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6:41 编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28日上午10时许分批通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开展例行性训练。海军远海训练舰艇编队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杭州”舰、“宁波”舰,导弹护卫舰“舟山”舰、“马鞍山”舰,综合补给舰“鄱阳湖”舰以及舰载直升机等兵力组成。
参加此次远海训练的舰艇多为中国海军主力战舰,具有较强的综合作战能力。期间,舰艇编队将重点进行昼夜连续航行与防御、编队远海作战与补给、为大型水面舰艇护航、舰机协同联合搜救等科目训练。舰艇编队过宫古海峡 琚振华摄(11月28日摄)
舰艇编队过宫古海峡 琚振华摄(11月28日摄)
编队指挥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邱延鹏少将介绍,此次训练是东海舰队年度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也是舰队部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举措,目的在于锻炼提高部队长时间、远距离海上作战能力和官兵勇闯大洋、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全面提升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舰艇启航(琚振华摄)
指挥解缆启航(琚振华摄)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西太平洋训练,这是“马鞍山”舰即将启航(琚振华摄 11月27日图片)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西太平洋训练,这是编队启航时从舟山舰拍摄马鞍山舰(方廷摄 11月27日图片)
导弹驱逐舰(杭州舰)现代级驱逐舰。1994年5月下水,1999年12月试航。主尺度:长156.5米,宽17.19米,吃水7.85米,排水量:6500吨(标准),7940吨(满载),导弹:舰舰导弹:SS-N-22(3M80)“日炙”反舰导弹;舰空导弹:备48枚SA-N-7(9M38/9M38MI)“牛虻”舰空导弹,火箭:RBU-1000型300毫米6管反潜火箭2座,舰员:296人(军官25名)
导弹护卫舰(马鞍山舰)1999年12月开工,2003年在沪东中华造船厂下水,2005年服役于东海舰队。是我国研发和制造的第一代隐身导弹护卫舰首舰。2009年,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第四批护航任务。主尺度:长132米,宽15米,吃水5米,排水量:3500吨(标准),3900吨(满载),主机:4台高速柴油机,航速:27节,续航力:3800海里/18节,舰员:190人
导弹驱逐舰(宁波舰)现代级最新改进型驱逐舰。2006年在海军东海舰队舟山基地举行命名仪式。主尺度:长156.5米,宽17.19米,吃水7.85米,排水量:6500吨(标准),7940吨(满载),主机:4座蒸汽锅炉,2轴,99500马力,导弹:舰舰导弹:SS-N-22(3M80)“日炙”反舰导弹;舰空导弹:SA-N-17“灰熊”舰空导弹,火箭:RBU-1000型300毫米6管反潜火箭2座;PK-2型双管干扰火箭2座,舰员:296人
导弹护卫舰(舟山舰)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2006年下水,2008年服役于东海舰队。2009年,舟山舰参加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接替第二批护航编队护航任务。主尺度:长134米,宽15.2米,吃水5米,排水量:3647吨(标准),4053吨(满载),武器:红旗-16防空导弹,1座PJ26型单管76MM隐身舰炮,2座3200型(86式)6联装反潜火箭发射器,1架直-9C型反潜直升机,舰员:190人
综合补给舰(鄱阳湖舰)905型“太仓”级补给船,为我国第一艘油水干货补给船。“太仓”级补给舰采用传统布局,上层建筑分前后两部分,中部设有4个油水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舰体尾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垂直补给,但未设机库。可一次携带燃料10550吨,轻柴油1000吨,补给水200吨,饮用水200吨以及冷藏食品50吨。主尺度:总长168.2米;宽21.8米,深12.0米,排水量:15230吨(标准),21740吨(满载),主机:一台柴油发动机,总功率15000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8.5节,续航力:18000海里,武器:4座76式双联37毫米高炮,舰员:18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