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彭德怀婚姻中的五个悲情女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3-7-15 06:55 PM
标题: 彭德怀婚姻中的五个悲情女人
彭德怀婚姻中的五个悲情女人 回复:4  人气:131121  发表于2013-07-08 10:03:40   60彭德怀元帅,为了革命,为了真理,牺牲了一切,包括他的婚姻和家庭。初恋表妹,情深意笃,地主逼债赎身,跳崖身亡;找到真爱,感情甚好,历史又造误会,两相分离,音讯全无,不得不分手;苦等十年,迎娶才女,真诚挚爱、相敬如宾,庐山会后,却又向他提出了离婚,视死不见。问世间情为何物,铁血大丈夫,满腹委屈,向谁倾诉?



                                                    初恋表妹订婚约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谱名清宗,字石穿,1898年生于湖南湘潭乌石镇,6岁开始读《三字经》和《论语》,但彭德怀八岁时,母死、父病,家贫如洗,为人看牛,在土煤窑做童工、打短工,出门讨饭,吃尽了人世的苦楚,看清了圣贤的境界与贫穷的现实相距太远。

        彭德怀的初恋,是表妹周瑞莲。周瑞莲是彭德怀舅舅所抚养的一个孤女,从小受到彭家的关爱,两人青梅竹马,情深意笃,两小无猜。当年,彭德怀带头闹粜,反抗官府和地主借饥年囤粮而被通缉远走他乡。想到将来要和表妹成亲,他咬紧牙关在外地做苦工挣点钱回家,结果被工头欺压,空手而归。见到彭德怀回来,1918年,舅舅给他们定下了婚事。然而,出身贫寒,性格刚毅、倔强的彭德怀,并不安于贫穷现状,决定离开初恋周瑞莲去从军,寻找“穷人为何贫困的道理”。淳朴、善良的瑞莲拿出两双绣着字的鞋塞给彭德怀,他打开一看,是“同心结”三个字。一对朴实厚道又对未来寄予美好憧憬的恋人就这样分别了。

        彭德怀投入湘军,英勇作战,三年后成了连长。这期间他省吃俭用准备将来返乡与表妹成婚。突然传来了有如出自地狱的消息———地主向舅舅逼债,舅舅无钱偿还,狠心的地主竟要小瑞莲做抵债品,表妹宁死不从,跳崖身亡!

  从听到这个噩耗的日子起,彭德怀更加少言寡语。他背着人上山失声痛哭,心底里埋藏着的是大海般的仇恨。

       40 年后,彭德怀回到瑞莲家的故址,低首徘徊,思念瑞莲,他是从小就看透了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才告别初恋表妹,离家从军,没想到能够保护自己的初恋之时,她却永远离别了,不觉黯然伤心。


                                            为青楼歌女赎身不图回报

         彭德怀虽然身在吃喝嫖赌的旧军队,但他跟同营战友黄公略等早就约法三章: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

        1921年,他认识了一个13岁的青楼歌女月月红,本名张素娥,因为坚持卖艺不卖身遭受毒打。彭德怀当即跟朋友们凑了170块大洋给月月红赎身。月月红见彭德怀没有相好的,情愿服侍他一辈子。但彭德怀却施恩不图报,给素娥买了船票送她回家了。老彭此举,真是男子汉也。



                                                  与发妻的曲折姻缘

         此后,因为年龄增大,拗不过旁人的劝说,1922年彭德怀勉强同意与一位货郎的女儿刘细妹结合了。

        彭德怀娶了刘细妹后便给刘起名“坤模”(女中楷模也),又令其放足。彭在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升为湘军军长,把妻子也接到湘潭,让妻子进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夫妻之间,彼此恩爱自是当然。

       1928 年平江起义时,彭德怀让她回家,答应革命胜利后去接她,不料从此失去联系,也与老家断绝了音讯。刘坤模以“匪属”之身,漂泊辗转,历尽艰辛,走投无路,在彭德怀音信全无、生死不明的情况下,由陶铸的母亲搭线,在汉口另嫁他人,生有一女。这一切,戎马倥偬的彭德怀毫无所闻。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刘在后方忽闻平型关大捷的消息,才知道彭德怀还活在世上,于是急忙写信,收信人地址便是这“平型关”。可巧这封信居然让出师山西正在五台山的彭德怀收到了,他好生欢喜,马上回信让刘到延安来。信中说:“坤模妹,在枪林弹雨中收到你的信,很兴奋。你要来,可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林伯渠主任。”

