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显示电梯×楼主沙发板凳登录注册
查看: 6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虎城部下忆当年在西安看守蒋介石经历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09: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6 编辑

        

2005年10月,在郑州张庄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现已91岁高龄的王志屏老人,首次披露了在“西安事变”中他看守蒋介石的经历。这篇文章为“西安事变”的研究,又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西安事变”前的形势

王志屏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与杨虎城(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是老乡。1935年7月,王志屏参加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教导营,当了几天普通士兵后,调教导营勤务班任班长。

1936年初,王志屏又被选调到杨虎城的卫士队,和卫士队其他70多名卫兵一样,负责杨虎城公馆周边的保卫警戒工作。同年6月,王志屏任卫士队四班副班长。

西安事变前,西安的学生及各界群众不时上街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游行队伍曾到绥靖公署新城操场,请杨虎城领导抗日。蒋介石把张学良调往陕西,任西北“剿总”副司令。蒋介石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消灭共产党,自己坐收渔人之利;二是要张学良抢占杨虎城的地盘,达到二虎相斗必有一伤目的,蒋介石再来收拾残局。

张学良的东北军在陕北与红军作战屡屡失败。共产党在陕北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使东北军、西北军与共产党军队的关系日益好转。事情的发展与蒋介石的安排恰恰相反。张、杨不但没打起来,反而关系情同手足,无话不说。

为使张、杨共同对付共产党,蒋介石飞至临潼亲自坐阵指挥,严令张、杨要么与共军作战,要么调出关外。西安的国民党军警特务监视着张、杨的一举一动。张、杨之间的来往非常谨慎,唯恐露出破绽。杨虎城去见张学良时,王志屏和其他卫士被张学良的特务营挡在公馆外面,不让下车。张学良来见杨虎城时,王志屏等也不让张学良的卫士下车。当时,就连王志屏这些做卫士的,也认为张、杨关系紧张,有矛盾。

有一次,西安的群众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临潼进发,向蒋介石请愿,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当队伍行至灞桥时,张学良驱车前来阻止,他情绪激动地说:“请大家千万不要再向前走了,请大家相信我,赶快回去吧!大家的要求我负责转达给蒋委员长,我张学良在委员长面前讲话还是比你们有份量的。”在张学良的劝阻下,游行群众才掉头高呼口号返回西安。原来,蒋介石已命令军队架好机枪严阵以待,游行队伍到临潼只会流血。张学良的劝阻避免了一次流血事件。

1936年11月28日,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坚守西安胜利十周年纪念大会,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及西安各界群众数万人参加。杨虎城讲完后,张学良接着讲话说:“失去东北,我张学良非常痛心,失去东北是我的责任。不久的将来,我要打回东北去,到那个时候让国人看看,我张学良到底是不是一个逃跑将军。”

张学良慷慨激昂,讲话鼓舞人心。王志屏曾多次见过张副司令,他平时爱讲笑话,很少穿军装,但今天是穿着军装参加大会的,由此可见对这次大会的重视。

捉蒋前的兵力部署

1936年12月11日下午,王志屏在杨虎城公馆大门前带岗执勤。四点多钟,张学良驱车来到,杨虎城院内接迎,张学良拿出一把新式圆栓二十响手枪交给杨虎城。张、杨进屋谈了很久,不见出来。卫士们私下议论说:杨主任把张副司令的枪给下了,人也不让走了。

近七点时,杨公馆大门的电灯突然灭了,眼前一片漆黑,王志屏以为是保险丝爆了,急忙到电闸房查看,只见王副官(王华亭,杨虎城的随从副官)掂着手枪守在电闸门前。王志屏问咋回事,王副官说你别管,赶快回去带好岗,注意警戒。王志屏立即回到大门口,同岗的卫士问王志屏:“副班长咋回事?”王志屏说:“王副官掂枪在那守着呢,让我们站好岗,注意警戒。”

换岗后,卫士队队副李承德命王志屏在公馆楼后面警戒。天气很冷,冻得王志屏直想跺脚,还不能跺,因为离杨主任的房子很近,怕影响主任。一直到第二天(12月12日)凌晨5点,顷刻间枪声大作,非常激烈。没多长时间,枪声逐渐时紧时松。王志屏问队副李承德:这是谁和谁打呢?李承德说:“咱与老蒋。”王志屏说:咱这点人能打过老蒋?李承德说:“咱和东北军、还有红军三家一起打老蒋。”

