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这就是英雄-硬骨头六连16勇士 [打印本页]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3-9-16 01:24 PM
标题: 这就是英雄-硬骨头六连16勇士
这就是英雄-硬骨头六连16勇士(2007-03-26 18:32:37)

分类:军事天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某集团军步兵团第6连的荣誉称号。该连于1939年3月组建,是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的英雄集体,具有临危不惧、遇难不苟、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硬骨头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冀中、晋绥、西北战场,参加过延安保卫战、宜川战役等著名战役战斗,作战130余次,勇于近战格斗,刺刀拼搏,先后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位著名战斗英雄,获战斗模范连称号和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硬骨头精神,在参加剿匪作战、抗美援朝和完成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项任务中战功卓著,成绩突出。1962年,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紧急战备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闻名部队。1964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称号,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等先后为之题词嘉勉。1984年1月22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向该连颁发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锦旗。1984年,第6连在收复被越南军队侵占的中国领土的老山战斗中,敢打善拼,完成坚守1个阵地和收复2个高地的任务,先后打退入侵越军排至营规模的9次进攻。1985年6月,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attach]14393[/attach]



   这是这支英雄连队出征前最后的合照,在捍卫老山的战斗中,十六勇士中的十名官兵永远留在了小尖山,让我们记住他们吧!
  
  出击途中,突击队受阻,迎面山头的敌机枪火力点,疯狂地吐着火舌,打得我突击队员抬不起头。火箭筒射手金德荣端起火箭筒冲了上去。悬崖,他翻过去了;雷场,他闯过去了;炮火,他穿过了……在他的无畏前面,敌人的火力点立即变成了哑巴,敌人的尸体连同武器一起飞上了天。敌人的第四个火力点,眼看就要败在他的手里了。可是,敌人的炮弹挡住了他的视线,弹片削断了他的左臂,难忍的疼痛没有使他灰心,他以惊人的毅力猛站起来,用单手发射,将火力点摧毁。战斗即将胜利,然而,罪恶的炮弹又落在他的跟前,火箭筒被炸成两截……
  
  攻打无名高地的战斗中,突击队长林祖武多处负伤,带领战友们占领主峰。敌人用炮火轰击高地,林祖武命令其他同志到反斜面石缝里防炮,自己却留在主峰监视敌人。这时,十一名越军再次再主峰扑来,面对十倍于已的敌人,他沉着冷静,一阵扫射,摞倒七个。子弹打光了,三名敌人冲上高地包围了他,在这庄严的时刻,一幕壮举诞生了……撼天的雷声中,战友们听到了他的呐喊:“为了祖国……”
  
  在六连的英雄中,还有副指导员谢关友,烈士胸前的衣服和肌肉被炮弹炸飞了,身上嵌着整整八十三块弹片……
  
  还有副班长谢晓富被敌燃烧弹打中身体时,带着一团火球向敌人扑去的壮烈情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中华民族的正气歌,穿过岁月的扑扑风尘,依然气贯长虹。今天,共和国年轻的士兵用他们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南疆不倒的长城。
  
  老山啊,他就是国之魂,民之魂!
    什么叫英雄?这就是英雄!
    向人民英雄至敬!

我从网上查到原六连指导员范洪庆回忆照片上英雄的名字如下;     


16名勇士的相片上,第一排右起是王健、秦德本、秦志荣、刘亮华、陈刚。第二排右起是王建新、雷风呜。第三排右起是朱勇、田培芝、苟维民、金德华、章晓松。第四排右起是林祖武、李代林、陈国平、魏跃辉。
金德荣是我新兵时的同班战友
金德荣,江苏人,22岁,火箭筒手。他的战前誓言是“骨头硬不硬,战火见真金 ”。战斗开始他首发开始命中越军的一个火力点。接下来敌人的一发炮弹向他打来,炮弹皮打断了他的左臂。这时他发现敌人的两个火力点封锁了突击的道路。金德荣忍痛单臂填弹发射消灭了这两个火力点。他继续装弹准备战斗。这时又有一发炮弹落在他面前,火箭筒被炸成两截,英雄壮烈牺牲,牺牲时右手还死死抠着板机。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