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活着的烈士”一个对越自卫反击战被俘英雄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2-12-30 04:46 PM
标题: “活着的烈士”一个对越自卫反击战被俘英雄的故事



     
曾经战死在越南,被追认为党员、功臣,后又被越南抢救后成为俘虏的战士。他是我几十年一直寻找的战友,几十年来寻寻觅觅,无论出差、托人打听、询问战友、通过当地公安户籍查询、穷尽了一切办法,但他像藏在地下,像雾又像风,仍杳无音信。但也知道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有关他的情况。今年春天又下了个决心,企望到他所在原籍实地了解一下情况,期望有意外惊喜,我想见到他,想走进他的生活,想更多地了解他这三十年来的不容易。在开封的时候,一个战友劝阻了我,你不去为好,不要再揭他心上那块疤了。并告诉我,十年前有人见到他,问:“你是袁海吗”?他面无表情地说:“你认错人了。袁海79年牺牲在自卫还击的战场了,凭祥烈士陵园有他的墓碑”。听到这一番话,我心碎了,他心死了......。
    在河南固始见到了79年作战时带我营出国作战的老首长。战后他代表部队处理烈士的善后事宜,曾去过袁海的家乡。他关切地听我讲述了我所知的一些袁海的情况后,老泪长流,失声痛哭,久久一拳击案:“他是英雄,对他不公,天理不容”。我知道,这事触及了这位抗美援朝战场下来的老兵心中的痛,战俘。
    有国家,就有军队;有军队,就有战争;有战争,就有战俘。在西方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常能看到战俘回国后成为英雄的事例,受人崇敬。但在我国,东方文化、传统及民族精神等诸多原因,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崇尚英雄,成为英雄,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是我们这一辈年轻人都向往的。上战场不怕死,不投降,人在阵地在,杀敌立功,宁死不当俘虏是我们受到的教育与誓言。
    他是战前一个月由湖北省军区输送来的战斗骨干,1.8米的大个子,担任机枪射手。1979年3月2日,昆隆南侧阻击战斗,他所在的班连续打退了敌人四次进攻,歼敌21人。班长牺牲了,副班长接替指挥;副班长牺牲了,战斗小组长接替指挥;副射手负伤了,打红眼的他端起机枪站立起来,喊着“狗日的,你们来吧”,打光了一个弹盒的子弹。毙敌3人,但也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左胸、左腹、左大腿。倒下了。
    战后,全班荣立一等功,袁海也荣立一等功,追认为共产党员。
    我曾看过老部队的团史。这个团自1939年成立以来,全团有23个一等功,这其中有他;全团有280个烈士,其中有他;8个一等功单位,八分之二是他所在的班和排。团史未记载战俘的事,现在看来,我知道的战俘也只有他。
    他倒下的时候已没有颈脉,后被越军救治了,在越南太原的一个医院治疗两个月后,转到一个部队的营房。他知道北方是祖国,曾经逃跑过,也经受了审讯,被打断了两根肋骨。81年底随法卡山被俘的战俘一起释放回来。归来后,经两个军区及军师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甄别审查,收回了他的一等功奖章,取消了党籍,评为三等乙级残废,复员回家。在此期间,接过哥哥枪的妹妹,当了两年的兵,也安排复员了。审查期间,他曾对一个看押他的湖北老乡说了一句话:“在越南的时候我在想,我死也要回到祖国,现在看来真不如……”。回家后,被安排在一个林场工作。后因改制,单位解体,现每月600元钱生活费,忍辱负重的活着。
    写战争,我不想写血淋淋,尽管看到尸横遍野,不想写阴暗的一面,想写一些奋发向上、人生感悟、留下美好,让人思索的东西。我常想,母亲为何不能敞开自已博大的胸怀拥抱、抚慰自已的儿子?人们为什么把俘虏与耻辱划成等号?军人们把伤、病、痛、眼泪留给了自己,让人们看到,当国家需要军人的时候,军人的崇高与无畏。那时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人们能记住他们,也许那是军人的使命使然之事,可让他们成为最可怜的人,我们还有良心吗?
    我们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泪了。
注:本文摘自xiaocheng481的《活着的烈士》一文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