杨虎城公馆内烟雾缭绕人影晃动,不时传来急促的电话铃声。这时王志屏才知道,张、杨两位将军的捉蒋总指挥部就在杨公馆,两位将军早已把兵力布置停当,此时正守候在电话机旁等捷报传来。

临潼捉蒋

东北军特务营参加捉蒋介石的一个卫士对王志屏讲了捉蒋经过。

卫士说,蒋介石那个警卫连很顽固,占据有利地形死守。蒋介石起初还以为是共产党的散兵游勇攻山,鼓励士兵顶住,说西安很快就会派来救兵。随着枪声越来越密集,喊杀声也越来越近,蒋介石这才如梦初醒,断定西安兵变。蒋介石和他的侄子蒋孝先一同仓皇向山上逃去,卫兵到蒋介石的屋子时,他已经跑了,摸摸被窝还是热的,说明刚刚逃跑。特务营营长孙铭久带部队漫山遍野搜,不放过任何可疑目标。

那个卫士对王志屏说:我在一山凹处发现有动静,端着枪向前边冲边喊:出来,不出来就开枪了。这时对方也大吼:“再向前冲打死你!”说着砰砰打了几枪,卫士的棉大衣被打了好几个洞。那个卫士一枪就把那个人打倒了,这时另外一个人大喊:“不要打啦不要打啦,委员长在这儿。”

那个卫士冲到跟前。蒋介石大吼:“干什么,干什么!”这时孙营长也过来了,大家上前把蒋介石架起来。孙营长对蒋介石说:“请委员长到西安参加救国会议。”蒋介石说:“不去,不去,你们把我枪毙这好了。”大家硬把蒋介石架下山,孙营长让他上汽车,蒋介石就是不上,大家硬把他架上汽车押了回来。

见到蒋介石

12月12日上午,王志屏接到指示,有重要客人将来西安皇城北门内新城大楼,命令守卫在新城大楼门口。于是,王志屏带领朱子明、上官克勤两人守卫。

王志屏让朱子明、上官克勤守正门,自己守西门(西门是偏门,王志屏想少敬礼)。8点多钟,一辆十轮卡车开过西门,车头驾了一挺轻机枪,上面士兵荷枪实弹,后面紧跟着一辆小轿车。车停稳后,张学良的特务营营长孙铭久从小轿车上扶下一个人,光着头,没戴帽子,穿着驼色夹长袍,白裤子在膝盖上,小腿上一道道血痕,穿一双布鞋,没穿袜子,样子很狼狈。

王志屏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不是委员长吗!先前他曾见过蒋介石。看到委员长过来,王志屏下意识地立正,敬了一个军礼,蒋介石点了点头,说了一句话王志屏没听清楚,可能是“不要敬礼、不要敬礼”,也可能是“不要紧、不要紧”。此时,王志屏才知道委员长被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起来了。

蒋介石进了大楼,走进刚刚为他整理好的房间,他将被子反过来,里朝外盖在身上。卫兵端去木炭火盆供他取暖,他说不要,端出去。王志屏向王副官汇报。王副官说不要就端出来,同时命令把门关上。蒋介石看到闭门,就大声喊:“把门开开,把门开开。”王志屏把开门的事再次向王副官报告。一会儿,宪兵营营长宋文梅进去对蒋介石说:“委员长,我们是奉命令关门的。”蒋介石问谁的命令,宋说是主任的命令。蒋介石说:“什么狗屁主任,把门开开。”宋文梅说:“委员长,我还是你的学生呢。”蒋介石说:“第几期?”宋文梅说:“没毕业。”蒋介石说:“现在干什么?”宋答:“在杨主任属下任营长。”蒋介石说:“很有前途,好好努力。你既是我的学生,天气冷了,你去给我买件毛衣、买双袜子。”宋文梅就给蒋介石买了一件驼色的毛衣和驼色的毛袜子,蒋介石把毛衣穿上,当穿袜子时,又说怎么是红色的,表示不满意。

12月13日下午,蒋介石问卫兵朱子明:“你有钱吗?借我两毛钱,买点糖,这水喝不下。”朱子明向王志屏报告:“副班长,委员长要糖呢,喝不下去水。”王志屏立即向王副官报告。王副官让从厨房拿些送去就是了。王志屏到厨房掂来一包糖,足有20斤重,交给朱子明送了进去,只听蒋介石大声说:“借你两毛钱买糖是私人关系,你拿这么多糖来干什么,公家的糖我不吃,拿走,拿走。”蒋介石坚决不吃。王志屏把这件事情报告王副官,王副官说:“你这个娃这么笨,你不会找个纸片包一点给他,说是自己掏钱买的就行了。”于是王志屏用纸包了一点糖,交朱子明送过去。蒋介石果然不再说什么,兑上水喝了。

