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亲历台儿庄战役的国军老兵建国后蹬三轮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3-9-25 12:44 AM
标题: 亲历台儿庄战役的国军老兵建国后蹬三轮为生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42 编辑

[attach]14619[/attach]
(王景芳老人失声痛哭  作者供图)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方军供稿

          一 亲历9﹒18事变

         1931年的9﹒18事变距离今天82年了!即使是当时出生的婴儿,今天也是耄耋老人了。
         但是,我们中国境内偏偏还有一位亲历9﹒18事变丧权辱国之痛的抗战老兵健在!
        他就是1909年出生,1925年参加东北军;1931年9﹒18事变当天,作为“东北讲武堂”11期的学生,正在排演节目的王景芳。
         我方军从三年前开始采访王景芳老人。我认为,他的故事正如他的名字中的一个字,是亲历抗日战争全“景”的抗战老兵。我采访抗战老兵多年,历尽艰难、受尽委屈,是当今物欲横流社会中唯一“倒贴”劳动的人。而王景芳老人大名中最后一字,似一頂草帽扣在“方”字上面,算是些许慰问吧?这是我对采访对象很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9﹒18事变纪念日又要到了,我特意再一次提笔宣传这位健在的抗战老兵。
        1931年的9﹒18事变,日本人叫满洲事变。日本人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
         长春,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伪满洲国的伪都。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9﹒18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1,伪满洲国建国,3月10宣布“定都”长春,3月15日,改名为“新京”。
        作为东北讲武堂11期的学生,王景芳有写日记的习惯。 他这样写到:
        “1931年(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恰逢东北农历什么节,我和于振海同学赶排话剧,庆祝东北农历什么节。夜间十一时,正在讲去排练,忽听炮声!以军事常识判断,炮声自城西南日本站方向打来的。当时,奉天日本站有驻华关东军的一部。
         炮声越来越紧,弹着点好像在北大营一带。这时,东北讲武堂11期军校学员在忙乱中集合。由值星官指挥。(高级干部全回公馆住了)。由于是紧急集合,我们只着随身的衣服,打开军械库,每人发步枪一支,子弹五粒。
         军校有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但是,那是教学用的。值星官训话:
       “情况判断可能是日寇向我挑衅,学员们要镇静。全体暂到营房后面的北小山上集结,以观动静。北小山上是学员们经常去的野外训练场所。有标准的钢筋水泥防御阵地,(是教学用的)可容下一个营兵力的防御阵地。天亮时,我们再回学校。
         谁料想,这竟然是我们永别祖国大好河山的开始……。
        中国有13亿人口,“亲历9﹒18事变”的老人可能还会有。但是,作为东北军的老兵,作为身在沈阳、还聆听过日寇炮声的中国军人,只此105岁王景芳一人了。
        我采访王景芳老人,他常常为国土沦陷、同胞沦为亡国奴而伤心落泪。
        他还会很多当年的东北军的歌曲:
        九一八,平地起风波,小日本,领人马抢占我沈阳。杀的杀,抢的抢,老百姓遭了秧。——咿呀嘿!
       105岁王景芳老人唱着,唱着,就唱哭了,老泪纵横。
        抗战老兵王景芳对我说:知道9﹒18吧?9﹒18是国耻日、国难日、是丧权辱国的标志!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同时,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抗战老兵王景芳痛心疾首地对我说:“9﹒18事变前夕,东北军有20万人、日寇有2万人,相差十倍。可是,我们却失败啦!大踏步地向关里撤退!作为一个东北军老兵!作为一个东北人!——痛心疾首哇!——无颜见江东父老!”
        王景芳接着说:“9﹒18事变,中日双方都是常规武器。不像伊拉克战争,美军现代化武器,萨达姆是常规武器,悬殊太大……。我们那不叫退,我们叫逃跑!逃亡!兵败如山倒!——80多年过去了!我这个老兵还是想不通哇!为什么不打呢?——你当官的只管发话,我们当兵的打呀!”
        “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计约20万人。
         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
        东北讲武堂11期军校的学生王景芳回忆:我们东北军狼狈撤退后,日寇不费一枪一弹得到的武器有:飞机300多架,步枪约15万支,子弹300万发,迫击炮约600门,炮弹40万发。山炮、重炮、野炮250门,炮弹10万发,火药40万磅……。
        王景芳对我说,我们1931年就撤退到北平了。到了关内我们东北军才知道,敢情国军几十万大军在9﹒18事变前后正在南方和红军打仗!是大规模地围剿红军!痛心疾首哇!
         我描写过亲历9﹒18事变的105岁的王景芳,题目叫《亲历抗战全景的抗战老兵王景芳》。
        我采访这个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用了很长时间,我很尊敬这个“多重性”的人物。
        1931年9﹒18事变之后,东北军奉命败退关内,王景芳随刘多荃的105师进驻北平。
        刘多荃1931年12月任北平绥靖公署卫队统带部少将统带,1933年任东北军独立第105师师长,1935年入陕围剿红军,1936年12月参加西安事变,并担任捉蒋行动总指挥。
        我采访王景芳老人时间跨度,将近三年之久。我发现王景芳老人对于西安事变的看法与众不同。他并不想就西安事变的任何相关采访话题“顺着我的意愿”回答我的提问,原因是:
        “抓国军的领袖,应该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为什么当成好事大力宣传呢?”
        “如果当时把蒋介石委员长打死了的话,什么局面会发生呢?他当时是自己打开后窗子逃跑出去了,若不如此,枪弹可不长眼睛呀……。”
        王景芳回忆:西安事变中,东北军士兵把蒋介石卧榻的物品洗劫一空。为的是留个纪念。什么毛巾、毯子、枕巾、床单,杯子,牙刷、鞋子等。动机:有一点像今天的“某某到此一游”的留言;——留个念想。——留个炫耀。
      王景芳回忆:蒋委员长睡左面的床,从左面的窗子,跳窗而出。
       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被蒋介石瓦解。王景芳随部到华北一带。

