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中美达成重要协议:解放军在南海再无顾忌
[打印本页]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3-6-16 02:47 PM
标题:
中美达成重要协议:解放军在南海再无顾忌
尽管中美两国在太平洋西海岸并无主权争议,但因多个
美国
盟国或准盟国均与
中国
发生过严重的海上主权纠纷,而且背后都有美国因素,因而,中美在海上龃龉不断,南海问题更甚。特别是2010年希拉里在河内高调发言后,中美两国海上疑虑更重。在此大背景下,在美国加州的习奥会,相信美方会提出与南海问题有关的所谓海洋问题。
美国一直说,在南海的主权争端中不持立场。中国依然奉行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处理与相关国家的主权争端,也无意改变现状。看似彼此相安无事。既然如此,南海问题又何以成为奥巴马政府关注的重点?何以成为中美关系中挥之不去的议题?美国在南海到底关切什么?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高官贝德大使(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的亚洲事务核心幕僚)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关切在南海的其他重要利益。贝德和时任助理国务卿坎贝尔都认为,美国仅仅在南海的主权争端中不持立场,已经不够,对于维护美国在南海的其他重要利益显得有点消极。因此,美国有必要寻找一个场合,正式地、更明晰地阐述其在南海问题上的重要利益。
就这样,2010年在
越南
河内,借东亚峰会之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大谈美国在南海的利益。希拉里列出的清单包括: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和亚洲公海的开放,维护区域自由贸易不受阻挠,期盼各方遵照以陆地为基础的国际法原则宣示其海洋权益,以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主权争端等。她还说,美国有意推动各方协商签订南海行为准则。在南海纠纷如火如荼的时候,希拉里这番言论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常负面,曾招致中国的强烈反对和不满,两国原本脆弱的战略互信进一步受到侵蚀。
不过,
美国
在南海的真正意图并未通过希拉里公开说出来。贝德则一语破的地说,美国关切的是,
中国
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冲动举动。这样看来,在急于宣示其在南海有重要利益的背后,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可能在试图打破南海区域的海洋现状。对美国来说,打破现状就意味着动摇美国在南海的主导地位。
事实是,过去150年来,美国海军一直在亚太地区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也不容许受到挑战。所以,美国对中国试图打破南中国海的现状,建立新的现状是非常敏感的。美国有种论调是,美国既然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优势,太平洋就应该一直受到美国主导,而非跟中国共享。
中国在亚太会话音刚落 二炮先锋部队出兵南海
中国刚刚在27届亚太圆桌会议上警告南海各国,话音刚落,二炮先锋部队梅州二炮携大批DF-15B高精型新式导弹亮剑南海,相当震撼。
傅莹:否则中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反应
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4日在吉隆坡举行的第27届亚太圆桌会议上表示,各方对于南海问题的反应不应该超越《南海各国行为宣言》,否则中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反应。
她透露,中国与东盟国家针对南中国海争议设立的工作小组,近期将草拟南海行为守则。
她认为,要解决南中国海课题,首先各国不能有挑衅行为,任何反应都需要有节制,最终仍需要把问题带回谈判桌上。
她在当日的专题演讲时提到,上周
中国
与东盟南海争议工作小组会草拟一份南中国海行为守则。此外,中国东盟海事合作基金将拨出资金,希望为南海争议起到正面影响。
南海或者
越南
所说的东海的热度早己相当高,不是气温,而是政治温度。
俄罗斯
科学院亚太研究中心科学院工作者,历史学博士卡纳耶夫说,这个海的意义在于它的经济和地理政治因素。
第一,南海有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储藏量,约70亿桶石油和15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
第二,国际商道通过南海,包括争议岛屿附近。中国通过南海进口80%的石油,而马六甲海峡每年通过的石油和液态天然气数量比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多二倍,比通过
巴拿马
的多14倍。
由于斯普拉特里岛等争议的岛屿,中国、越南、
台湾
和
菲律宾
己有数十年的冲突。
在这些冲突中,重要的不是岛屿本身,而是岛屿周围的200公里经济区。这可能导致巨大的水体在法律上属于一个国家。
90年代初,当中国对南海这些岛屿的政策积极化时,东盟国家也考到了制订冲突参加者都承认的"行为准则"的问题。经过长期的,主要是东盟和中国之间不是都很顺利的谈判后,2002年11月签订了各方行动准则宣言。
可是宣言并没有消除分岐,何况其中主要条款都有利于
中国
。和以前一样,中国和东盟国家海军相互扣对方轮船,政府之间经常口水战。但主要的是,在今天的财政危机条件下,中国又发表直接证明自己要求的声明。例如,中国"坚决建议"
菲律宾
修改确定争议的岛屿地位的水界法中的一些条例。中国外交官阻碍联合国讨论
越南
,
马来西亚
提出的文件。这两国把一些争议的岛屿当作是自己的领土。
本台专家卡纳耶夫说,在这种条件下东盟国家不久前在河内的外长会议上表明的制订"行动准则"来代替2002年的行动准则宣言是符合逻辑的。看来东盟主要是想达到证明中国的友善打算,证明它的政策不威胁东盟国家和在某种情况下,整个东盟的利益。
"各方在南海的行为准则"如果得到通过,将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类似文件。东盟代表们关于制订旨在协助和平解决那里的岛屿问题的准则声明的腔调是乐观的。
可是,本台专家认为实际工作将缓慢地逐渐地进行,不能等待"突破性"进展。原因是东盟内部立场不统一,它们在经济上对中国有一定的依赖。
中国在东南亚:是战略圈套还是复兴的源泉? 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中国新领导层将如何发展这种关系,中国在这一方向将做出怎样的政治、军事、一体化亦或是经济上的抉择,哪些领域将成为中国政治中的优选方向?南
海地
区"岛屿问题"的激化又将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何种作用?
