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45 编辑
谢兰曾任美国新泽西州蒙哥马利市的第一位亚裔女市长,为华人跻身美国上层社会增添了一笔靓丽的注脚。她身上既有中国人血脉中传承的韧劲,又有美国社会奉行的自由和独立,作为一名女性,她的角色在政治家、教师和母亲之间自如转换。华人美国梦的画卷,在她的脚下铺开。作者/晋煦 编辑/王崴
谢兰,1968年生于北京,出身书香名门。1990年从北师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转学,赴美国宾州布林莫尔女子学院攻读美国近代史,毕业后成为华尔街著名债券评级公司的债券分析师。2003年,年仅34岁的谢兰步入美国政治舞台,成为新泽西州蒙哥马利市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市议员。因为政绩突出,蒙市市议会于2007年推举谢兰成为新泽西州的第一位亚裔女市长,上任市长期间 谢兰的年薪不过5000美金。2009年,她在新泽西州共和党郡议员的竞选挑战中败北,就此选择暂时隐退,转而去做了一名教师,并在离婚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
谢兰和她的四个孩子(从左至右分别为老四毕凯诚,老二毕美玲,老三毕凯博和老大毕美兰)走在家门口的街道上。“虽然我爱政治,但如果要我作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为了孩子们而选择家庭。”夕阳的余辉洒在街道上,谢兰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惬意。
2012年深秋的下午,谢兰在蒙哥马利市的Skillman village地区散步。大约半个多世纪以前,这个地区被半隔离起来,建立了一个治疗癫痫病的医院。2003年谢兰当选市长后,克服了种种阻碍,将已经废弃并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筑群拆除。现在,这里的环境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公共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卸甲归田之后,重温故地,谢兰依然感到自豪。
这里是蒙哥马利市政府所在地,谢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当市长就是人民的大公仆,没有一天是清闲的。”虽然现在也通过其他的途径参与政治,但每当回忆起当市长的日子,谢兰感触颇多。
卸任蒙哥马利市长后,谢兰与当年的同事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图为谢兰与市办公厅主任Donato Nieman、警长Bob Palmer交谈。
周末,谢兰受邀参加蒙哥马利市华人好友的家庭聚会。因为同在异乡,所以这样的聚会深得大家的喜爱。而在聚会上,谢兰的经历总会成为大家谈论热点,谢兰也总是会用自己的话语权向华人普及一些政治常识。事实上,自从谢兰参与政治后,当地华人的政治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大家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事可以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要广泛发动群众嘛。”谢兰笑称。
谢兰在蒙哥马利市旧居的后院。“以前的房子比现在大一倍,而现在的快乐却比以前多一倍。”从北京到华尔街,再到新泽西州的市长,谢兰的经历是神奇的。但她也曾在美国梦成真后经历人生的种种挑战。她是一个单身妈妈,独立照顾四个孩子;她已卸任市长,但她却每日充实而快乐;她从父辈的荣耀中走来,卸下女市长的光环,以一名独立女性的姿态生存。旅美20余年,谢兰身上有着当下女性所难以具备但却积极争取的所有品质,宽容、坚强、忙碌、充实。
2012年11月09日18:11作者:晋煦 编辑:王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