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22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的天空——寻访抗战老兵 作者:猴哥

[复制链接]

57

主题

0

听众

2429

积分

上将★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00:45: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8 编辑

    在这个理想主义被嘲弄英雄成为时代炮灰的时代坚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做点什么很难证明自己是不是单独的存在。
    微博上无意看到关爱老兵组织要去查证一位95岁的抗战老兵身份,征集社会车辆的消息。不算很远的地方,车我有,时间我也有,去吧。打电话过去和一个女孩子约好时间地点,当然每公里八毛钱的补助是不能要的。检查车辆、加油、查路线,那一带我去过,路况不好。
    星期六早如约而至的是三个很年轻的女孩,苹果、盈盈、小青。一个关爱抗战老兵协会专职义工,一个房产公司OL,一个在校大学生。寒暄一番后我直接对她们的历史军事专业知识表示怀疑,她们说还有一个男的周工程师顺路要接,是协会的秘书长,兼职,业余军史知识不错的。嗯,这还差不多。
    接了周工出城上高速,她们都是老搭档了,小鸟一样叽咕,笑声和零食一样不断,很热情开朗的一群。也泡吧也吃货也网虫也细碎还八卦,这年头很多认识的人只能看见互相表面的光鲜,深浅冷暖的感觉反而相逢不如偶遇。我对有道德和认知的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天气多变,从阴沉晦暗到大雨瓢泼,在烦闷的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声中和周工闲聊,不知不觉后排的女孩们都睡着了,一直到出了高速开上久违了的老国道才在一串来不及躲闪而高速通过的大坑带给车辆剧烈的颠簸中同时尖叫着醒来。云开日出,乡村淳朴自然的风物扑面而来,亲切而无奈。山区的农村生活,我懂得的。
   下了国道上县道,下了县道上乡道,山高路窄,路面还算好。乡乡通是基本完成,村村通就没那么简单了。按照约定,我们先到乡中学等吴老师,他是在自行车爱好者街头义务张贴散发的宣传传单上看到这个活动后和老兵组织联系爆料的,所以老兵的户籍资料我们事先已经得已查实了。这是一所广东某企业援建的学校,校门口开始残破的瓷砖壁画熟悉而穿越。现代化离城市是很近了,离这里还太远一点。不觉想到自己也是四个现代化曾经的狂热小粉丝。
    吴老师是个戴着眼镜的典型乡村教师样貌的中年人,他介绍说这里是个二十多年前建立的移民区,多数人都是从大石山区和水库库区移民安置过来的。我们要见的老兵也是移民,跨地区从河池都安县的大石山区移民过来的。
    车开上村道,我的先见之明得到了一致称赞。传统的越野车永远是抵达乡间野地最可靠的交通工具之一,即使不怎么快,即使是日本国生产的。
    颠簸了半小时到了一个很小的村屯,只有很少的十几户人家。没有草房泥墙了,但因为缺乏规划,横竖着的都是颜色暗淡、裸露着粗糙红砖的平房和楼房。老兵的家在村边,一所预留了楼房结构的很小很老的平房,多年过去了,杉木木质的窗子连玻璃都还没有装上,和多数其他人家一样用塑料布挡雨采光。觅食的鸡们在四周悠闲晃荡不知死期将至,一位穿着长短裤和棉鞋的老人坐在一旁坐等我们,家里只有他和小儿子两人。他身材瘦小、精神饱满、反应敏捷,听力和视力都很好,虽然眉毛都白完了,但看起来真不像95岁的样子。还好,他虽是壮族,但会说广府官话,我们不需要壮语翻译。
    远道而来并且当天往返,必须抓紧时间。分工是固定好了的,一个主问,一个笔录,一个摄像,一个拍照。我是司机,组织外的观察员,不参与访谈。等我把自己个人带的礼物交付好,屋前屋后参观一番后回来,访谈已经开始了。
    身为秘书长的周工自然业务捻熟,很快已经将气氛状态调整到老人轻松自然的状态。我只听了一段问答,就肯定无疑这是个抗战老兵了。比如周工请他唱国军军歌,他脱口而出的是《广西军军歌》,这可不是随便一个乡下老人都会唱的歌曲。随着昆明干海子,印度兰姆珈,缅甸密支那、八莫、曼德勒等一串地名和孙立人、郑洞国、廖耀湘等一串人名主动流出在老人的口中,我已经对他的身份肯定无疑了。这是一个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于1943年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入伍从军,参加中国驻印军的远征军新编22师的广西老兵,师长廖耀湘。这是一支最让日军忌惮的中国军队,也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忌惮的一支中国国民党军队(应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是国家军队,不是党军。编者按)兴起于印度,杨国威于缅甸,鏖战并毁灭于东北的五大主力之二(新一军和新六军)。当年美国人戏称一度所向披靡的日本军队是一群拿着机关枪的黄皮猴子,毛泽东、林彪、刘伯承、粟裕、彭德怀等吃过苦头的名人们也曾称桂军是广西猴子最难缠最头疼。这个身兼远征军广西兵两个身份于一身的老猴子无疑是当年中国精英军队里的优秀军人。
    我不负责记录,仅将我记得的一些有意思的要点复述一下:
          ——老人15岁读书,高小毕业时已经21岁了,是当年正儿八经的知识青年。家里五个儿子,广西当时的征兵政策是逢五抽三,除了他,还有两个兄弟另参加了桂军,在桂系上将廖磊麾下的二十一集团军抗日,奋战在被誉为模范抗日战区的安徽大别山。论对抗战的贡献,全中国除了四川外没有可以和广西相比的省份,而广西曾经两度被日军侵犯和占领,时间长达一年多。
