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央视的幸福调查,无意中揭开了中国人焦虑的伤疤!
[打印本页]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2-12-27 08:17 PM
标题:
央视的幸福调查,无意中揭开了中国人焦虑的伤疤!
最近央视搞了一个关于幸福的调查,这个带有心理学意义的节目,被央视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记者们搞成了一个娱乐节目。央视的记者问:您今天收了多少瓶子了?答:73岁。问:您收了多少个瓶子了?答:我现在(靠)吃了政府的低保,650块一个月,政府好。记者:您觉得幸福吗?老人:我耳朵不好。其实不用问大爷,问问自己即可:如果你73岁时靠捡瓶子吃低保度日,你幸福吗?
再看看下面的数据: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在一亿人以上,其中大约一千六百万为重症患者。隐藏在这个冰冷数字后面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人群,痛苦的不仅是精神疾病患者,其亲人们也同时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负担。
媒体近日也披露了一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说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中产的幸福指数却最低,被称为“伪幸福”。“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郑智化的歌,唱出了中产阶层的欲望与无奈、失落,道出他们的焦虑.
当下国人普遍焦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也不复杂,我们只要简单对照一下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就可以找到答案。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挣扎在“活下去、有口饭吃”的阶段,也就是最低的生理需求之中,在这个阶段,吃饱的欲望极其强大,掩盖了所有其它的需求。可以想见,一个为了一口饱饭可以去卖命的人,他会去思考安全吗?会去思考社交和尊重的需要吗?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站起来很多年的中国人逐渐可以吃饱了,勉强达到了生理需求的最低层次,但空气、水、食品的污染依然严重,性、住房、医疗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遥远,这些“吃饱”了的人自然是会接着产生对“性、住房、医疗”等更进一步生理需求的渴望。这恰恰是人性正常的表现,不渴望怕还真是不正常了。
刚吃饱的人陷入焦虑似乎可以理解,那为什么所谓的中产阶级、甚至高收入阶层一样也陷入焦虑呢?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在生理需求之上还有好几个阶层的需求,最接近生理需求的就是“安全需求”。“没有安全感”这个词最近很流行,这也是当下国人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专家”在讨论:“如何调整心态、增强安全感”,这样的讨论非常害人,因为,追求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怎么可能“调节”掉呢?“没有安全感”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啊,如果我们的社会机制不能能给人保障,而人们却被专家“调节出”了安全感,那么,这些人难道不是被搞成精神病了吗?比如,一个没饭吃,感到很饿,结果被“专家”心理调节的不觉得饿了,那这个人岂不是被搞成了臆想症吗?
所以,所谓能吃饱的中产阶级,更多的是对安全感的缺乏,这些焦虑来源于养老、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些焦虑感是真实的,因为这些问题确实赤裸裸的压在每一个人头上。如果在这么大的安全缺乏下,中国人不感到焦虑,反而普遍开心幸福,那反而太可怕了。这样的话,要么我们全面精神病,要么心理学界就要单独创建一个“中国人心理学”的学科了,也意味着我们要被开除“人籍”了。
比中产阶级更高的一个阶层就是高收入阶层。这个阶层很多人基本有了一辈子吃喝不愁的财富,安全感也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焦虑就来自更高一级的“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的关怀爱护理解,获得自我认同的身份感,是对信任、温暖、爱情和人生价值感的需要。缺乏归属感和爱是当下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归属感是人得以建构人生意义感的前提,所以缺乏归属感使得当下的国人普遍感到人生缺乏意义,这种焦虑是难以抗拒的。“缺乏爱”也是当下的一个热词,爱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稀缺品,坐在宝马车里哭泣的女孩越来越多,非诚勿扰越来越火。
我们为何会普遍缺乏爱呢?分析一下社会人群构成,可能就会有答案:当下的老人经历过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对他人心有余悸;当下的中年人经历过贫瘠的青少年,缺乏来自同处困苦压抑之中的父母的爱;当下的青年只要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哪里敢去爱、哪里能去获得爱呢?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那简直是缺乏爱的重灾区。。。。在一个各个阶层都普遍缺乏爱的环境里,有谁会有多余的爱可供付出呢?既没有爱的付出,又没有爱的收获,人幸福感从何而来呢?这就是当下国人充满暴戾之气、满世界打架的心理原因啊!要知道,缺乏爱的人缺乏宽容,大人小孩都一样!
