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显示电梯×楼主沙发登录注册
查看: 13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党大革命时期著名工人运动领导人:邓中夏烈士

[复制链接]

1954

主题

2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超级爱心大使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7:09: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邓中夏
百科名片 邓中夏(1894-1933)

邓中夏,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宜章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3月,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8月当选为第二届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局委员长,中央局委员、组织部主任等职。后来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3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时年39岁。





中文名:邓中夏
别名:字仲澥,又名邓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宜章
出生日期:1894年
逝世日期:1933年9月21年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文学系
主要成就:五四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
代表作品:《少年同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等



目录
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 著作文章 中夏公园 人物故事 人物故居 展开 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 著作文章 中夏公园 人物故事 人物故居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邓中夏

  邓中夏,1894年10月出生,湖南宜章人。1915年春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20年7月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转入哲学系学习。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1919年3月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组织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被选为书记,邓中夏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从1920年3月起,邓中夏长期在北京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主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会,为北方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1922年5月1日,被选为长辛店工人的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同年7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参与二大宣言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被选为中央委员。不久,他又先后当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杂志。1923年他受李大钊推荐参加创办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任总务长。在上海大学任职的二年中,他聘请了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任弼时、李达、肖楚女、李立三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到校任教,利用上海大学为党培养人才。1925年受党的委派,筹备并组织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留在广州工作。为响应五卅运动的号召,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1]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他坚决主张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受中央派遣于1927年7月20日到九江,与李立三、谭平山、叶挺、聂荣臻等开会,分析形势,提出建议。随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坚决拥护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任江苏省书记并兼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委,并曾兼任中央军事部代部长。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严重白色恐怖中,他受中央派遣来到上海,恢复党的组织,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领导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2月,他又任广东省委代理书记,赴香港、广州等地恢复和发展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到严重摧残和打击的党组织。1928年2月底,在香港被捕入狱,虽然没有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但仍然被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8年5月经党组织大力营救出狱,回到上海,即刻得到通知,前往莫斯科筹备并出席中共六大。在莫斯科期间,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成员,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
邓中夏

1930年7月,邓中夏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不久,中央任命他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后改为红三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与贺龙周逸群一起领导湘鄂西的武装斗争。1932年调回上海坚持秘密斗争,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
  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工作时被捕,随即被叛徒供出身份。蒋介石闻讯后亲自过问,并令立即将邓中夏押往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监狱。在狱中,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金钱厚禄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摧残。他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刑场,邓中夏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英勇就义,时年39岁。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学生时代  1917年,23岁的邓中夏随父进京,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当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北大任教,邓中夏不仅多次听李大钊的讲课,而且还读过李大钊发表的许多文章,给邓中夏很大的教育与启发。在李大钊的引导和十月革命的鼓舞和影响下,邓中夏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并积极投入当时的反帝爱国斗争,成为学校中的积极分子和著名人物。
邓中夏

