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方国洪、邹婷夫妇过着简单又温馨的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3-9-26 09:12 PM
标题: 方国洪、邹婷夫妇过着简单又温馨的生活
方国洪、邹婷夫妇过着简单又温馨的生活。本报记者 杨观 实习生 张佳 摄

  9月3日在“老兵,你好!”大型公益活动现场,有一对老夫妇都是老兵,他们是方国洪、邹婷老人。那天早上,89岁的方国洪骑电动三轮车载着85岁的邹婷从马洒营一路冒雨到海埂会堂领取抗战功勋奖章。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昨日,记者来到老人家中看望了两位老人。二老的日子过得简单,又温馨。

  当天颁发奖章活动结束后,雨下得很大,两位老人谢绝记者送他们回家,“我们能行,不用担心。”雨中,老人颤颤巍巍地穿上雨衣,面对记者的担心,方老还安慰道:“战争我们都经历了,这点小雨一点问题也没有。”佩戴在老人身上的绶带虽然会时不时滑落,但就算要穿上雨衣,老人也舍不得将它取下。“谢谢”,是老人说得最多的话。

  走进方老的家,拥挤的客厅里摆了2张沙发,2张桌子,沙发上铺着“老兵,你好!”的绶带,墙壁上挂满书法作品和水墨画,“这都是她写的画的。”方老颇为得意,说完还看了一眼老伴。邹奶奶坐在一旁,灰色毛衣外套上依然挂着奖章,“那天戴上就没取下来,天天都戴着,取下来怕打湿弄脏了。”右手轻轻抚摸着奖章,邹奶奶满脸都是笑容。

  老兵方国洪:效仿堂哥走上抗日战场

  1924年,方老出生在曲靖市沾益县播乐乡,他堂哥方国元1940年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加入原滇军第一集团军。当年秋天,方国元回家看望父母乡亲,建议英姿飒爽的堂弟从军。方国洪坐车到达贵阳,因种种原因,又步行到柳州,后坐火车到达江西,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新三军183师57团,在江西境内与日军作战两年后,被分配到军需部门从事后勤工作。1948年,方老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在宣威市乡镇企业局党委书记的职位上离休。

  老兵邹婷:侥幸逃过**

  1928年,邹婷出生在江苏南京,1937年下半年,她跟姐姐逃难到苏北,因此也躲过了**,“家里很多亲戚都被杀害了,父母也在战乱中去世,家里的老佣人家在苏北农村,看我和姐姐太可怜,就把我们接过去了,我们才逃过这一劫,万幸。”回想过去,邹奶奶说心里还是很难受。

  1948年,20岁的邹婷来云南投奔大哥,刚开始在学校教书,后来成为阳宗海特科学校的一名文艺兵,“抄抄黑板报,做做宣传,都是一些文字工作。”解放后,转业的邹婷一直在银行工作,直至退休。

  特写

  邹婷70岁开始学书画 多次获奖、出过书画集

  邹婷1969年经人介绍认识方国洪,随后组成家庭,“感情生活一直挺好的,他待我也挺好。”她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退休后,邹婷报了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八年后技艺小有所成,作品多次获奖,还出过一本书画集。

  方老指着一间房门说了句:“那个房间里全都是她的书画作品。”打开门,一个写字台上放满了书画作品,“这只是她作品中的一半,这是留给儿子的,另一半给女儿,已经拿走了。”如今,由于腰病越来越严重,邹奶奶已经不能再练书法和画画了,“写不了了,只能写写小字。”邹奶奶说现在都不能长时间走路,“出门我们就骑电动车,到处转转。”

  心疼老伴身体不好,方老一直想请个保姆,邹婷却坚持不肯,“花那多余钱干嘛,再说家里也小,没地方住。”用方老的话说,日子过得马马虎虎,很简单。

  这些年,二老一直坚持资助老家亲戚的孩子上学。“已经有10多年了,他们都是家庭比较贫困的。”据称,二老每年资助孩子2000元左右,4、5个孩子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