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对越自卫还击战纪事(9) [打印本页]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2-12-20 06:24 PM
标题: 对越自卫还击战纪事(9)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对越自卫还击战纪事(9
              抢渡奇穷河   攻占迷迈山
             作者余 虹 (原127师380团特务连)
1979年3月6日 下午 晴 多云
越南  禄平县
支马村  2号高地  380团前指。
     3月6日下午5时许,我在河里洗完澡,上了岸离开了河边,向山上爬去。
天色渐黑,我们爬上了2号高地,快速跳进战壕。钻进了“井”字型掩体。掩体里亮着煤油马灯,我看见马友副师长也在里面。手里拿着南京产熊猫牌中短波2波段收音机正在收听广播。
我和金德银在掩体里稍作停留后,一起又走了出去,在山上战壕里来回走动。
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月光洒满北越山区,洒在战壕上。远近山丘的轮廓在月光下都隐约可见,我此时的心情有点激动,不由得感叹道“啊!多么美丽的山区夜色!”
这时,我突然想起来“云起疑似山,月起满地水”的诗句。
我们拿着**,在战壕里踏着月光走来走去。我抬头遥望星空,思量着给家人写封信。
突然,我问金德银“你想家吗?”
“想,真有点想家。”金德银未加思索地回答道。
这时我听见战壕里有呼唤的声音,仔细一听是在叫我们。
“快进猫耳洞!,快进猫耳洞!”
  “夜晚你们不要在战壕里随便来回走动,天黑看不清,小心有的哨兵思想紧张,打冷**给自己壮胆,误伤了自己人。”
  远处战壕传来了马友副师长的吆喝声。
  我俩快速地顺着战壕隐蔽返回了“井”字型掩体。掩体内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稻草。副师长马友穿着军装身子半躺在稻草上,手里拿着收音机,正在收听《河内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的汉语普通话广播,一会儿转换频率,收听TW的《中央广播电台自由中国之声》的国语新闻节目。其内容都是在报道我军在中越边境全面出击,对越作战的战事状况。
我和战友金德银对《河内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的汉语普通话广播十分好奇,就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其中有一个节目是播放我军被俘人员在电台里向国内亲人喊话。我叫××,籍贯××,所在部队××。也就是所谓报平安栏目,当时我还以为是越南的心理宣传战。现在想起来,有些还真有其人其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没有一个战士愿当俘虏,但在因伤或没有其他办法与越军同归于尽的情况下,被俘是有可能的。
夜22时许,通信兵向副师长马友报告,说:“接师部来电通知:越军追击部队已经渡过奇穷河到达北岸,进入禄平县城,390高地以南的巴坑、破么村庄。越军追击部队还向我后撤部队不停地发射迫击炮弹。”“上级命令我团夜晚加强戒备,增派双岗,准备打防御战。”
3月7日早上8时许,在2号高地掩体里,我叫醒越语翻译邱真生。我们一起从掩体里走了出来,在战壕里伸了伸胳膊,纡了纡腰。山上的云雾开始慢慢地散去,空气特别新鲜,我深吸了一口气。对邱真生说:“走!我们上山顶上看看去。”说完我俩向山顶爬去。上山顶的途中,我看见我380团1营的战士,有的正在用工兵铁锹挖战壕和加固工事。
站在山头,太阳升起了,云雾开始慢慢散去,青山绿水,披上霞装。要不是漫山遍野的战壕、弹坑、掩体、被炮弹炸断的树木和全副武装的我军战士,你能说这里是战场吗?多么美丽的山水啊!
翻译邱真生点点头用越文说了声:“ chao buoi sang !(早上好!) ”又吟了一首越南诗,我不懂越语所以听不懂他吟的诗的内容。
在山顶上不知不觉的2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俩顺着上山的路线下山,返回了战壕。在掩体里我拿出昨天在支马村农舍里撕下的几张越文纸,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珠笔给家人写封信。在膝盖上用圆珠笔一口气就写完了一封信。在信的最后加上了一句“曹宏伟牺牲了。”并在信上写下了详细地址“河南省潢川县人民街128号”。这封信是到达河南潢川的首封前线来信.
3月22日下午4时,第一封从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的来信寄到了潢川邮电局,我下放时有一位女知青张建华当时在潢川邮电局工作,此信由张建华亲自送到我妈手上,当时潢川邮电局大门外聚集了好多参战人员的家属在等候信件,听说前线来信了,都随同张建华到了我家,
下午5时,我妈下班回家,在我家的院子里拆开书信,当场读给大家听。当读完书信后,得知“曹宏伟牺牲了”的消息时,我妈停住了,说你们等等,我去厨房看看饭。我妈进屋后拿起笔,给曹宏伟牺牲了几个字涂掉。然后,回到院子,把信交给曹宏伟的母亲温鹤英,温姨接过信后,双手朝天举起信件,隐隐约约看到自己儿子牺牲的字样,当场昏倒在我家院子里。)
                   未完待续