  1919年3月,邓中夏等发起组织旨在“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带领讲演团的同志到街头演讲,使群众懂得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道理。5月4日,邓中夏和北大同学一起,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反帝爱国运动。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邓中夏被推为联合会总务干事。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何孟雄黄日葵、高尚德、罗章龙等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包括邓中夏在内的学生联合会核心,已经充分地感觉到,只是北京的学生行动起来还远不够,决定发动全国的学生运动,大部分人前往上海,邓中夏1920年5月18日来到长沙,和老朋友毛泽东一起商量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参加到全国学生联合会。毛泽东很快行动起来,大大地推动了湖南的革命运动,有力的推动了全国学生的联合。邓中夏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注意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加入共产党
《邓中夏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绘画 陈玉先(11张)
  1920年10月,邓中夏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
  1920年11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邓中夏也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也在上海组成。根据临时中央局的要求,于同年12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邓中夏当选为书记。
  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构。邓中夏担任北方分部主任,负责领导北方工人运动。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后,书记部总部由上海迁往北京,书记部主任由邓中夏担任。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所确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同意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7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邓中夏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大会组织临时中央局,邓中夏被推选为委员长,主持团中央的工作。 撰文批评  1924年11月,邓中夏在《中国工人》第2期发表文章《我们的力量》,批评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一文中所提出的中国工人阶级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幼稚的论点。邓中夏举出事实:产业工人数已达189.5万人,有组织工人已达27万人。提出中国的无产阶级是在本国的资产阶级尽管幼稚,中国的无产阶级却能成长壮大。文章反对以心理解释社会现象。指出:无产阶级一面增强自己的力量,一面督促团结各阶级微弱的散漫的力量,联合成一个革命的力量,方能成就国民革命及社会革命两种伟大事业。
  1924年中国工人运动又掀起高潮,从此,邓中夏离开了青年团工作岗位,专心致力于上海工人运动。1925年4月,邓中夏奉命离开上海,前往广州。他在上海工作期间,撰写了不少文章,对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和士兵运动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不少卓越见解。这说明,邓中夏对马列主义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探讨中国革命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了。 八七会议
邓中夏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中夏来到武汉,他又参加了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而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这次会议撤消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选举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邓中夏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不久,邓中夏被派往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28年2月,邓中夏又被派往香港,任广东省委代理书记。2月末,由于密探得到密报,邓中夏在香港被捕入狱。
  1928年3月18日,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苏兆征率领中国工会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虽然邓中夏没有出席这次大会,但是,由于邓中夏领导中国工人运动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巨大影响,被选为赤色职工国际中央执行局委员。5月,经周恩来等组织营救,从香港出狱,回到上海,立刻得到前往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的通知,前往苏联。到达莫斯科后,和周恩来、瞿秋白等,一起筹办中共六大。6月18日,邓中夏和周恩来、瞿秋白等一起,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30年7月19日,邓中夏从莫斯科回到上海。9月,在周恩来和瞿秋白同志的强力支持下,邓中夏被党中央派往苏区,领导红二军团和湘鄂西苏区革命根据地工作,坚决地停止了立三路线的执行。1931年1月,王明篡夺中共中央领导权后,邓中夏被撤掉全部职务,于31年底,回到上海,等候中央的发落。1932年秋,党组织委派邓中夏担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从事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 被捕  1933年5月15日晚,邓中夏在互济总会援救长家研究和布置工作,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同时被捕的有互济总会援救部长林素琴。邓中夏化名施义,当时敌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邓中夏据理力争,还请著名律师史良等人帮助自己辨护。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他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后因林素琴经不起敌人的威逼利诱,供出了邓中夏的真实身份。国民党中央党部立即收买了法租界巡捕房,邓中夏被引渡解往南京,押往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监狱。在狱中,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金钱厚禄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摧残。他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就义  1933年9月21日黎明,在雨花台下,邓中夏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地贡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编辑本段著作文章  1. 《少年同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
  2.《省港罢工概观》
  3.《罢工与东征》
  4.《烈士传》
  5.《廖仲恺先生哀思录》
邓中夏

  6.《革命烈士诗抄
  7.《孤鸾曲》
  8.《京华英烈》
  9.《红色诗歌集》
  10.《邓中夏诗选摘》
  11.《邓中夏文集》
编辑本段中夏公园
中夏公园