       三 亲历沧州战役、台儿庄战役

       卢沟桥事变前后,东北军已经被蒋介石瓦解、分化。王景芳所在部队并入华北某部。
        王景芳老人,目前,还是唯一一位亲历台儿庄战役的指挥官。作为副营长的他指挥所部与侵华日军血战,身受重伤。
        请各位看官看看2013年7月25日记者们所拍摄的视频资料。王景芳回忆:军号吹响了,几万中国军人端起上着刺刀的步枪,齐声喊杀!向日寇的阵地冲去!惊天地!泣鬼神!
         ——无数中国军人倒在了日寇的枪弹之下。——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
        王景芳当着天津电视台的记者、北京晚报的记者和大家的面回忆:“我手拿望远镜想看看敌情,日寇一梭子机关枪子弹就扫射过来。我身中两弹!日寇是达姆弹,从肩膀打进去,从后背出来,把我的后背打出一个碗大的洞!我当时就昏死过去!”
        老人在摄像机前抑制不住悲怆的感情失声痛哭:“我身边的两个号兵,一个号目(司号兵头目)都当场牺牲了!他们跟我作战好多年呀!”
        看着105岁抗战老兵悲怆的哭诉,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王景芳回忆:“我的警卫员叫冯家祥,180的个头,河南新乡人。他当时匍匐在地上,像拽死狗一样,拖拉着我的一只脚,在日寇的枪林弹雨中,把我拖拽了下来。”
        王景芳说:“没有冯家祥,我活不到今天!我拜托各位,帮助我找一找河南新乡的冯家祥先生?我今年105岁,他比我小10岁。他今年应该95岁了。”
        四 1943年随40军军长庞炳勋降日  
       1943年4月,日军抽调5万余人,“扫荡”太行山区。中旬,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分成十几路,向庞炳勋防地扑来。各军防地先后被突破,庞炳勋部被日寇逐一击垮、击溃。庞炳勋带领集团军总部和四十军军部向深山区转移。
        4月29日晚,庞部在距陵川24公里的九连窑附近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总部人员大乱。
        转移中庞炳勋本来是坐在抬椅上的,战斗打响后,抬他的人不知去向,只有他和他的儿子庞庆振(时任总部参谋)以及两个卫士四位军事参谋、副官躲在了一个山沟里,与军部失去联系。此时,王景芳作为总部参谋在其中。庞炳勋一行,共八人。
        当夜,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集合被打散的总部和军部人员突围南下。
       第二天天亮后,庞炳勋发现敌人已经退去,部队也已经转移,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便向东走,企图返回林县寻找部队,行至辉县三郊口附近时,又遇日军,在群众的引导下藏在半山腰上的一个山洞里。
        数日后,已投降日军的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得知庞炳勋隐藏的山洞以后,立即报告了日本人。日军派了一个叫田中彻雄的少尉带领十余人,由孙殿英的秘书李国安带路,找到了庞炳勋。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庞炳勋于5月7日半推半就地跟随日本少尉到了日军所在地新乡,正式投降了日军。
      蒋介石授意:“先委曲求全,图日后东山再起。”
     果然,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蒋介石重新启用40军庞炳勋部参加河南的受降日军活动。

     五 受降日军中唯一在世的中国将军

        国军40军副军长,王景芳陆军少将,是唯一一位存留在世的,1945年9月,在16受降区受降日军;并且,接受河南受降日军40个大仓库的唯一一位少将军衔的将军。其余少将以上的诸位将军,都已经告别历史的舞台,驾鹤西去,走进历史的书籍中。
       (作者调查:王景芳少将是40军军长庞炳勋自己任命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还没有铨叙的少将军衔将军。在此,笔者特此说明。)

       六 王景芳回忆与二战将领的交往

        王景芳回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来见降日的庞炳勋。我在旁边作陪。
        冈村宁次会中文,他说:“庞炳勋将军英勇善战,1938年打败皇军的劲旅板垣师团!”
        庞炳勋哈哈一笑,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胜败乃兵家常事。中国的《三国》里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还有走麦城之时。更何况我呢?”——冈村宁次听了也哈哈大笑。
       七 解放后王景芳以蹬三轮为生
       解放后,王景芳以蹬三轮为生。
      我采访王景芳,问他来北京生活的最初意图?
       王景芳开始投资在门头沟开煤矿。那时,在“矿主”的契约里,他什么也没有写。凡是写上尊姓大名的,作为“大地主、大资本家、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都被镇压了。
       只有蹬三轮、拉排子车、赶大车,扛大包,是临时工、领日工资,不用登记。
        现在,105岁王景芳老人还在租房子居住。前不久,因为医院要押金,王景芳交不起,只好在家忍耐。2013年7月,浙江企业家裘黎阳先生探望了亲历抗战全景的老兵王景芳,并送上慰问金。王景芳老人高兴地说:“你们这是雪中送炭啊!”
      此情此景,天津卫视人物纪录片《中国人》栏目组全程采访、录像。
       为纪念9﹒18事变发生82周年,写此文。以纪念千千万万为国牺牲的中国军人。同时,歌颂千万还幸存的抗战将士们。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