1979年3月12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
127师380团特务连战友于越南16号高地战场合影
本照片有原380团特务连文书:张俊山提供。张俊山(河南巩义人)
从未发表过的原版照片,1979年3月3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380团战士,在越南谅山禄平迷迈山区,扁福村庄奇穷河段,抢渡奇穷河。
本照片有原380团特务连战士:王建伟提供,王建伟(河南安阳人)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在越南山区丛林。
127师战地医院,本照片有原380团特务连战士:王建伟提供,王建伟(河南安阳人)
广西宁明爱店镇以南
越南谅山禄平县支马村东
对越自卫还击战时的2号高地      摄影:周永良(河南新乡人)

2010年3月广西越南行
宁明县爱店口岸1224号界碑留影     摄影:周永良


昔日的44号界碑
今日是1224号界碑
2010年3月广西越南行宁明县爱店口岸





作者: 民族醫藥    时间: 2012-12-21 02:38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友们,大家好。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2-12-21 07:23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友们,大家好。[/quote]
战友晚上好, 历史即将遗忘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活着就好, 为保卫和平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余虹老兵记忆力实在好,过了几十年还记得如此清楚,写回忆栩栩如生。真的不错 呀记忆力实在好,大家分享


作者: 战豆    时间: 2012-12-25 02:15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战争让我们的心紧紧挨在一起,参加战争回来的才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2-12-26 02:25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战争让我们的心紧紧挨在一起,参加战争回来的才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quote]
战豆战友中午好, 历史即将遗忘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活着就好, 为保卫和平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余虹老兵记忆力实在好,过了几十年还记得如此清楚,写回忆栩栩如生。真的不错 呀记忆力实在好,大家分享


