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登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社区事务 社区相关事务的版块 勋章申请版主管理规定新会员必看

新帖导读 社区相关功能板块 活动任务投票悬赏排行记录

老兵 北京 上海 陕西 内蒙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青海 吉林 辽宁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西 宁夏 甘肃 西藏 江西 山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安徽 天津 重庆 海南 云南 黑龙 贵州

查看: 2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是朝鲜战场上没打过败仗没被彭德怀批过的常胜将军

[复制链接]

2042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一级上将★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军事干部 英勇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国防服役章 50年以内老兵 正团职军官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23:24: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3年第10期,作者:程娟,原题:《吴信泉:抗美援朝中的常胜将军》
         从1950年10月19日至1952年11月6日,吴信泉率领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在朝鲜经历了750多个日日夜夜,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三八线”以南的汉城,经历了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与兄弟部队一起打败了“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共歼敌6万多人。吴信泉“能打仗、会打仗、智勇双全”,是一位名副其实、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常胜将军。


       云山之战,首战告捷


       1950年10月,“联合国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中朝边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狂妄地叫嚣:“要在感恩节以前,饮马鸭绿江,占领全朝鲜。”

       吴信泉奉命入朝作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

       10月19日晚,即美军占领平壤的同一天,吴信泉率部分三批由安东(今辽宁丹东)、长甸河口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预定的作战地区开进。

       进入作战地区后,该军一一七师奉吴信泉之命,在宁边以西一带抓获了两个美军哨兵。经审问,得知美军第二十四师已进至宁边、博川一带。吴信泉立即将敌情报告志愿军司令部(简称“志司”),同时部署兵力。

       26日上午,志司电令第三十九军包围云山之敌。吴信泉与军里其他领导围着地图研究,确定了包围云山、阻敌北进的战斗部署。

       此时,美军前线指挥官、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为稳住阵脚,被迫将布置在第二线的美军骑兵师第一师第八团调出,从石仓洞方向开进云山,接替李承晚军第一师主力任务。

       美军骑兵师是美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皆为美军的常胜师,号称160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其装备现代化水平亦居美军之首。此时开进云山的第八团是该师的主力团。该团进入云山后,便与李承晚军第一师十二团连续三昼夜向温井里方向进攻,不惜一切代价,企图北进增援。

       11月1日10时,吴信泉接到彭德怀的电话:四十军于今日拂晓肃清了温井里和楚山的李承晚军第六师主力,于今晚将协同三十九军围歼云山之敌。

       吴信泉听完彭德怀的指示后,心情非常激动。他立即召集军里其他领导和军部作战参谋人员,再次研究部署。他用手指敲打着地图上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中部的云山,对大家说:“云山是个仅有千户人家的小城,周围群山连绵,但这里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现在守敌是美军精锐部队骑一师第八团和伪一师十二团。这几天,我们已经与他们进行多次交战,对敌人的情况已经基本摸清。刚才,彭总来电命令我们歼灭这支敌军,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打好这一仗,打出我们志愿军的威风和志气!”

       吴信泉命令一一六师自云山西北向东南进攻;一一七师三五一团以急行军于2日拂晓前进占云山至球场公路,阻击从东面逃窜的云山被围之敌;命令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坚决阻击向云山增援的美骑一师第五团,并切断云山之敌的南逃退路;三四五团由云山西南发起进攻,三四四团仍置于泰川北,粉碎美二十四师抄志愿军后路的企图。

       吴信泉最后宣布:19时30分,对云山守敌发起总攻!

      发起总攻前4小时,前沿侦察员突然发现,云山街附近敌人运动频繁,云山外围敌坦克、汽车、步兵开始向后移动。
吴信泉接到此敌情后,从凳子上一跃而起,走到作战地图前,用手往云山的位置一指:“想跑?没那么容易!”