  中夏公园是中共宜章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同志诞辰100周年修建的。位于县城南京洞开发区,占地面积50亩,初步建成了公园广场,公园牌楼、陵园配房、陵园台阶、纪念广场等主要项目,公园牌楼古香古色;陵园台阶共139级,底部39级,寓意邓中夏同志享年39岁,10层100级台阶象征邓中夏同志诞辰100周年,邓中夏铜像巍然屹立在纪念广场中央,底座至铜像高9.4米,铜像身高3.9米,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邓中夏同志”铜像题名,欧阳毅将军和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分别为“宜章烈士陵园”、“中夏公园”题了字。1994年10月5日在邓中夏诞晨100周年纪念日里,中央和省市党政主要领导以及中央的宜章藉老一辈革家曾志、彭儒等同志参加了邓中夏铜像揭幕式。
编辑本段人物故事在北大  从动员洋车夫拦马路要求增加待遇遭到失败开始,邓中夏逐渐变成一个老练的工运领袖,为领导工运,这个湖南人学会了北京话、上海话、广东话。
  在北京大学内学到马克思主义后,邓中夏就决定去从事工人解放运动的实践。他首先到街上动员洋车夫集合拦路以要求增加待遇,仅有少数人响应,警察来后砸了车,洋车夫们还扯住他索赔。邓中夏拿出所有的钱还抵不上损失费。校内有人见面就讽刺:“工运搞得怎么样了?”父亲也因他参加“过激”活动中断了接济。邓中夏并不气馁,他总结教训后感到:拉洋车的属于比较散漫的个体劳动者,且受帮会影响,真正搞工人运动还应到有组织的产业工人中去。于是,他于1920年未到北京长辛店铁路工厂办劳动补习学校,中共开展的现代职工运动恰恰从这里开始。 识字教育  在开展“平民教育”的旗号下,邓中夏首先建立工人识字班。开始,有人认为干苦活学文化没用,“要是发窝头我们才来上课”。邓中夏耐心去讲解――认字才能不受愚弄欺压,终于使大批工人下班后自动来学。他在教文化的同时,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使大家团结起来成立了工人俱乐部。邓中夏作为这个俱乐部的代表,为工人们操办各种福利,同时也赢得了工人的信赖。1925年,他到广东领导管港罢工,为了让工人安心斗争,组织动员各界把多少万人的吃住都安排妥当,被人称为“工人政府的总理”。
  由于他一口湘音,别人难懂,于是,他在北京就学北方话,在上海学上海话,到广州学粤语。那些揪人心扉的演讲,给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33年初,邓中夏在上海担负救援受难同志的工作,仍不顾过去长年曾公开活动容易暴露的危险,以化名到处奔走,甚至召集会议演讲。上海的一些老工人听后说:“您讲得真好,我们听后就想起了好多年前的邓中夏。他就是长相比您年轻一点,口音也不大一样。” 接受处分  在受到组织过重处分后,全靠妻子在纱厂当学徒一个月挣7块钱艰难生活,仍对革命矢志不移。 被捕后怒斥敌人:“一个患深度杨梅大疮的人有资格嘲笑偶尔伤风感冒的人吗?”
  1930年,邓中夏从苏联回国,马上被派到洪湖同贺龙一起工作。因他没有搞过农民运动和军事斗争,加上盲动路线指导,在指挥上犯过一些错误。翌年末,他被撤职调回上海。有“过左”思想的中央领导人竟然几个月不安排他工作,也不发生活费。邓中夏全靠妻子李夏明在纱厂当学徒一个月挣7块钱艰难生活。其间,妻子因劳累过度导致小产。党的开创者之一、曾任全国工运最高领导人的邓中夏对党毫无怨言。 坚定地共产党员  1933年夏,邓中夏不幸被捕,后来被押到南京。国民党想挑拨他对共产党不满:“你是共产党的老前辈,现在却受莫斯科回来的那些小辈欺压,连我们都为你感到不平!”邓中夏轻蔑地回答:“这是我们党内的事,你有什么权利过问?一个患深度杨梅大疮的人,有资格嘲笑偶尔伤风感冒的人吗?”狱中秘密党支部派人在放风时间:“大家想知道你的政治态度怎样?”邓中夏一听连说:“问得好!请告诉同志们,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
  支部领导得知这话深为感动,马上动员大家掏钱为邓中夏买饭,并说:“他是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不能让他最后的日子那么苦。”难友们一听邓中夏的大名,纷纷捐钱,有的把衣物都卖掉,托着守到狱外餐馆订饭。邓中夏每次端过碗来,都激动不已,因为这一盘炒菜凝聚着的是同志们对革命正气的崇敬。
编辑本段人物故居  邓中夏故居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太平里乡邓家湾村。始建年代无考,据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应是邓中夏祖父邓锡锦所建。1944年被侵华日军烧毁,仅剩墙基。现故居系1983年按原貌修复。整栋建筑坐南朝北,是一栋占地121平方米,一进三间青砖青瓦的旧式普通村舍,有大小房屋共七间。进故居大门即是厅屋.前后厅以一木板宝壁相隔。厅右前厢房为邓中夏父母卧室,其次还有其叔婶、哥嫂的卧室。邓中夏的卧室位于厅后左厢房,房间里还保留着他睡过的湖南雕花大床,用过的桌凳箱笼。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3

听众

4976

积分

一级上将★站长助理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优秀文职干部 优秀政工干部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爱心大使 正师职军官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2 10:45: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2 编辑

岁近不惑不迷惑  热血头颅为共和
人生轻重有定论  自由后人来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