俄罗斯
着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写道。
东盟极化:
中国
在十国中的"敌"与"友"
东南亚地区联盟(简称东盟)是一个颇有意味的区域性"断面组合".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该组织处于其近邻-不断发展的中国和远方"伙伴"
美国
的影响之下。东盟在秉承"内部多元化"、尊重成员国任何意识形态和经济选择的同时,还展示着独立性和自治性。但是,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还远非可以用和谐相称。
本地区的"岛屿之争"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涂上了负面的政治色彩。与此同时,中国在东南亚区域政治中亦存在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强大的一体化(东盟与中国、自贸区)项目和次区域("大湄公河")项目越来越走入到影子当中。
在本地区局势紧张的背景中,既有中方的过错也有中国对立面的问题。对于后者来说,正如一些西方专家所言,这些冲突是东南亚统治精英抵抗中国入侵的情绪化和 公平说来,这种反应并不是"所有统治精英"、而仅仅是部分东盟国家精英的反应。本地区在中国和美国要素的压力之下,正发生着显而易见的政治两极化。从一方面来说,由
菲律宾
、
越南
、
马来西亚
和
文莱
组成的"反华之级"正在强化。而且美国全球情报分析机构(Stratfor)在对2013年的预测中也指出,做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坚定不移反对派"的越南和菲律宾,将越来越"支持美国商界和军事在本地区的存在".看来,这种预测是完全有可能的。 谈现象--南海对峙,中国几乎完美:
1,从此次中国和菲律宾对峙国内各媒体连篇累牍的大张旗鼓的报道就知道,中国就有很大的"主动挑衅"的嫌疑。
2, 981平台南海开钻,是平息争端好还是挑起争端好?当然是挑起争端好!否则深海区一出油是不是那些有能力的美欧石油巨头就要来抢着打孔了?一有争端,而且越闹越大越闹越长,这对国际资本叫做"风险".而周围小国无一有技术可在深海采油。
注意南海广大区域深海的油气占了70%.
3, 海南渔业航母,3.2万吨级渔业综合船队此前下水,配套也完成,而此次渔业航母的下水,将彻底改变南海渔民小舢板往返作业的低效率传统方式,届时大船队带领几百上千的小渔船集团式作业将成为常态。查查海南渔业发展规划就知道,南海渔业资源估计280万吨,而到2015年,预计海南要实现220万吨。这就是网传的---打别人的鱼,让别人无鱼可打!
4, 什么叫主权归我,共同开发?看看所谓的礼乐滩在什么地方就知道。离开巴拉望岛148公里(90海里)的地方叫有争议地区?那是巴巴的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里的吧?,可怜的
菲律宾
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国际财团已被吓走,菲律宾的国际招标至今无人投标啊),三无军事,四无国际支持的条件下只能放风,愿意就礼乐滩共同开发和
中国
谈判。亲,还想怎么想?这不叫完胜?
5, 南海大部分礁石是无法驻军和住人开发,而国际上对领土的确认很大的一部分就是看能否有效开发?有了981们,和3.2万吨级的渔业船队长期作业就是实际占有,开打,把菲律宾的二艘破挺炸沉,然后又回航,形成不了实际占有,于事无补,又难免留下倚强凌弱的口实。爱和平的中国怎么会干呢?
6, 西沙早就发展了海洋养殖业,(浩瀚南海养鱼好像比打渔成本高很多吧),西沙的旅游也开通了。鸭子划水时的更会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7, 上次中国挑了一个国际上普遍没有争议的黄岩岛挑起争端,阿基诺和
美国
积极配合,实在不是老美和菲律宾不聪明而是中国太"狡猾"啊。
8, 摆平菲律宾,就形成了黄岩岛模式,
越南
的近海也就采不出多少油了,怎么办?只能和中国合作啊。
9, 再过10年8年,只要脑子里不进水的人就知道,南海还有人会来抢占吗?大国的作为,实在不是喊打喊杀能够落实的。近来有人对中国进行围殴,似乎蚂蚁挥舞大棒,大象实在不该"怯弱",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大象对蚂蚁动武不动武都不能与勇敢和怯弱挂钩。只体现智慧和策略。
作者:
佳吉祥
时间:
2013-6-16 10:15 PM
智慧和策略。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3-6-16 10:57 PM
是的。谢谢关注。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