作者: 战豆    时间: 2012-12-27 09:08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战豆战友中午好, 历史即将遗忘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活着就好, 为保卫和平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余虹老 ...[/quote]
谢谢这位老兵,我参战,过后这些年,想写点这类文章,就有好多事记不起来了。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2-12-27 10:45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三个步兵连、一个炮连、一个机枪连,原团属特务连本来是侦察、警卫、工兵三个排,扩编后便成了三个连,谁来率领这些新的单位冲锋陷阵呢?于是部队大规模提拔干部,原来的连排长几乎都升了半级,老一点的班长升排长,入伍一、两年的老兵大多担任了正副班长。只是,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还达不到新的岗位的要求。
作风软,训练不足,成员相互不了解,基层军官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这些问题在近距搏杀的步兵作战中可都是致命的硬伤。
当然,上级并非不了解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所以战争打响后,50军分期分批担负不同的作战任务:最能打的第149师用于广西方向(东线),在13军辖下首先投入战斗,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是整个战争中表现最好的师。50军唯一留下的滇军底子148师用于云南方向,牵制了越军一个野战师,使其不得东援高平,表现尚可。而150师最初是作为预备队待命。
第一阶段作战完成后,150师争取到出境作战任务,448团先行越过边境线,官兵们穿着总后试发的77式新式军装,与陆续班师回国的友军逆向前进,非常引人注目,也让他们倍感自豪。但进入战区后,3月11日中午,该团因为骄傲轻敌,也因为缺乏经验,警戒分队及各部尖兵均未能提前发现越军,而是径直走过了越军的潜伏阵地,导致身后的团前指及直属的几个连突然遭到越军集火射击,损失惨重。越军的这一战法却是源自《孙子兵法》,叫"避其锋锐,击其堕归"。这时,未受攻击的前锋部队眼见团前指遭受攻击,却不知道从侧翼攻击越军或强行与前指合兵一处,而是坐等命令,以致贻误战机。其实越军怕的就是这两手,所以一招见效后也不恋战,迅速转移。在战斗暂停的空隙里,448团仍是一头雾水,判断不清刚才攻击自己的敌人大致有多少兵力、火力配备情况、作战意图以及下步可能的行动,跟上级汇报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之后150师便命令448团收缩阵形、边打边撤。这一决定看似无懈可击,但在山地丛林战中,撤退的关键是要抢占要点、确保路线畅通,然后各分部交替掩护回撤,否则部队即使几百、上千人集中在一起,也只能是被四周的敌人不断杀伤、消耗而已。当晚,1连、8连在奉命回缩增援团部的途中便被越军缠住,之后再也无法脱身。实际上,3月11日晚上这段时间最为关键,448团因为得知150师另两个团即将前来增援而安下心来,越军却在准确判断敌情后抢占了448团回撤路上必经的大多数山头、隘口,同时调来了用于分割、突击、打援的兵力。至3月12日下午,448团前指、二营等部 1000余人终于陷入重围。这样的危急关头,却没有哪名军官站出来勇挑全盘指挥的重任,也没有哪个连排敢当开路先锋,团部最终作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但在莽莽群山、云遮雾掩、强敌环伺之中,这一决定无异把部队置于任人宰割的地步。如此作风,焉能不败!
战后资料表明,攻击448团的越军部队兵力开始是一个加强步兵营,后来逐步增加到团级规模(没有重炮和装甲力量)。这本来是一场遭遇战,越军发现我军后冷静观察,首先选准448团前指突然袭击,之后因兵力不足而撤出,改以不间断的小规模战斗保持接触,在此过程中又判断出我方战斗力不强、意志不够坚定,因而迅速调集部队,在448团回撤时打了一个歼灭战。在我方占绝对优势的战场环境下,这确实是一次堪称辉煌的胜利。
150师如此不济,同在50军的149师却能屡屡创造战场奇迹。此前2月28日晚,149师447团二连(加强连,170余人)在越南黄连山地区沿十号公路向四号桥进发,深夜大雨中突然遭遇越军精锐316A师伏击。这是交通要道沿线作战,越军早已在公路两旁修筑工事,准备了扎口子的机动兵力,意在全歼来敌。二连进入伏击圈后,在越军第一次猛烈射击中便死伤40余人,连日苦战、浑身湿透的士兵们被压制在泥泞中,咒骂声一片。该连迅速判断形势后命令各部出击抢占公路两侧制高点,班排长带队摸黑冒雨爬山头,连续打掉几个越军火力点,取得立足阵地后与越军咬牙缠斗。几个小时后,该连已损兵三分之二,但我军增援部队已经出动,威胁越军退路,该部越军被迫撤退。该连又抓住战机趁势掩杀,追平双方战损比例。
这就是差别。虽然是穿着同样的军装,使用同样的武器,骨子里的气质却迥然不同。作战部署大胆泼辣,战斗中敢打敢拼,经得起伤亡,指挥官头脑冷静,严格掌握部队,这样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战后,军中老将叹曰:"朝鲜出了个一八〇,越南又有个一五〇"。当年朝鲜战场上,60军180师在第五次战役被击溃,被俘1万余人,占志愿军战俘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越南战场,在我方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基本完成既定作战计划的大好形势下,150师448团却突然溃败,被俘200余人,占全军被俘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还多,这样的部队当然没有再存在下去的理由。


作者: 血染南疆    时间: 2013-1-6 01:35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448团真是窝囊,他们手里的 **是干什么的?听说某连长带头缴械投降,不知真否?


作者: 郭盖途安    时间: 2013-1-12 12:36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7 编辑

关于448团的事 听说过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