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01 编辑
叫一声战友,我的泪眼已干
张祥敏
认识何俊伟是在去年初春时节、那个天寒仍在地冻、空气中仍汹涌着厚重忧伤的日子里,那一次,我陪同一批来自昆明和浙江的老兵到陵园扫墓,何俊伟和女儿正好也在其中。不过,在这个由二十多人组成的扫墓团中,着一身迷彩服的何俊伟和女儿并不显得那么出众,却又因为他们在烈士墓前情真意切的举动让我震动,从而记住了他们。
到了那座伤痛尽显思念满怀的烈士陵园里,除了抒发一份独特的祭奠和怀念,似乎不能再有其它。也不可能再有其它。
一进入陵园,所有的人便开始忙碌了起来,送花圈、敬香纸、献烟酒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战友墓前洒一腔感怀的泪也是许多老兵必须做的。趁着大家都还在纪念碑前不停地忙活,表达着属于各自不同的哀思之意,何俊伟带着女儿,悄然来到了位于纪念碑下方的英雄台、烈士段平的墓前。
老战友,我又来了,来看你了。叫出这一声时,何俊伟的眼睛已经被一厢痛的泪雾所遮盖住。他用手捂了捂嘴,将双膝跪下,那么轻轻地、极自然地跪下;将手中一直拽着的香烟点燃,一支一支放在段平墓前:你看,以前都是我一个人来的,今年呢,我把娃娃也一起带来了。带她来,就是想来给你烧点纸,来认一下。以后我老了,来不了了,还有娃娃来给你烧烧香.......小x。说着,何俊伟轻轻叫了女儿一声,女儿此时正手里端着香烛,静静地站在一边:来,来给这位伯伯磕个头。
嗯!女儿很懂事地应了一声,手捧着香烛跪下,在她童真无邪的眼眸里,有一样东西悄悄地、晶莹地滑落了下来。
这个伯伯打仗时候就和爸爸住在一起,我们是最好的战友.......当时呀,要是没有他替爸爸挡了子弹,躺在这里的应该是爸爸。他看着墓碑、那块写尽了冰冷寒意的大理石碑,这样告诉女儿。以后呢,只要有机会了,爸爸就会带你来看看伯伯。以后你长大了,也要常常过来看看他。你是我的女儿,也是他的女儿。
1984年2月26日,何俊伟所在的部队奉命从所驻扎的玉溪石屏开进到了麻栗坡,驻扎在距离县城不远的芭蕉冲小寨。开拨之前,战士们得到的消息只是参加一个代号为1.7的工程项目,而没有告知他们具体的工程内容;不过,他们还是凭借着战区火一样浓烈的战争味道揣测到了一切。尽管他们都不知道这次战役具体的任务,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一切究竟多残酷,但是,每个人似乎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临战前,他们纷纷写下了请战书,用自己平凡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身为军人的豪迈气志。也就是在他们行将前往前线作战的头一天,段平在训练时不小心把手给弄伤了,殷红的鲜血流了一地,为这,段平开玩笑说,还没打仗就流血了,恐怕不是什么好预兆;这次上去呀,没准就回不来了。不过,用这血去写请战书就好了。
这句话不幸被段平言中了。战斗打响后,何俊伟所在部队担任了主攻任务,就在他们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后不久,段平即被敌人炮火击中,牺牲在了战场上。作为曾经在一起摸爬滚打最好的战友、于自己有恩的人,何俊伟对于段平的牺牲一直非常难过,也很自责。但无论再深的自责与痛苦,终究无法挽回英雄已经逝去的生命,唯有铭记才是最好的慰藉。在段平牺牲后,何俊伟每隔几年便会抽出时间赶到麻栗坡,来看看这位自始至终让他放心不下的好兄弟、好战友。
女儿很听话地、照着父亲的样子跪下了,也许在她幼小的心灵世界里,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这个做法的意义,可她还是跪下了,这一跪,跪出了下一代人对于这份情感弥重的寄托和希望。
握在手上的香已浓浓地燃烧出了星星缕缕的火焰,何俊伟站起身,对着墓碑作了几个揖,尔后,将香放在了段平烈士的坟上,让香烛燃烧出的火焰,去久久地照亮段平黑暗世界中并不黑暗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