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中国空军“运-20”仍面临动力瓶颈 综合性能逊美俄2013年02
[打印本页]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3-2-4 11:20 AM
标题:
中国空军“运-20”仍面临动力瓶颈 综合性能逊美俄2013年02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6:08 编辑
中国空军“运-20”仍面临动力瓶颈 综合性能逊美俄
2013年02月01日 09:23
“运-20”体现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做法:为了制造出符合自身独特需求的武器系统,会在设计上博采各家之长。
记者 于冬 特约撰稿 裴申 李庆
“谢天谢地,它总算来了!”
“中国空降兵的发展,将不再受国外技术的制约。”空军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3年1月26日下午14时整,在陕西阎良某航空基地,“运-20”首飞成功,让李振波这位老空降兵,“对‘运-20’提升重装投送能力充满了期待。”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降兵部队代表到俄罗斯考察时深受触动:俄空降106师几名女兵能实施重型坦克空降,而当时中国空降兵只能投放小件装备:一枪一背囊及小型迫击炮。
因此,官方代号为“鲲鹏”、民间冠以“大运”的“运-20”,被赋予了众多期许。
战略空军……没有时间表?
中国对大飞机的期待,持续了很多年。
即便在2012年11月珠海航展新闻发布会上,南方周末记者向中航集团张健副总经理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大运”……没有时间表。
或许大家还记得2011年2月17日,中国空军派出4架伊尔-76运输机赴利比亚撤侨,这几乎是空军运输机部队“镇山”家当。“伊尔-76大毛病不多,小毛病不断”的现实,让各方从决策到执行慎之又慎。
“伊尔-76配备的是俄罗斯发动机,噪音非常大,像坐进拖拉机。”空军一名运输机机长说,油耗大,导致飞机的续航能力不足。
运力有限,中国政府不得不采用波音和空客等民航客机,运送这一万多名中国海外公民。
“没有自己军用‘大运’的话,肯定不能称为是战略空军。”军事问题专家陈虎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战略空军意味着跨出本土,走向全球,至少在地区范围内,实现力量投送和空中作战。
“如果重装空投这扇大门打不开,空降兵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机械化,至于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王明亮一直满怀焦虑与期待。
十几年前,中国空降兵从俄罗斯获得10架伊尔-76以后,空降作战能力明显提高,一次可空投1200名伞兵,或者40辆空降兵战车。
“现代战争重视高速、机动和深入敌后作战,运输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陈虎说。
海外媒体报道,中国现有军级规模的第15空降兵军,但其现有投送能力连该军十分之一作战力量都难以完成。
种种迹象表明,“运-20”的研发可能始于2005年,因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而加快。
不只是运输机
大型运输机又被称为“空中桥梁”。
通常,除正常的军事训练之外,中国的运输机大多承担的是人工降雨、消除冰雹等任务。在国际航空界,大飞机通常用来及时运送重型机械装备,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
在中国,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和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中,现有伊尔-76飞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有专家测算,如果中国大飞机早几年投放市场,会减少汶川地震这样的极端灾害近20%的损失。
“‘运-20’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战场上兵贵神速,至于载重量可以用数量来弥补。一架好的运输机,要运得多、跑得远,还要能在短跑道、土跑道,各种天气下飞行。”一位空军人士表示。
根据日本媒体测算,如果装备300架“运-20”及其改进型飞机,中国的战略空运能力将接近美军的水平。
建设战略空军还需要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远程战略侦察机和电子战机以及特种任务载机等,而运-20则是最合适的载体。
“未来随着空警-2000预警机及运-20运输机等装备服役,将对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发挥重要作用。”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梁芳认为。
言外之意,“运-20”还可能优先改装为预警机。目前,中国空军仅有四五架“空警-2000”预警机,而以中国空军现有的第三代重型战机数量来推算,应该至少配备30架大型空中预警机,才能适应一场中等强度的现代化战争。
一水之隔的日本航空自卫队规模不大,却拥有4架E-767大型战略预警机和13架E-2C预警机。
大量“运-20”投产后,也将承载着改装为空中加油机的梦想。
前解放军总参谋部上校岳刚认为,现有的“轰油6”难以为大规模机群提供可靠的空中加油。“运-20”运输机改装加油机,将使中国空军的“空中长臂”轻松挥舞至南中国海最远端。
“中国动力瓶颈”
透过网络上流传的照片可以看出,“运-20”采用的是类似于伊尔-76的悬臂式上单翼结构,前机身有明显的凸起,而它的宽体构造、尾部和T型尾翼都与美国C-17运输机相似。这样一来,“运-20”的宽敞程度看来足以容纳解放军的大部分大型作战车辆。
这体现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做法,为了制造出符合自身独特需求的武器系统,会在设计上博采众家之长。
“运-20与此前研发的国外运输机相比,有后发的优势,我们研制晚,可以把更新的技术运用到里面。”陈虎说。
相关数据显示,“运-20”长47米,翼展45米,高15米,起飞重量220吨,载重量66吨,可用来远程运输中国陆军的最新型99A2型主战坦克(中国陆军最重的坦克)或其他各种军用装备,以及15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运-20”实现了中国大飞机零的突破,却依旧没有彻底解决“中国动力瓶颈”。
有专家分析,“运-20”的性能要优于俄制伊尔-76,由于被迫使用俄制老旧发动机,在许多战术技术性能上,“运-20”可能会逊于俄罗斯最新型的伊尔-76MD-90A(即伊尔-476运输机)。
“大飞机需要大推力、低油耗的发动机,发动机又是核心技术,要靠自己去研发,因此难度较大;第二机体比较难,大型运输机作为载重飞机,载重大,所以要求整体舱室要有很好的载重能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大校说。
美国战略分析人士约翰-帕克(John Pike)评价说,“运-20”原型机采用的老式俄制D-30系列发动机,推力等性能很可能不能满足运-20的设计要求。
正是由于发动机性能的不足,美国《连线》杂志认为,“运-20”的综合性能仅达到美军C-17的六成水平。C-17运输机只能代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军用运输机的技术水平。
一旦“运-20”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中国动力瓶颈”将更为明显。届时,权宜之计是可能选择国产的仿制发动机,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进口俄制发动机并仿制,但是,俄罗斯很可能担心中国的“逆向工程”而不情愿出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称,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更先进的PS90发动机(伊尔-476用动力)。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