地里的卫星装置和发报装置都还在进行工作,而事先的情报显示,这个时间卫星装置和发报装置会在凌晨3点到6点之间是不会工作的.如果首先解决掉这两个部分,当然也很轻而于举,但过早地解决,也必将中断这两个与外地联系的工作会引起美方的警觉,这就意味着要解决营地的恐怖分子并在炸毁这个基地之前,要尽量使用冷兵器,就是消声武器也要不用和少用.对外联系一直在工作就意味着美访教官并没有在营地而随时要与营地随时保持联系的。
一起处置妥当后,指挥人员下达了干掉通讯营房值勤的恐怖分子并撤退的手势命令,很快一直守侯在门外的战士突进值勤房间,干净利落地干掉了全部值勤人员.
如果这次成功的突袭到此为止,虽说不惊险但也堪称完美.突然的变故出现在即将撤出训练营地的时候.
凌晨的原始森林夜,已经在开始起瘴,突袭队员们开始戴上防窒息面具.
首轮交火过后,接着就是可怕的静谧,中方能坚持住,但美方不一定能坚持住,特别是对有意不一枪干掉的,伤痛将不可避免地让他呻吟和动弹,从而引起还没有中弹的队员对他可能的援助,果然,一阵可怕的静谧过后,一片因巨大伤痛而引起的呻吟声开始出现.
美方的动静被中方看得一清二楚,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隐藏了,再一次的密集射击过后,美方的这支分队的战斗力彻底丧失,中方开始迅速打扫战场,解除重伤的美方特战队员的武装.
这次交火,中方被重伤1人,轻伤1人,美方特占队员被打死12名,重伤6人,分队指挥官是少校军衔,在6名重伤中,中方对美方的重伤人员进行了快速的止血救助,集中到一起,特殊的作战性质,中方不可能将这些已经伤失战斗力的俘虏全部带走,又不能杀死俘虏,只能靠他们的支援分队前来救援了.
但中方还是决定将指挥官少校连同在营地抓获的两名教官一起带走,当要带走少校的时候,少校要求要么将他打死,要么不要将他与他的队员分开,但这已经由不得他了.时间也不能再拖延,前来接应的中方直升机和部队早已经到达了指定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