            ——老人在昆明干海子军校受训的是技术兵种炮兵,在蓝母珈受训的是高炮,最终却成了步兵。他使用的武器是美式汤姆逊冲锋枪八磅半,这是排班级军官的专用武器。他还参加了中美联军奇袭密支那机场的战斗,一下飞机就打。这是个精锐的军人。
           ——两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从昆明乘美军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到印度,三架飞机同行,半路被日军战机截击,到印度的只有两架了。第二次在印缅边界某高地,部队完整的围歼了日军一个小队。搜索战场时,日军仅剩下的一个少尉手提战刀对他近距离偷袭,当时他子弹用尽,正在换弹夹,被从侧面刺中大腿倒地。千钧一发之际,战友从后面用轻机枪将敌人打倒。他就死在我的颈脖上面,他给我们看右大腿上深长凹陷的刀痕,还有右脚板上被子弹洞穿的伤口。战友的子弹穿过了敌人也穿过了他。
           ——美国人是好朋友。美国的武器和后勤供应给他深刻的印象,除了美国军人的友善,精良的武器装备,丰富的弹药食品供应,充分的协同训练,完善的战地医疗都是他六十多年后还记忆深刻的东西。负伤后他被飞机送到印度治疗,后来在缅甸战伤再次复发又再次乘飞机飞印度住院治疗。医院护士全部都是女的,他高兴的告诉我们。一零五榴弹炮最厉害啦,这是他的专业。
           ——文艺青年。老人记性很好,除了《广西军军歌》以外,还表演了《长城谣》、《松花江上》,还展示了部队的战地日语喊话教育,诸如放下武器跟我走,不杀你来不打骂。。。。。。的长长的日语顺口溜,还有抗战结束时他作的一首七言长诗。后来回乡务农到大跃进时,他还因为会吹军号而负责公社水利建设工地的作息吹号。起床号是一样的。他这样评价不同军队的号声。
     。。。。。。
    探访老兵有很多禁忌,因为历史的伤口太多,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追问的。我之前看过这方面的专门文章,路上周工也和我说过很多老兵对历史经历的各种典型忌讳,所以很多问题并没有深入展开。另外,老兵的家庭困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访谈问题。他结婚很晚,二子一女。大儿子不孝,几乎对他恩断义绝,不管不顾。女儿女婿是普通退休干部,只能提供微薄的外部援助。小儿子四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挣扎,有吸毒的,也没有谁处境稍好。老兵现在身体尚好,每天还能喝一斤米酒,每个月60元农民养老金和90岁以上的50元长寿老人补助基本上只够他喝酒的钱。
    时间不多,很快到了中午,于是结束访谈,授牌拍照。周工一边帮他穿统一的老兵纪念服,一边告诉他我们不代表政府不代表党,是自愿发起的民间组织,感谢他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贡献,今后还会继续来看望他,帮他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等等等等。老人明显的开始紧张了,神情肃穆,手足无措,像木偶一样接受摆弄,还有我们各种的镜头的近距离扫射。只有周工的一声来,敬个礼吧。他没有延迟的听懂了,并熟练的行了一个已经变形的军礼,直到我们叫他放下。这军礼对一个离开战场和军队已经六十多年的老兵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站在他的前面照相明显的感到不适。面对一个浴血奋战过的民族英雄的军礼,稍有良心的人都会觉得承受不起。微博上有朋友叫我代行一个礼,我一身便装,实在没有勇气。老人放下行礼的手时,眼泪流下来了。我们都没有预料,都已经关机了,没有拍下。
    老人沉默的儿子已经杀了两只鸡在准备午饭了,这是坚决不能吃的。一方面还有些签字确认的手续要办,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拍摄老人的生活居住情况。我们参观老人的住处只有一个印象——简陋不堪到目瞪口呆——由于家里人多房少,老人只能住在家门口外面搭建的木板棚里,石棉瓦顶,四面透风,泥土地面,离猪圈只有三四米远。没有人好意思问他在这里已经住了多久。我先前到处看时也没发现这竟然是老人的住处。  
          吴老师皱着眉头问:夏天热吗?

          “热。

          又问:冬天冷吗?

          “有点冷。

          我也觉得很冷。

    告别了老人,我们又颠簸在回程的乡路上,大家觉得为这个95岁的老兵解决住房问题相当棘手,谁知道还有多久他就会由堂屋里摆着的那张彩色照片变成黑白照片?广西现在找到的抗战老兵只剩下200多人了(多年来,共寻找到400多位,现在世的接近400位,还有一大部分还没有线索。编者按)这个数字不用十年就会变成零。路过一个小镇我们停车吃饭,周工说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下一个援助项目了。另外问我是否有兴趣帮忙查找一下二十年前登记注册的广西黄埔军校校友会的一千多人现在还有多少个还在世。我说有空可以考虑,但是下次他们元旦春节前的对这个老兵的专门慰问一定要叫上我。
     阴晴不定的天气到了回程又开始下雨,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在休息。路上经过一个俗称高炮的大型单立柱广告灯箱,商业广告上面挂着一条暧昧含糊的标语: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
          我心里暗暗的骂一句:“CNM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