        刘坤模果然北上延安寻夫,正巧彭将军由前线返延安开会。这对离散了近十年的夫妻终于相见了,刘坤模泣不成声,彭德怀也连连感叹,安慰道:“这些年你为我吃苦了。”并好生予以招待。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破镜重圆。刘坤模慢慢说到彭德怀平江起义之后自己的故事——在国民党追索下被迫离家出走,四处漂泊数年,在担惊受怕身心交瘁下只好与人重组家庭,匿居它地。作为一个女人,她没有其他办法了,而且她还有了别人的孩子。彭德怀听着刘坤模的诉说,仿佛当头挨了一棒:等她等了快10年,却已经是人家的人了!多少年后,彭德怀谈起这段往事还叹息道:“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

        彭德怀与刘坤模,在延安以离婚来了断结发的情缘。刘坤模留在延安,参加革命,也入了党,时间久了与另一个丈夫也失去了联系。刘坤模后来嫁给了陕甘宁银行的一位处长、山西老红军任楚轩。建国后先在北京,后调到我们哈尔滨工作。80年代刘坤模还是哈尔滨政协委员,写了本《和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对老彭还是一片深情。1987年刘坤模老奶奶回湖南乌石彭总故居参观,写下一诗:“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厦开新宇,犹忆大将军”。读之令人落泪。

                                               被中外两名女作家爱慕

          彭德怀将军失意于婚姻,一段时间曾绝意于再婚,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他,视之为清教徒式的人物。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军整训,准备迎接全民族抗战。此时陕北成为全国爱国青年男女无限向往的“红色麦加”,他们摆脱国民党沿途的封锁辗转到这里,一时陕北的春天也显得格外具有蓬勃气象。于是也就有了一个美好的传闻:有一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将军的英名,从十里洋场的上海来到陕北,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并借此体验红军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女作家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之也亲切有加。不久,周恩来也来到云阳,显然听说了这里正在发生的“事”。周恩来和彭德怀开玩笑,询问他们俩何时可以办事。彭德怀苦笑着回答:“没有的事。”原来他已经慎重地考虑过:军人尤其还是指挥员的他,与女作家在工作和生活上均难以协调,何况那时他还没有得到自己结发妻子刘坤模的消息,于是那个念头很快被打消,周恩来等热望的“好事”遂不谐矣。

        以上所述不知确凿与否,不过后来当这个著名女作家倒霉的时候,一个被人攻讦的口实便是这件事,这个著名女作家就是丁玲。迄今关于此事尚有争议,不过,那时丁玲和冯达的婚姻已宣告死亡,她好不容易摆脱了国民党的监视,千里迢迢来到延安,就是为了追求自己渴求的婚姻。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史沫特莱,1950年6月6日逝世,1951年5月6日,在她逝世一周年时,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亲题:“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还有一金发碧眼的外国女记者倾慕彭德怀将军。1938年初她去采访山西洪洞县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时,以西方女性特有的坦率表达衷情,却被彭德怀婉拒了。彭严肃地说:“我是打仗的,随时都要上前线,且准备牺牲,战争是长期的和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不能相爱。”女记者赶紧说:“我爱你,为你,我不怕任何危险。”对这种“西方话语”,彭也回敬以坦率和幽默的“中国话语”:“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这位女记者表示无法理解彭的回拒,气得跑到村边的小河旁,独自坐在石头上,望着村内的袅袅炊烟而饮泣。当日军发动进攻、文化人被安排撤回延安之际,这位女记者随队怏怏地离开了总部。这个外国女记者就是美国人史沫特莱。

  

                                             四十岁迎娶才女浦安修

       浦安修,1918生于北平,祖籍嘉定;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她参加了震惊中外的“12.9”爱国学生运动。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从事地下交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她受党的派遣,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组织群众武装训练以及部队政治思想工作。1938年4月去延安,任陕北公学党总支妇女干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秘书。1938年11月,再赴山西抗日前线,为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回到延安后,任中央妇女委员会研究员。


转自杨国选新浪博客

作者: 佳吉祥    时间: 2013-7-15 09:01 PM
传奇人物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