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利亚 | 利比亚 |
冲突爆发原因: | 1.受"阿拉伯之春影响";2.家族政治权力垄断;3.经济困局难解;4.国内什叶派和逊尼派两部族纷争。 | 1."阿拉伯之春影响";2.卡扎菲独裁统治;3.部落纷争;4,经济上,石油财富未惠及百姓。 |
领导人: | 哈菲茨-阿萨德:执政30年,创立具有家长制色彩的一党制总统权威体制;权力中心为家族成员和亲信,深受叙民众爱戴。
巴沙尔-阿萨德:已执政11年,其上任之初曾实施一系列政改,开启"大马士革之春"。但在保守势力的干涉下,逐渐向"铁腕"妥协。目前其支持者总人数可能接近人口的50%。 | 卡扎菲:执政40余年,从革命中登台,政治上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走中间路线,曾从石油收入中拿出数十亿美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获得穷人好评;其统治下,利比亚实行单一元首制,国家元首和革命领导人均是卡扎菲。 |
兵力: | 叙利亚:陆军兵力22万人。 | 利比亚:陆军兵力3.5万人。 |
外国施压或干预: | 1.美俄利益博弈;2.土耳其为扩大地区影响力高调介入;3.西方国家称"利比亚式干预可能性较小" | 1.法国争打第一枪;2.美国甘当后卫;3.英国积极参与;4.非盟主张和平解决。 |
反对派势力: | 1.独立党派、民权人士、穆斯林兄弟会、阿拉伯国家主导的伊斯兰逊尼派;2.与利比亚不同,叙利亚反对派内部势力单薄不同团结且缺少武装力量。 | 1.民主化支持者"全国过渡文员会";2.利比亚王室后代;3.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议会;4.瓦法拉、图阿里等四个主要部落;5.宗教极端主义者伊斯兰北非基地组织。 |
事态发展: | 2012年7月30日,政府军与反对派两方在多地激战。反对派将战火延烧到大马士革。联合国安南“和平计划”泡汤。媒体称总统巴沙尔已经向外界提出下台条件。 | 2011年:2月26日,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冻结卡扎菲海外资产;3月17日,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月19日,法国战机飞入利比亚领空,西方多国战机对利比亚展开空袭;10月20日,卡扎菲被捕身亡,利比亚内战结束。 |