目睹张学良、蒋介石争吵

12月12日上午约10点,张学良来到新城大楼见蒋介石。王志屏和许多卫兵一样,没有把枪放在枪套里,而是插在腰间皮带的前面。张学良走到王志屏面前时,拍拍他的肩膀,拉拉他的子弹袋,告诫说:“把枪装进去,不要别在胸前,人们给委员长送东西时,万一把你们的枪拔去,自杀了怎么办?”王志屏赶紧按张副司令的命令把枪装进枪套中。

张学良走进蒋介石的房间,房门开着,蒋介石双手向后斜撑着,在床上半卧半起。张学良叫了一声委员长,接着是蒋介石的声音,说既然这样子了,你不要叫我委员长,把我枪毙好了。张学良好像赶紧递上来一张纸说,我决无加害委员长之意,只要你容纳我的八项主张,你还是我的委员长,我坚决拥护你,听你的指挥。张学良让蒋介石签字,蒋伸手“啪”一下把纸打落在地,说让我签字,除非把我枪毙了。

接着张学良说到了东北失陷,热河弃守,就是蒋指示的结果。蒋介石还击说:我让你弃守你就弃守了?张副司令很恼怒地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时就是服从你的命令造成的。两人争吵的声音越来越高。后来就是蒋介石面向墙壁,任张学良怎么说就是不搭理,张学良无奈离去。

生平第一次见到周恩来

西安事变期间,那天正赶上王志屏执勤,来了一辆小轿车,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个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精神饱满,两眼炯炯有神。另一个全副武装腰挎短枪,手拿公文包,像是随从副官。穿长袍的走上前递给王志屏一张名片,王志屏接过一看,才知道是周恩来先生,平时他只知道周恩来的大名,从没有见过面,没想到周恩来就站在自己面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王志屏连忙将名片交给升娃(杨虎城的勤务兵杨鸿升),杨虎城亲自出来迎接周恩来。

那是王志屏第一次也是这辈子仅有一次见到周恩来,终身难忘。

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共产党三位一体与蒋介石进行了“艰苦”斗争,最后达成共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后来,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没有想到,蒋介石自食其言,将张学良将军扣押了起来。

1937年6月,杨虎城被逼以“欧美考察军事专员”名义出国考察,十七路军被缩编为三十八军,王志屏所在的卫士队归入三十八军卫士连,王志屏被调回教导营扩编后的教导团工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志屏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至1940年在山西中条山参加了六六战役、四一七战役。期间,参加了军队在中条山娘娘庙开办的抗日军政大学干训班。干训班结束后,又于1941年至1943年参加了邙山战役。1943年又先后参与了马鞍山、官道口、卢氏县的抗日作战。在卢氏县期间,又被编回三十八军一七七师五二九团一营三连,历任副连长、连长和副营长等职。

日军投降后,王志屏所在部队从卢氏县东进,先后接收了洛阳、郑州、开封,并奉命驻扎在开封南关红阳楼,保卫接收后的日军陆军医院。在接收日军投降时,日军陆军总医院的军医毛山大尉,将一只日本酒壶赠送给王志屏作纪念。现在这只酒壶还保存完好,壶身高约20公分,上半部为一层深咖啡色釉,下半部为月白色。壶身上还有一个戴皇冠的头像,头像两边和下边是几行字母。

1949年底,报纸上登载了杨虎城将军和家人遇害的消息,王志屏闻知噩耗,感觉头重脚轻几近晕倒。新中国成立后,王志屏回陕西老家务农,后又迁至河南郑州。


      2005年8月20日,已91岁的王志屏老人和儿子王荣生一同来到西安,拜见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杨拯英今年71岁,现为陕西省政协委员。杨拯英说,当年父亲的勤务兵杨鸿升(升娃)如今还健在。王志屏听后非常高兴,有生之年,他一定要见一见升娃,共同回味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听众

4761

积分

上将★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学雷锋金质奖

沙发
发表于 2013-7-14 21:30: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6 编辑

回首历史,令人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板凳
发表于 2013-7-16 13:23: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7 编辑

回首历史,令人感慨![/quote]
是的。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