当下国人的焦虑,其实是一个进步,至少我们能感到焦虑了,证明我们作为人的很多需求被唤醒了,这正是人性回归的前奏。在“需要安全、需要爱、需要尊重”的前面并不是欲望的深渊,而是人性的终点。在各种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会让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和智慧,回馈到整个社会!而当下我们所有的焦虑,其实都证明我们中国人也是人类,也具备普遍的人类情感和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作为人类的普遍特质,正是把我们引向和谐社会动力之源。
马克思也说过,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一切人自我实现的条件。让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不是罪恶,也不是灾难,这正是我们一切努力的目标。国人的普遍焦虑正好显示我们开始接近这个方向,因为,我们内心的需求被激活了!当下国人普遍焦虑并不值得奇怪,这并非国人变得贪求太多,而是以前我们把人看得过于简单了。
当下,如何解决国人焦虑有两种声音,一种是:退回到三十年前的最低的生存需求层次,使大家为了一口饭而费尽脑筋,自然就不会有安全和自我实现的焦虑了,就达到动物般的“幸福”了,但很显然这个方案与我们社会的目标不符合,我们社会的目标是“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仅是吃饱饭,而回避人的全面心理需求肯定不是我们这个更优越社会的目标;第二种声音是:以人为本,正视人的各个层次的心理需求,改革我们社会结构中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地方,让国人生理需求充分满足、社会保障全面、人与人充满友善、有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奋斗得到尊重和地位,那么,剩下的就是每个人来寻求他的“自我实现了”,到那个时候,富有创造力、、责任感和爱就会成为中国人的特征了!
作者:
战豆
时间:
2012-12-27 09:55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14 编辑
如果你73岁时靠捡瓶子吃低保度日,你幸福吗?
老人问得好,如果中央电视台记者也象这样,会觉得幸福!中央电视台一年光广告费收入就六七百个亿,他们哪里知道社会底层的苦难,来下面采访一条新闻,下面全部接待不说,有的还拿大礼,你说他们不幸福吗?
另外,社会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临界水平时,各种社会问题将暴发出来,这就是各种需要加大,比如:各种保障的安全感、各种社会交往的满足感、各种文化需要的满足感将大幅度提高,这时候如果还按照追求温饱的社会福利去做社会保障就会出大问题了,尽管人们开始不为一日三餐操劳了,但古话说的好“饱暖思**”,这里的意思不是指女色了,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了,看看目前我们社会吧,医疗卫生的不满足、教育教学资源的不满足、退休养老保障的不满足、社会安全感的不满足、追求住房的不满足、追求就业及工资待遇上的不满足等等,从这些不满足的情况看,还能有谁会有幸福感?再说现在的工薪阶层上班的压力增加到七八十年代的几十倍,子女入学与就业的满意度降低了几十倍,医疗保障方面的追求比过去提高了几十倍,社会上这些高的、低的一下拉大了距,心理承受的能力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水平,能感到幸福吗?
我真想说:TMD央视这帮人去死吧!作为国家宣传机器,不从底层了解情况,突发奇想去设想这么个问题来问百姓,社会责任感、新闻职业操守、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TMD在哪里?难道就看到发达地区那么点地方吗?国家那么大,就北京、天津、上海及一些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了,其他地方你们眼睛瞎了?你说说,让学生背课桌到学校上课幸福吗?再说说,云南的学生爬着过没有桥板的铁索桥冒险去学校上课幸福吗?再说说,让学生在山洞里上课幸福吗?再说说,大批人没有住房,却让“房叔”们拥有那么多房子,还有些官员正在力求脱手卖出“黑房”,人民幸福吗?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2-12-28 07:31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14 编辑
好
作者:
南宁舰
时间:
2013-1-4 07:27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5:14 编辑
据强国论坛披露李瑞英.等人的月工资是28万.上一天班一万多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