       17时30分,随着吴信泉一声令下,志愿军提前发起总攻,信号弹在暮霭中腾起,各种火器发出的声响震荡山谷。担任攻城任务的一一六师以两个团从正面发起冲击,与敌争夺制高点。战至黄昏,配属三十九军的炮一师二十六团及军属火箭炮营进入阵地。在隆隆的炮声中,战士们越过山沟、堑壕,冒着密集的炮火前进,直插云山街内。战斗进入短兵相接的巷战阶段,后续部队冲入街内,用爆破筒炸毁敌人当作堡垒的重型坦克,用刺刀、手榴弹消灭拿着卡宾枪依托房屋进行顽抗的敌人。

       美军从未遇到过如此神速的猛扑,争先恐后地沿着公路逃跑。志愿军一一五师三四五团抢占了诸仁桥,切断了敌人退路,将美骑一师八团三营营长奥蒙德少校所率的200余人严严实实地围困起来。2日晚,该敌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拼命突围,志愿军三四五团与之激战数小时,将奥蒙德击毙,全歼200余名美军。

       同时,吴信泉命令一一六师、一一七师追歼南逃之残敌,一直将敌追至清川江南岸,直到接到志司命令后才停止追击。

      11月4日,云山战斗结束,提前两天完成第一次战役的任务,共歼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击毁与缴获各种火炮119门、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击落和缴获飞机7架。  

       彭德怀
在战役总结会上说:“我们志愿军入朝第一个战役,胜利了!此战役共歼敌15800多人……我们不只打了李承晚伪军,也打了美国王牌军,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美军骑一师嘛!这个美国有名、一直没有吃过败仗的军队,这回吃了败仗嘛!败在我们三十九军的手下嘛!”

        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第一次战役胜利后,彭德怀判断敌人并没有被打痛,因其骄傲的情绪和对志愿军力量的错误估计,敌人还会发动进攻。为此,他指示各部队佯装后撤,以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美军通过空中和地面侦察,在朝鲜境内未发现志愿军的踪影,便断言志愿军离开了朝鲜。于是,美军调遣22万兵力向北开进,企图“结束朝鲜战争,回家吃圣诞晚餐”。

        可是,得意忘形的美军已经钻进了志愿军为他们设置的口袋。志愿军在泰川、云山、宁远一线,严阵以待敌军的到来。

       吴信泉率三十九军撤到泰川以东、云山以北、妙香山以西的地域组织防御。同时,他命令各级指挥员组织部队改挖堑壕为在山棱线上挖单人掩体,在内斜面上挖防炮洞,以减少敌机和敌炮对志愿军的威胁。

        吴信泉派出由侦察科长率领的30多人的侦察队,带上地图、报话机和一周的干粮,深入敌后,侦察敌情。通过侦察队按地图坐标规定的暗号及时了解了敌人的进攻情况。吴信泉对敌人每天前进多远,到达了何地,都一清二楚。同时,一一七师三五○团侦察分队的战士们英勇机智,把在阵地上熟睡的敌人连同鸭绒被一块儿拖下山来,查明了当面之敌为美二十五师。

       11月26日,吴信泉指挥三十九军向云山以南上九洞地区的美二十五师发动进攻。各师、团按合围部署沿着崎岖的山路快速穿插,包抄迂回,在上草洞、桂林洞,与用坦克组成防御阵地的美军展开激战。

       志愿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包围了美军二十四团黑人第三连及加强工兵班、炮兵班共148人,击毙击伤20余人。在志愿军强大火力和政治攻势下,120余名美国黑人士兵在连长率领下,放下武器投降了。

      黑人士兵整连的投降,引起了美国五角大楼当局者对黑人单独组成的战斗单位的忧虑。为此,美二十五师在被调到二线进行整顿时,被迫将黑人单独编制立即改成白人与黑人混合编制。此后,整个美军都改为黑人和白人官兵混合编制。但是,这同样挽救不了他们的失败。

       吴信泉率部重创美二十五师后,命令一一六师星夜疾速前进,粉碎了敌人以平壤为中心,依托大同江组织防线,抵抗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攻的企图。12月4日,彭德怀下令以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各一个主力师组成中、西、东前卫师,向平壤进攻。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为中路军,立即于当晚通过顺川、平院里、舍人场公路直攻平壤,与随后赶到的兄弟部队解放了平壤。

       出其不意,直插汉城


       1950年12月23日,志司给三十九军下达了在第三次战役中的战斗任务,即命令吴信泉率部在新岱、石湖地段突破敌“三八线”上临津江防御阵地,直插东豆川,进逼南朝鲜首都汉城。

