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20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2位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武林高手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02:07: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04 编辑


      PS:排名不分先后,只是知名度略有差距。
  许世友的功夫是正宗的少林功夫,老师为云游武僧林子金。贺龙虽然是黑社会的世家,但武功似乎不如他。下面引一段最平常的段子——将军宴请的几位老朋友当然也都是善饮者。因此,将军在宴席开始时宣布席规:“三杯之内不许耍滑、耍赖,发现耍滑耍赖,一杯罚一碗;三杯之后,各尽所能,尽兴方休。”话讲完,你一杯我一盏便欢饮起来。
  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果真没按他的宴规行事,把第三杯茅台酒悄悄地倒给了别人。
  许将军看在眼里,嘿嘿一笑,把事先准备好的白瓷碗放在桌上,汩汩地往碗里倒酒,那位将军虽然听说过许世友将军武功超群,但他自恃身强力壮,想必许将军在酒桌上也奈何他不得,于是漫不经心地笑着说道:“你尽管倒吧,反正我是不喝的,看你敢把我怎么样。”许世友将军哈哈一笑,二话不说,只管把倒满茅台酒的酒碗递将上去,按倒那位将军就灌。开始那位将军奋力挣扎,不让灌着,岂料许将军非一般强壮汉所能抗衡!特别是他那手上的功夫,更其了得。
       据说将军从十来岁上少林寺当和尚学拳脚开始直到当将军,他都从未中断过武功操练,每天早晨起来,他的两只手指便往装满砂子的缸里戳,一戳便将整个手掌都入砂子中,练完功才去洗朝脸盆里的水拍去一掌,说也奇怪,那一盆水便活了起来,在盆里连转几个圈儿,忽地一下腾空而起,跳出盆外。瞧那手指的功夫,可真能把人的五脏六腑抓出来,为此,这时在宴会席上的他,虽然是轻轻的捏着那将军的手腕子,可那位将军却直喊:“哎哟!哎哟!不得不张开大口让许将军灌,灌得那位将军大声嚷嚷醉倒才甘心!看来下次我赴你的鸿门宴,至少得带一个营的兵才成。”说罢乐得大家大笑不止,都说是“好久没喝这么痛快的茅台酒啦!
                                                                  


                                                                  

                                                                     
        万籁声:绰号自然宗师,早年身体孱弱多病,后考入国立北平林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师从着名武术家杜心武,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万籁声通过杜心武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和天资悟性,学得一身好功夫,尤其擅长自然门,身手矫健敏捷、技击动作迅雷不及掩耳,以快、准、狠着称于世。他曾经参加过民国时代的国术比赛,获得过轻量级的散打冠军,在抗战期间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下属的中央训练团的国术总教练。晚年定居福建福州,以传授武术和伤骨医生为业,并曾经担任过福建武术协会主席一职,是一位精通传统技击精要的卓越武术家。
                                                                             

                                                                  


                                                                    

   
        韩慕侠:这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武林大师张占奎弟子,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  电影《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国饭店与一位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交手);在天津开武馆,1916年前后,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投身革命事业。为了强身健体,他拜名扬京津的拳师韩慕侠为师,学拳练武。韩慕侠当时以教武为生,最擅长“形意八卦”,除在南开任教外,还在家里设武馆授徒传艺。周恩来学习之余,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韩慕侠家里学拳练武。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着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霍东阁:霍东阁是精武体育会创始人霍元甲的次子,一八九五年二月出生于直隶静海县(现天津西郊)小南河村。由于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酷爱武术,并能刻苦练功,极受父亲宠爱。后来,其耿耿爱国之心与高超的武技,和父亲一样,赢得了人们的广泛称颂。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十一年后,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
  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曹晏海:河北沧州沧县芦家园村人。此人身材高大、蜂腰乍肩,臂长腿健。少年时酷爱武术,十五岁曾背着家人出走,去昆仑山学艺,沿途讨饭一个多月至山西太谷被一老人劝回。他聪颖过人,自学成才,十几岁能释读古文,双手提笔能写梅花篆字和清秀小楷。至令其家人还保存他早年阅读过的书札墨迹。十几岁从连阔和尚学拳术,1928年去南京中央国术馆在教授班学员。二十几岁就得了个“草上飞”的浑名。上海擂台赛曹晏海取得冠军和以后充分显示了曹的非凡武功和精纯技艺。
                                                                     
                                                               

        奇云和尚:奇云大师系北京西郊上房山兜率寺少林密宗高僧,俗名史正刚。河北省保定人,自幼读书学剑,曾多次投师学习,得名师指点学习各派武功,如弹腿及查、花、炮、洪、少林等各家拳术,冠绝侪辈。他曾在北京德胜门外教书,二十岁左右结婚,婚后曾育有一女,不久妻子病亡,大师悲痛欲绝,伤心之下,抱幼女回保定老家,送给乏嗣同乡领养后,孤身一人返回北京,投入着名的法源寺削发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奇云。其后,奇云大师受命徒步化缘走到东北地区在一大寺院顶香受戒。回到北京后,曾在北京各大小寺院做过住持方丈,管理数十座庙宇寺院。长入佛门后,大师遍游名山宝刹,偶遇隐士高人授以无名神拳,示为筑基根本;后拜诵千手观音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敬观图像时,顿悟与隐士高人所授拳式融通,逐按像寻索拳式,发觉拳式姿式庄严,动作圆和,与大悲心陀罗尼经图像契合;其后更访娴武高僧,获悉佛门曾有大悲心陀罗尼拳失传已久,隐衲所授正乃大悲心陀罗尼拳也。奇云自幸得以奇遇真传,复融会各家拳术精华,征引印证,获神拳之精微奥妙,使其造诣益深。
                                                                  