       这次任务非同寻常,临津江能否突破,关系整个第三次战役的进展。时间紧迫,从受命之日到12月31日对敌发起攻击仅有七天时间。吴信泉立即进行战斗部署,决定以善于正面攻坚的一一六师作为第一梯队担任主攻,以能攻善守的一一五师在其右翼并肩突破,以善于迂回穿插的一一七师作为第二梯队,紧随一一六师左翼,突破后直插东豆川,切断敌李承晚军第六师退路。

       兵力部署以后,便是临津江突破口的选择。吴信泉命令一一六师派出一个先遣团,到高浪浦里对临津江沿岸展开敌情侦察。该团在临津江探水深、测冰厚、查地形、捉俘虏,然后将掌握的情况及时上报。经过对敌情的认真分析,吴信泉认为敌临津江防御工事虽不很坚固,但部队在敌炮火下徒涉过江和攀登较陡峭的江岸,困难是很大的。为保证突破成功,他要求战士们打草鞋套在鞋上,防止踏冰时滑倒;剪开棉裤的裤脚,用雨布做水袜子,腿上擦猪油,利于快速涉水过江;还组织力量排除地雷,扫除道路上的障碍。

       为快速突破防线,吴信泉来到一一六师,和师、团干部一起沿江勘测,选择最佳的突破地段。临津江此时虽已冰封,但结冰不牢固,成千上万的战士在开展进攻时,一旦踏破冰层,进攻速度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吴信泉和一一六师的指战员一路仔细勘察,最后在一个水道弯曲处停住了。

       吴信泉沿河道望去,对岸向前突出的石崖,把江水逼得弯曲而狭窄。很显然,这里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突破口。这里虽然容易受到敌交叉火力的封锁,但因江水流速较缓而结冰牢固,且江岸突出,江面比其他地方要狭窄得多,有利于部队快速过江。
吴信泉从警卫员手里拿过望远镜,朝对岸仔细观察了一阵,发现这里并没有重兵防守。于是,他决定将这里作为突破口,命令组织70门火炮压制敌人火力。另外,他立即组织小部队到沙尾川、高浪浦里一带进行佯攻,迷惑敌人。

      12月31日0时,近万人的突击部队和70门火炮,秘密进入距敌阵地仅150多米远的进攻地带,进行了一昼夜的静肃隐蔽。

       为了胜利,全体指战员忍受着严寒和饥渴,潜伏在阵地上。中午时分,天公作美,临津江两岸雪花纷飞,给阵地铺设了一层天然伪装。

       12月31日16时40分,一一六师炮兵群把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射向敌人的各个目标,将敌工事、主要火力点全部摧毁。各突击连的障碍排除组,穿过浓烈的硝烟,迅速排除了江岸上的地雷。

       17时零3分,一一六师的战士们跃出堑壕,在几十挺轻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呐喊着向临津江守敌发起猛烈冲击。战士们仅仅用了5分钟即突破敌防线,快速地攀越高达10多米的陡崖,像猛虎下山一般向敌军纵深地带冲击,占领了南岸阵地。一一五师从右翼突破,并接应五十军过江。一一七师紧随过江,直插敌人的心脏,断敌退路,毙俘敌850余人。

        1951年1月2日,在志愿军的强大攻势下,敌全线溃退。撤退中,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的吉普车被撞翻,他当即毙命。

        一一六师奉命追击,打散了李承晚的第一师第十一、十二团,一夜推进15公里,到达直川里。一一六师副师长张峰率三四六团攻占议政府,歼灭美军两个排,控制了交通要塞。三四七团在谷里歼灭英军二十七旅皇家来复枪团的两个连。1月4日拂晓,三四八团及三四七团第三营和师部翻过牛耳岭,行至牛耳里。下午,三四八团副团长周问樵率领前卫部队,率先攻进汉城,占领了南朝鲜总统府。

        粉碎敌“屠夫行动计划”和“撕裂行动计划”


        志愿军占领汉城后,美军前线指挥官李奇微为挽回败局,搞了个所谓“屠夫行动计划”,妄图乘志愿军疲劳、援军未到、补给困难、转入休整之际,发动进攻,收复汉城,攻占“三八线”以北地区。

       1951年1月27日,志司决定对敌发起第四次战役。三十九军奉命开进砥平里以北的龙头里一带集结,吴信泉命令各师坚决执行战斗任务。

        2月11日晚,一一七师向横城勇猛穿插,一夜前进38公里,将横城西北地区的伪八师退路切断,造成围歼该敌的有利态势。12日,一一七师与南逃之敌激战一天,不顾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配合友军歼灭李承晚军第八师大部和美二师一部,毙敌3300余人,俘敌2500余人,其中美军800余人,这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中歼灭敌军、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横城战斗的胜利,宣告了敌人“屠夫行动计划”的破产。横城大捷受到中朝联司、联政通令嘉奖。“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称吴信泉是“可怕的人”。

       14日夜,一一五师组织部队协同四十军、四十二军的两个师再次向砥平里之敌发起进攻,敌人以坦克布置外围防守,火力集中而猛烈。一一五师反复冲锋,终于在15日凌晨2时左右一度攻进砥平里街。街内地形狭窄,敌人火力兵力集中,志愿军兵力不易展开,而且四十军、四十二军的两个师分别进攻的228高地和凤尾山高地都没攻下,这两个高地对突入砥平里街的一一五师威胁极大。一一五师激战到清晨,后被迫撤回马山防守。

       一一五师审讯俘虏时,得知砥平里之敌并非原先估计的不到四个营,而是计有美二十三团、法国营、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共6000余人,目前已构筑了由地堡、盖沟、交通壕、铁丝网、地雷等组成的据点式防御工事。志愿军用多建制的部队以野战方式进攻敌据点式防御工事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志愿军火力弱,三个师只有三个炮兵营,加起来才36门炮,临时再调炮兵已来不及,山路崎岖,炮靠骡马牵引困难可想而知。

       吴信泉给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发报,讲明砥平里的敌情,请求收回继续向砥平里进攻的命令。
邓华接受了吴信泉的意见,于15日18时30分,下达了撤出砥平里的命令。

       美军前线指挥官李奇微获悉志愿军撤出砥平里后,立即筹划了“撕裂行动计划”,企图在志愿军中线打开缺口,割裂志愿军东西线联系,抄志愿军西线后路,占领“铁三角”。面对敌军的疯狂行动,志司决定全线机动防御,争取两个月时间,待后续部队到达再转入进攻。

       三十九军奉命沿洪川到华川公路两侧及“三八线”以南地区组织防御。这里正是志愿军的中线防御地区,美军陆战一师和骑兵一师两个王牌师气势汹汹地发起了进攻。在这个关系全局的防御地域,三十九军根据志司组织机动防御的指示,采取有力措施挫败了敌人的进攻。

       吴信泉组织部队采取有效的机动防御措施与战术,使三十九军在预定阵地上坚持运动防御50多天,不但顶住了敌人每天几万发炮弹的轰炸,而且以较小的代价给敌以沉重打击。在坚守华川湖288。4高地的战斗中,一一五师三四四团一连,在师、团炮火的支持下,创造了一个连打退敌人一个团11次进攻、歼敌600余人的战绩。

       4月21日,志愿军发动的第四次战役结束。三十九军共歼敌11100多人,和友军一道,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屠夫行动计划”和“撕裂行动计划”。

       4月22日,中朝军队对敌发起攻击,第五次战役拉开了帷幕。吴信泉率领三十九军坚决执行志司命令,圆满地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

       积极防御,促进板门店谈判成功


       1951年5月底吴信泉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后,急切地返回了朝鲜战场。接着,他遵照志司的指示,与军里其他领导一道,领导全军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整训工作。

       12月1日,经过半年整训的三十九军奉命南下,接替四十七军在西起临津江,东至孝龙岱防御地区的防务,开始了在临津江两岸340多天的阵地防御作战。

       敌军在志愿军连续五次战役的打击下,于7月被迫开始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停战谈判。为了促进谈判成功,志愿军决定以绝对的军事优势粉碎敌人一边谈判一边组织兵力反攻的阴谋。