                                                   

       清末民初时期,威名赫赫的“神枪李书文”是八极门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以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武林,以出神入化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把八极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陈子正,着名武术家、一代武术大师,世人颂誉“鹰爪王”,今河北省雄县李林庄人,自幼酷爱武术,生性倔强。陈子正尽得刘氏鹰爪、岳氏连拳,是继刘士俊、刘成友之后的长于“岳氏鹰爪拳”的武林巨擘。
  “鹰爪拳”之名应首创于陈子正,在此之前统的称为“鹰爪拳”或“岳氏连拳”、“岳氏散手”。“鹰手拳”与流行的“鹰爪拳”在形式和内容上是截然不同的,以往流传的“鹰爪拳”专练三指擒抓之力,是手头上有劲、身上无活(活指完整合一整体丹田劲)。而“鹰手拳”不仅要练双手十指叨擒之劲,更练全身混无一握的整体劲,要求气达周身、惊起四梢,劲发于后踵、通于脊背、达于拳掌。
  众所周知,鹰是鸟中之猛禽,其性猛、爪和、目锐、身捷。其身形快似闪电奔雷,在与其它形体稍大或相等的禽类或野兽的搏斗中,喙叨食其肉、翅膀扇打令其昏,利爪擒抓并将其挠、撕、摔、打成碎片,身手互用可见其功,与其相搏者无不惨败命亡。陈子正就是根据鹰的这些特点将岳氏连拳命名为“鹰手拳”的。
                                                            
                                                         

        郭云深,直隶深县马庄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访名师,闻刘晓兰先生名气,便访至易州西陵,也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住在刘晓兰先生处,这样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极拳门中的“谱兄弟”。孙亭立先生见郭云深学拳已成,便让他也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学形意拳。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乡之关系拜见李老能先生,说明来意,并将八极拳中的刚猛猴拳和梨花大枪演示给李老能先生看。 李先生见郭云深所练手法灵速、气势严整而神气活妙,遂收为弟子。当时李老能以租种菜园为生计,郭云深帮助灌田、耕耘,一应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爱,便倾囊相授,郭十二年后艺成。后来因铲除恶霸,犯了人命官司,被关进监牢,仍苦练功夫,由于项上有枷,脚上铁铐的缘故,练就了只能迈出半步的绝技——半步崩拳,所以,后来郭云深名扬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着称。
  郭云深在当时武术界很有声望。他的练拳,静如泰山,动如飞鸟。如遇不测之事,只要耳闻目见,不管对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有一次郭云深想试试自己的功夫,让五个壮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顶住郭云深的腹部,郭云深一转腰,将五人打出一丈开外。对形意拳理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遗着有《能说形意拳经》一书。郭云深在北方数省教授学生多人,晚年隐居乡间,七十余岁而终。
                                                            
                                                      

                                                                    

        孙存周: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的次子,讳焕文号二可,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尤以武术击技闻名于世。文武兼修,16岁始发奋苦修,三年得家学大要。海上名拳家褚桂亭叹存周武艺绝伦,技击独步,同时代无人能出其右。存周先生一生笃技击、好任侠,远浮名,书剑合璧,轻利重义。以其一生对武学研修的苦心孤诣和潇洒超脱、求真忘我的精神境界感召后人。存周先生质朴天然,幽默博学,趣意清雅。通诗文词曲,知古乐音律,更好书画,以山水为多,尤善松柏,合以其性。
                                                         
                                                                    

                                                      
                                                         

                                                      
         黄淳梁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赴港之后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也是将咏春现代理论化科学化的重要功臣之一。咏春拳拳学的创始人。
        真正是身经百战。当时香港武林盛极一时的踢馆、比武之风气,便是黄淳梁带的。黄淳梁的百次战役主要是在二十岁至二十四岁之间。对手包括各门各派之最高高手。对手体形由普通身材至二百多磅的健硕武汉。因黄淳梁身栽细小,约只有一百至百一磅左右。很多对手单看他外形细小而底估了黄淳梁,不会避而不战,固他与人比武的机会也特别多。黄每次讲手后必会将整个比武过程向叶问请教,二人将每个比武过程细节续点分柝,务求将咏春拳理发挥得最好。叶问亦对黄淳梁耐心的解释,言无不尽。黄与人比武比动机纯是出于向武学印证,实践技击学问。并不是故意挑起武林风波。更不是因为任何利益或仇怨,这时候的黄淳梁年青气盛,好胜心强。比武多了,咏春这套功夫的名字便由无人知晓变成无人不识的实战技击学,黄淳梁亦真真正正的为咏春打出了一个血肉江山。到后期,黄淳梁的名气已无人不知,知名度大约等于今日的国际足球、网球巨星一样。亦再没有多少人够胆量与他讲手有很多武林名宿都想避而不战,他便设法激怒对方,迫对方不能不战,以增加自己之实战经验。这时候确是曾得罪不少武林同道。他在香港武林掀了一片比武风,“讲手”这名字便是由他所创的。
                                                               

                                                           

      陈长兴:温县(今属河南)人。陈氏十四世孙。立身中正,形若木鸡,人称“牌位先生”。精于陈氏世传拳术。继以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理论,损益陈王廷所创长拳十三势,使其拳路系统化、定型化。为太极拳老架之代表。传授门徒众多,有名弟子有,其子陈耕耘,宗侄陈花悔,陈怀远,杨露禅(福魁)等。
                                                              

                                                               

                                               
        霍元甲,清末着名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多部影视作品描述他的事迹。
                                                            

                                                                     
       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
  【游侠导读】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武林高手!这些人物是真正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起来看看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