       为此,吴信泉指示各部队改善和加固坑道工事,把阵地建设成既能屯兵、生活的坑道,又有作战的掩体、堑壕、交通壕的地下长城。他多方搜集资料,绘制了甲、乙、丙三种坑道平面图和各种工事的标准,印发各连队执行。

       三十九军全体指战员挥锹舞镐,挖山不止,在正面20公里、纵深17。5公里的防御区内,凿通了一座座大山,构筑了设施全、抗压力强,既能屯兵又能长期生活的坑道2087条,总长达50余公里,建有人员隐蔽部8537个。坑道四通八达,且与野战工事结合起来,坑道外是250公里长的交通沟、140公里长的堑壕。

       1952年5月15日,三十九军打响了争夺缓冲区的战斗。8月底,经过20多次战斗,毙敌3000多人,攻占了新村南山、榆岘北山和190。8高地以北敌阵地诸高地。

       从9月起,吴信泉率部展开了主动的战术反击,同时也是配合板门店谈判的战斗。当时,板门店谈判反反复复,谈判陷入破裂的边缘,且美军准备向志愿军再发动一次局部进攻。中朝部队联司决定举行秋季战术反击,命令在第一线的三十九军、十二军、六十八军在撤防之前,各选择三至五个有利目标,对敌连续反击。

       9月18日,三十九军率先向敌发起秋季反击作战,到10月23日止,所属各师、团先后进行了222。9高地以东无名高地、198。6高地,高阳岱西山、北山和东山,水郁市北山、高旺山、西北山等反击作战。三十九军每战皆全歼守敌,给李承晚军一师、美三师、美二师、美四十五师、英联邦师以有力打击。

       1952年春,国内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也波及朝鲜前线。运动发展很快,但运动扩大化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吴信泉下到部队检查,发现不少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这对部队作战指挥和战斗任务的完成,是一个很大的干扰。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进行,他立即向志愿军党委和中央军委发报,提出了正在前线作战的部队应立即停止“三反”运动的建议,这一建议很快得到毛泽东的批准。从此,前线部队停止了“三反”运动。

        1952年8月2日上午,美军飞机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将位于梨木洞的一一五师前线指挥所炸塌,正在指挥所作战室工作的副师长王扶之、师作战科长苏盛轼、作战参谋陈志茂、《人民日报》记者刘鸣和指挥所三名工作人员共7人全被埋在坑道里面。吴信泉获悉情况后,立即下令组织工兵全力挖掘被炸塌的坑道,一定要尽快将人救出来。经过三天三夜奋战,终于将王扶之和苏盛轼、陈志茂救了出来,其余四人不幸牺牲。他指示一一五师立即将王扶之送到军部,待危险期过后,再送回国内治疗。

       1952年11月6日,三十九军奉命撤离临津江两岸防御阵地,开到成川地区休整。至此,在340多天的阵地防御战中,三十九军全体指战员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大炮、凝固汽油弹、细菌弹、毒气弹等各式各样毒辣武器,战胜了寒冷、潮湿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歼敌2250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数以万计,击落敌机265架,击毁击伤敌坦克、汽车、大炮400多辆(门)。全军不但未丢失一寸阵地,而且向前推进了十几平方公里。

        三十九军在朝鲜战场没有打过败仗,没有挨过彭德怀的批评。因此,三十九军的将士们说:“三十八军是万岁军,我们三十九军是常胜军!”长期担任三十九军军长的吴信泉,理所当然是常胜将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老兵苑 - 军人论坛_军嫂论坛_老兵网_军人老兵论坛网-中国老兵苑军网 - 论坛版权1、发贴请遵守论坛版规 切勿涉及敏感政治色情内容 本 主题所有言论与图片纯属于个人意见 与本站无关 且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者刑事法律责任。
2、在本站发表贴文即意味着同意其贴文在本站内的公开发布与传播以及本站引用所产生的使用权 由于第三方下载而引起的传播和修改等衍生责任 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本站仅提供贴文存储空间服务 贴文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贴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贴文的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站对于上传的贴文保留不事先告知立即删除的权利。
5、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干,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